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生物质热解及其动力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2 00:25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高速时期,但是由于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引起了能源和环境危境。生物质能的应用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生物质热解是众多生物质能技术利用中的一个关键方法。本文使用HCT-1/2微机差热天平,对梧桐树叶、芦苇、玉米秸秆、竹杆等4种常见的生物质的单一热解失重特性及其两两混合物共热解失重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同时对4种生物质进行工业分析、元素分析,与热解特征因数P结合,对农作物的单一热解和混合热解特征作出评价,探讨单一热解和混合热解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最后通过分析生物质热解机理,建立描述单一生物质热解和混合生物质热解特性的数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1)单一热解和混合热解的趋势一致。农林作物的单一热解现象和混合热解现象都可以划分为干燥和初挥发阶段、生物质升温阶段、生物质质量快速减少阶段和剩余物质碳化4个阶段;(2)DTG曲线上有两个波谷,一个为失水形成的,一个为质量快速减少形成的。个别物质会在剩余物质碳化阶段出现不明显的波谷,是由于剩余物质的相变造成了吸热过程显著;(3)把混合样品热解的DTG曲线和单一热解的DTG曲线进行对比,混合热解的DTG曲线介于其对应的单一热解曲线之间,但是大于...
【文章来源】: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转化方法
技术路线
图 2-1 热重曲线示意图Fig2-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rmal weight curve下,测定物质和参照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Coats-Redfern积分法研究生物质与煤单独热解和共热解动力学特性[J]. 孙云娟,蒋剑春,王燕杰,应浩,戴伟娣,许乐.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14(05)
[2]烟煤与无烟煤掺混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J]. 孙保民,信晶,尹书剑,朱恒毅,王晓天. 电站系统工程. 2013(06)
[3]核桃壳与煤共热解的热重分析及动力学研究[J]. 黄元波,郑志锋,蒋剑春,戴伟娣,孙云娟.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12(02)
[4]不同生物质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的对比研究[J]. 傅旭峰,仲兆平,肖刚,李睿. 锅炉技术. 2011(05)
[5]生物质和高硫劣质煤混烧灰熔融特性研究[J]. 蒲舸,谭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1(23)
[6]决胜生物质[J]. 石元春. 中国农村科技. 2011(03)
[7]可再生能源:回顾“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上)[J]. 包婧文,安丽珍. 太阳能. 2011(04)
[8]生物质催化热解技术的研究[J]. 赵淑蘅,蒋剑春,孙云娟. 现代化工. 2010(S2)
[9]煤与生物质热重分析及动力学研究[J]. 武宏香,李海滨,赵增立. 燃料化学学报. 2009(05)
[10]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措施研究[J]. 石玉梅.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12)
博士论文
[1]辽宁省能源消耗及碳排放规律研究[D]. 田徵.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
[2]生物质选择性热解液化的研究[D]. 陆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0
[3]悬浮流化式生物质热解液化装置设计理论及仿真研究[D]. 赵军.东北林业大学 2008
[4]生物质微波裂解制备液体燃料的基础研究[D]. 王君.安徽理工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玉米棉花秸秆混合热解特性研究[D]. 李慧.合肥工业大学 2015
[2]生物质混煤燃烧特性的实验及动力学研究[D]. 鲁光武.华北电力大学 2014
[3]蒲草纤维塑化改性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D]. 李向丽.华南理工大学 2013
[4]生物质燃料的脉动燃烧器及其燃烧特性的研究[D]. 向衡.华中农业大学 2012
[5]生物质热解动力学建模及计算软件开发[D]. 齐雪宜.安徽理工大学 2010
[6]生物质热解实验及动力学研究[D]. 刘辉.长沙理工大学 2008
[7]生物质与煤混合热解特性及硫污染物析出特性研究[D]. 尚琳琳.山东大学 2007
[8]落下床反应器中煤与生物质共热解研究[D]. 张丽.大连理工大学 2006
[9]ZnS-SiO2陶瓷靶材黄点缺陷的研究[D]. 黄振娟.西南交通大学 2006
[10]糠醛渣与稻壳共热解的研究[D]. 刘杨.东北电力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02787
【文章来源】: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转化方法
技术路线
图 2-1 热重曲线示意图Fig2-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rmal weight curve下,测定物质和参照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Coats-Redfern积分法研究生物质与煤单独热解和共热解动力学特性[J]. 孙云娟,蒋剑春,王燕杰,应浩,戴伟娣,许乐.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14(05)
[2]烟煤与无烟煤掺混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J]. 孙保民,信晶,尹书剑,朱恒毅,王晓天. 电站系统工程. 2013(06)
[3]核桃壳与煤共热解的热重分析及动力学研究[J]. 黄元波,郑志锋,蒋剑春,戴伟娣,孙云娟.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12(02)
[4]不同生物质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的对比研究[J]. 傅旭峰,仲兆平,肖刚,李睿. 锅炉技术. 2011(05)
[5]生物质和高硫劣质煤混烧灰熔融特性研究[J]. 蒲舸,谭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1(23)
[6]决胜生物质[J]. 石元春. 中国农村科技. 2011(03)
[7]可再生能源:回顾“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上)[J]. 包婧文,安丽珍. 太阳能. 2011(04)
[8]生物质催化热解技术的研究[J]. 赵淑蘅,蒋剑春,孙云娟. 现代化工. 2010(S2)
[9]煤与生物质热重分析及动力学研究[J]. 武宏香,李海滨,赵增立. 燃料化学学报. 2009(05)
[10]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措施研究[J]. 石玉梅.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12)
博士论文
[1]辽宁省能源消耗及碳排放规律研究[D]. 田徵.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
[2]生物质选择性热解液化的研究[D]. 陆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0
[3]悬浮流化式生物质热解液化装置设计理论及仿真研究[D]. 赵军.东北林业大学 2008
[4]生物质微波裂解制备液体燃料的基础研究[D]. 王君.安徽理工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玉米棉花秸秆混合热解特性研究[D]. 李慧.合肥工业大学 2015
[2]生物质混煤燃烧特性的实验及动力学研究[D]. 鲁光武.华北电力大学 2014
[3]蒲草纤维塑化改性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D]. 李向丽.华南理工大学 2013
[4]生物质燃料的脉动燃烧器及其燃烧特性的研究[D]. 向衡.华中农业大学 2012
[5]生物质热解动力学建模及计算软件开发[D]. 齐雪宜.安徽理工大学 2010
[6]生物质热解实验及动力学研究[D]. 刘辉.长沙理工大学 2008
[7]生物质与煤混合热解特性及硫污染物析出特性研究[D]. 尚琳琳.山东大学 2007
[8]落下床反应器中煤与生物质共热解研究[D]. 张丽.大连理工大学 2006
[9]ZnS-SiO2陶瓷靶材黄点缺陷的研究[D]. 黄振娟.西南交通大学 2006
[10]糠醛渣与稻壳共热解的研究[D]. 刘杨.东北电力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027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3402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