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区沼气工程地下水源热泵加热系统能效分析
发布时间:2021-09-28 07:59
在北方寒冷地区,沼气工程加热系统如何能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是沼气工程实现低能耗,高产能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该文依据地下水源热泵加热系统在沼气工程中应用的实例,建立了以?效率、热效率以及能级系数为评价准则的沼气工程加热系统能效分析模型,并通过对加热系统实际运行参数的测试,得到了沼气工程用户系统?效率为97.8%,地下水源热泵机组系统?效率为13.4%,沼气工程加热系统总的?效率为13.1%;加热系统总的热效率为85.3%;沼气工程用户耗热量的能级系数为0.161,用户供给热量的能级系数为0.164,地下水源热泵机组的能级系数为0.567。结果表明,对于沼气工程低品位热能用户,采用低温水供热科学合理;热泵机组系统回收了地下水中低品位热能,节约了高品位电能,加热系统能的数量有效利用程度较高;但热源与用户之间供需能质存在差异,在能质利用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该结论可为今后沼气工程选择合理的加热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文章来源】:农业工程学报. 2018,34(05)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沼气工程地下水源热泵加热系统的组成
2 地下水源热泵加热系统能效分析模型
2.1 ?分析模型
2.1.1 地下水源热泵机组系统?效率
2.1.2 沼气工程用户系统?效率
2.1.3 环境模型的确定
2.2 热平衡分析模型
2.3 能级分析模型
3 地下水源热泵加热系统运行参数的测试
4 试验数据处理及分析
4.1 沼气工程用户系统能效分析
4.2 沼气工程加热系统能效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地下水源热泵的寒区沼气工程加热模式的探讨[J]. 刘建禹,李文涛,陈泽兴,沙微. 农业工程学报. 2013(05)
[2]沼气工程加热方式对发酵料液温度场的影响[J]. 谢祖琪,庹洪章,余满江,姚金霞,庞启成. 西南农业学报. 2011(04)
[3]寒区沼气发酵地源热泵增温系统的初步研究[J]. 陈泽兴,刘建禹,李文涛. 农机化研究. 2011(03)
[4]高寒地区沼气发酵料液加热增温装置传热特性[J]. 刘建禹,樊美婷,刘科. 农业工程学报. 2011(02)
[5]地源热泵式沼气池加温系统[J]. 石惠娴,王韬,朱洪光,李永明,荣凌,裴晓梅. 农业工程学报. 2010(02)
[6]热泵供热系统的评价方法[J]. 胡亚范,谈宏莹,张永贵. 建筑科学. 2009(10)
[7]论能源利用的评价基准[J]. 周少祥,宋之平.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8(08)
[8]分析环境模型及其确立原则的研究[J]. 潘勇. 河北化工. 2007(06)
[9]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分析[J]. 荆有印,郑国忠,方月兰,柴保双. 煤气与热力. 2006(05)
[10]水源热泵采暖系统的可用能效率分析[J]. 张伟伟,刘俊杰,朱能. 流体机械. 2005(03)
博士论文
[1]建筑供暖与制冷能量系统(火用)分析及应用研究[D]. 周燕.湖南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地表水源热泵在吉林市应用的实验研究[D]. 陈超.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11532
【文章来源】:农业工程学报. 2018,34(05)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沼气工程地下水源热泵加热系统的组成
2 地下水源热泵加热系统能效分析模型
2.1 ?分析模型
2.1.1 地下水源热泵机组系统?效率
2.1.2 沼气工程用户系统?效率
2.1.3 环境模型的确定
2.2 热平衡分析模型
2.3 能级分析模型
3 地下水源热泵加热系统运行参数的测试
4 试验数据处理及分析
4.1 沼气工程用户系统能效分析
4.2 沼气工程加热系统能效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地下水源热泵的寒区沼气工程加热模式的探讨[J]. 刘建禹,李文涛,陈泽兴,沙微. 农业工程学报. 2013(05)
[2]沼气工程加热方式对发酵料液温度场的影响[J]. 谢祖琪,庹洪章,余满江,姚金霞,庞启成. 西南农业学报. 2011(04)
[3]寒区沼气发酵地源热泵增温系统的初步研究[J]. 陈泽兴,刘建禹,李文涛. 农机化研究. 2011(03)
[4]高寒地区沼气发酵料液加热增温装置传热特性[J]. 刘建禹,樊美婷,刘科. 农业工程学报. 2011(02)
[5]地源热泵式沼气池加温系统[J]. 石惠娴,王韬,朱洪光,李永明,荣凌,裴晓梅. 农业工程学报. 2010(02)
[6]热泵供热系统的评价方法[J]. 胡亚范,谈宏莹,张永贵. 建筑科学. 2009(10)
[7]论能源利用的评价基准[J]. 周少祥,宋之平.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8(08)
[8]分析环境模型及其确立原则的研究[J]. 潘勇. 河北化工. 2007(06)
[9]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分析[J]. 荆有印,郑国忠,方月兰,柴保双. 煤气与热力. 2006(05)
[10]水源热泵采暖系统的可用能效率分析[J]. 张伟伟,刘俊杰,朱能. 流体机械. 2005(03)
博士论文
[1]建筑供暖与制冷能量系统(火用)分析及应用研究[D]. 周燕.湖南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地表水源热泵在吉林市应用的实验研究[D]. 陈超.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115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3411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