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芒草/玉米秸秆与褐煤的共热解特性

发布时间:2021-06-21 23:15
  利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TG-FTIR)研究了芒草与褐煤共热解,并与玉米秸秆和褐煤共热解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共热解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预热干燥阶段、挥发分析出阶段和炭化阶段;由动力学分析及加权分析可知,芒草或玉米秸秆与褐煤共热解均具有协同作用,均可促进褐煤的热解,芒草与褐煤共热解反应更易发生;共热解协同作用随着生物质掺混比(质量比)的增加而增强,玉米秸秆掺混比变化对协同作用的影响更为明显;由红外分析可知,芒草与褐煤共热解可以降低褐煤的热解温度,促进褐煤的热解反应;芒草与褐煤共热解过程中CH4,CO2和CO的析出规律,在低温段时与芒草热解过程中三种气体的析出规律相似,在高温段时是芒草和褐煤综合作用的结果;当芒草与褐煤的掺混比为1∶2时,掺混芒草能有效优化热解气的组分,提高CH4和CO的体积分数。玉米秸秆与褐煤共热解过程中CH4,CO2和CO的析出规律与玉米秸秆热解过程中三种气体的析出规律相似,几乎不受褐煤影响,其受掺混比的影响较小。 

【文章来源】:煤炭转化. 2019,42(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实验部分
    1.1 原料
    1.2 装置及实验方法
    1.3 实验数据分析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热解的TG-DTG曲线
    2.2 动力学分析
    2.3 加权分析
    2.4 红外分析
3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热解温度和脱灰处理对褐煤半焦孔结构的影响及分形分析[J]. 姜贤刚,刘洁,冯莉,唐杰武.  煤炭转化. 2018(03)
[2]褐煤与大豆荚共热解特性分析及动力学研究[J]. 李翠华,何选明,李冲,柯萍,冯东征,刘靖.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2018(01)
[3]基于TG-FTIR和Py-GC/MS的生物质三组分快速热解机理研究[J]. 马中青,马乾强,王家耀,周涵芝,赵超.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09)
[4]稻壳与褐煤共热解动力学研究[J]. 孙云娟,蒋剑春,赵淑蘅,戴伟娣,许玉,应浩.  太阳能学报. 2016(11)
[5]不同热解温度下玉米秸秆中碱金属K和Na的释放及半焦中赋存特性[J]. 孟晓晓,孙锐,袁皓,周伟,任霄汉,张瑞寒.  化工学报. 2017(04)
[6]甘蔗渣与褐煤共热解半焦的特性[J]. 易霜,何选明,郑辉,林红涛,李翠华,李冲.  化工进展. 2016(10)
[7]棕榈壳热解失重特性及动力学研究[J]. 常国璋,黄艳琴,谢建军,阴秀丽,吴创之.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16(04)
[8]褐煤与生物质共热解过程的协同效应[J]. 金会心,朱明燕,吴复中,王眉龙,王洋,李辉.  煤炭转化. 2016(03)
[9]石莼与褐煤低温共热解热重分析及动力学[J]. 程晓晗,何选明,戴丹,张杜,曾宪灿.  化工进展. 2015(12)
[10]烟煤与生物质快速共热解产物特性分析[J]. 王建飞,赵建涛,李风海,王志青,黄戒介,房倚天.  燃料化学学报. 2015(06)

硕士论文
[1]生物质碱金属在煤/生物质共热解过程中迁移影响因素研究[D]. 朱绒.太原理工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2416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32416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a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