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太阳能资源分布特征及其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2 01:53
利用吉林省49个气象观测站点1960年至2017年逐日日照资料,计算了吉林省太阳能总辐射量,研究了吉林省太阳能总辐射量日、月、季、年的分布状况,并分析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吉林省太阳辐射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特征。日平均辐射和月辐射量呈单峰型,季辐射量夏季最大,其次为春季,冬季最小;夏半年辐射量高,冬半年辐射量低。在年代际变化趋势上,自1960年以来日、月、季和年辐射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在地域分布上,春、夏季中西部辐射量偏多、东部偏少,秋、冬季东部偏多,中部偏少。
【文章来源】:气象灾害防御. 2018,25(03)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典型日日辐射量年代变化规律
第3期图5年平均辐射量分布情况(单位:MJ·m-2·a)图6年辐射量年际变化图4吉林省四季辐射量变化部地区辐射量多,东部、东南部偏少;冬季辐射量分布则不同,中北部大部偏少,长白山区及通化部分、辽源、四平南部及白城北部较多。1960年以来四季辐射量变化情况如图4。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年际间都呈波动向下趋势,春季和夏季从2010年开始有波动向上趋势;与日的年际波动相比,四季的相对变率明显偏小,相对平均变率冬季最大,仅为4.1%,春、夏、秋三季的相对变率均不超过3%。吉林省作物生长季(5-9月)平均辐射量为4438MJ/m2,占年总辐射量的66.9%。中西部辐射量较高,东部辐射量较低(图略)。从1960年到1965年辐射量呈明显升高趋势,之后逐年波浪状降低,至1997年开始回升,2001年升至波段最高点,又开始回落,2005年降至历史最低值后又开始上升(图略)。3.4年辐射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吉林省各地辐射量空间分布见图5。全省年平均辐射量多在4800~5400MJ/(m2·a)之间。中西部平原区辐射量较高,其中,白城市、松原市、长春市、四平市、通化市西部及东部的白山市大部大于5100MJ/(m2·a),白城大部辐射量较大,多在5400MJ/(m2·a)以上,年辐射量最大值出现在镇赉,为5601.6MJ/(m2·a);东部及东南部山区辐射量偏低,其中吉林市、通化市大部、延边州辐射量多在5100MJ/(m2·a)以下,最小值出现在图们,为4825.8MJ/(m2·a)。吉林省平均辐射量时间变化情况见图6。辐射量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每年的线性倾斜率为-4.6MJ/(m2·a)。自1960年至1965年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且出现最大值,全省平均辐射量于1965年达到5511.4MJ/(m2·a),此后进入下降通道,峰值逐步下降为1
第3期图5年平均辐射量分布情况(单位:MJ·m-2·a)图6年辐射量年际变化图4吉林省四季辐射量变化部地区辐射量多,东部、东南部偏少;冬季辐射量分布则不同,中北部大部偏少,长白山区及通化部分、辽源、四平南部及白城北部较多。1960年以来四季辐射量变化情况如图4。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年际间都呈波动向下趋势,春季和夏季从2010年开始有波动向上趋势;与日的年际波动相比,四季的相对变率明显偏小,相对平均变率冬季最大,仅为4.1%,春、夏、秋三季的相对变率均不超过3%。吉林省作物生长季(5-9月)平均辐射量为4438MJ/m2,占年总辐射量的66.9%。中西部辐射量较高,东部辐射量较低(图略)。从1960年到1965年辐射量呈明显升高趋势,之后逐年波浪状降低,至1997年开始回升,2001年升至波段最高点,又开始回落,2005年降至历史最低值后又开始上升(图略)。3.4年辐射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吉林省各地辐射量空间分布见图5。全省年平均辐射量多在4800~5400MJ/(m2·a)之间。中西部平原区辐射量较高,其中,白城市、松原市、长春市、四平市、通化市西部及东部的白山市大部大于5100MJ/(m2·a),白城大部辐射量较大,多在5400MJ/(m2·a)以上,年辐射量最大值出现在镇赉,为5601.6MJ/(m2·a);东部及东南部山区辐射量偏低,其中吉林市、通化市大部、延边州辐射量多在5100MJ/(m2·a)以下,最小值出现在图们,为4825.8MJ/(m2·a)。吉林省平均辐射量时间变化情况见图6。辐射量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每年的线性倾斜率为-4.6MJ/(m2·a)。自1960年至1965年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且出现最大值,全省平均辐射量于1965年达到5511.4MJ/(m2·a),此后进入下降通道,峰值逐步下降为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分布式模型方法和气候经验模型的四川省总辐射结果比较研究[J]. 钟燕川,马振峰,徐金霞,郭海燕,范雄.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7(03)
[2]19612010年重庆地区气温和总辐射变化分析[J]. 唐晓萍,陈志军,何泽能.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3(03)
[3]湖北省咸宁市光伏电站太阳能资源评价[J]. 成驰,陈正洪,李芬,崔新强,卢胜.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09)
[4]1960年至2009年河西走廊东部太阳辐射变化规律及太阳能资源利用分析[J]. 钱莉,刘明春,杨永龙,闫国华,兰晓波. 资源科学. 2011(05)
[5]近50年中国光合有效辐射的时空变化特征[J]. 朱旭东,何洪林,刘敏,于贵瑞,孙晓敏,高彦华. 地理学报. 2010(03)
[6]我国近50年来太阳直接辐射资源基本特征及其变化[J]. 赵东,罗勇,高歌,祝昌汉. 太阳能学报. 2009(07)
[7]湖北省太阳能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区划研究[J]. 刘可群,陈正洪,夏智宏.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7(06)
[8]我国太阳总辐射气候学计算方法的再讨论[J]. 鞠晓慧,屠其璞,李庆祥.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5(04)
[9]辽宁省太阳辐射的计算方法及其分布特征[J]. 刘新安,范辽生,王艳华,王秋凤,任传友,李正泉. 资源科学. 2002(01)
[10]中国太阳总辐射气候计算方法的进一步研究[J]. 孙治安,施俊荣,翁笃鸣.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2(02)
本文编号:3316650
【文章来源】:气象灾害防御. 2018,25(03)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典型日日辐射量年代变化规律
第3期图5年平均辐射量分布情况(单位:MJ·m-2·a)图6年辐射量年际变化图4吉林省四季辐射量变化部地区辐射量多,东部、东南部偏少;冬季辐射量分布则不同,中北部大部偏少,长白山区及通化部分、辽源、四平南部及白城北部较多。1960年以来四季辐射量变化情况如图4。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年际间都呈波动向下趋势,春季和夏季从2010年开始有波动向上趋势;与日的年际波动相比,四季的相对变率明显偏小,相对平均变率冬季最大,仅为4.1%,春、夏、秋三季的相对变率均不超过3%。吉林省作物生长季(5-9月)平均辐射量为4438MJ/m2,占年总辐射量的66.9%。中西部辐射量较高,东部辐射量较低(图略)。从1960年到1965年辐射量呈明显升高趋势,之后逐年波浪状降低,至1997年开始回升,2001年升至波段最高点,又开始回落,2005年降至历史最低值后又开始上升(图略)。3.4年辐射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吉林省各地辐射量空间分布见图5。全省年平均辐射量多在4800~5400MJ/(m2·a)之间。中西部平原区辐射量较高,其中,白城市、松原市、长春市、四平市、通化市西部及东部的白山市大部大于5100MJ/(m2·a),白城大部辐射量较大,多在5400MJ/(m2·a)以上,年辐射量最大值出现在镇赉,为5601.6MJ/(m2·a);东部及东南部山区辐射量偏低,其中吉林市、通化市大部、延边州辐射量多在5100MJ/(m2·a)以下,最小值出现在图们,为4825.8MJ/(m2·a)。吉林省平均辐射量时间变化情况见图6。辐射量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每年的线性倾斜率为-4.6MJ/(m2·a)。自1960年至1965年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且出现最大值,全省平均辐射量于1965年达到5511.4MJ/(m2·a),此后进入下降通道,峰值逐步下降为1
第3期图5年平均辐射量分布情况(单位:MJ·m-2·a)图6年辐射量年际变化图4吉林省四季辐射量变化部地区辐射量多,东部、东南部偏少;冬季辐射量分布则不同,中北部大部偏少,长白山区及通化部分、辽源、四平南部及白城北部较多。1960年以来四季辐射量变化情况如图4。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年际间都呈波动向下趋势,春季和夏季从2010年开始有波动向上趋势;与日的年际波动相比,四季的相对变率明显偏小,相对平均变率冬季最大,仅为4.1%,春、夏、秋三季的相对变率均不超过3%。吉林省作物生长季(5-9月)平均辐射量为4438MJ/m2,占年总辐射量的66.9%。中西部辐射量较高,东部辐射量较低(图略)。从1960年到1965年辐射量呈明显升高趋势,之后逐年波浪状降低,至1997年开始回升,2001年升至波段最高点,又开始回落,2005年降至历史最低值后又开始上升(图略)。3.4年辐射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吉林省各地辐射量空间分布见图5。全省年平均辐射量多在4800~5400MJ/(m2·a)之间。中西部平原区辐射量较高,其中,白城市、松原市、长春市、四平市、通化市西部及东部的白山市大部大于5100MJ/(m2·a),白城大部辐射量较大,多在5400MJ/(m2·a)以上,年辐射量最大值出现在镇赉,为5601.6MJ/(m2·a);东部及东南部山区辐射量偏低,其中吉林市、通化市大部、延边州辐射量多在5100MJ/(m2·a)以下,最小值出现在图们,为4825.8MJ/(m2·a)。吉林省平均辐射量时间变化情况见图6。辐射量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每年的线性倾斜率为-4.6MJ/(m2·a)。自1960年至1965年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且出现最大值,全省平均辐射量于1965年达到5511.4MJ/(m2·a),此后进入下降通道,峰值逐步下降为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分布式模型方法和气候经验模型的四川省总辐射结果比较研究[J]. 钟燕川,马振峰,徐金霞,郭海燕,范雄.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7(03)
[2]19612010年重庆地区气温和总辐射变化分析[J]. 唐晓萍,陈志军,何泽能.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3(03)
[3]湖北省咸宁市光伏电站太阳能资源评价[J]. 成驰,陈正洪,李芬,崔新强,卢胜.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09)
[4]1960年至2009年河西走廊东部太阳辐射变化规律及太阳能资源利用分析[J]. 钱莉,刘明春,杨永龙,闫国华,兰晓波. 资源科学. 2011(05)
[5]近50年中国光合有效辐射的时空变化特征[J]. 朱旭东,何洪林,刘敏,于贵瑞,孙晓敏,高彦华. 地理学报. 2010(03)
[6]我国近50年来太阳直接辐射资源基本特征及其变化[J]. 赵东,罗勇,高歌,祝昌汉. 太阳能学报. 2009(07)
[7]湖北省太阳能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区划研究[J]. 刘可群,陈正洪,夏智宏.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7(06)
[8]我国太阳总辐射气候学计算方法的再讨论[J]. 鞠晓慧,屠其璞,李庆祥.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5(04)
[9]辽宁省太阳辐射的计算方法及其分布特征[J]. 刘新安,范辽生,王艳华,王秋凤,任传友,李正泉. 资源科学. 2002(01)
[10]中国太阳总辐射气候计算方法的进一步研究[J]. 孙治安,施俊荣,翁笃鸣.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2(02)
本文编号:33166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3316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