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燃均衡供氧式生物质成型燃料炊事炉的设计与性能测试
发布时间:2022-01-05 23:33
为提高农村用能效率,依据生物质燃烧特性和热工计算标准,设计上燃均衡供氧式生物质成型燃料炊事炉。确定炊事炉的主要设计参数,构建相互独立的螺旋式分级配风系统及灰仓与风管相结合的自然进风系统,并对炊事炉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炊事炉热效率为40.25%,炊事火力强度为3.32 kW,烟尘、CO、SO2、NOx等烟气污染物排放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可保证成型颗粒燃料的充分燃烧,提高燃烧性能。
【文章来源】:太阳能学报. 2019,40(02)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锥形进风套结构图Fig.2Structuraldiagramofairinletsleeve31.进风孔2.锥形套3.炉篦
过进风口(即出灰口)进入灰仓后,经炉篦为炉膛燃烧提供一次风。灰仓上方设置与其相连的45°斜角的自然进风管,风管上端与二次进风套相连通,自然进风系统的二次风则经自然进风管由二次进风孔提供,以保证断电时炊事炉正常工作。121.灰窗进风阀手柄2.自然进风管图3自然进风系统结构图Fig.3Structurediagramofnaturalairintakesystem2.3炊事炉的设计计算2.3.1生物质燃料消耗量中国农村基本为3~5口之家,日常生活平均每天所需热量Q1为12000kJ[15],做饭时间约1h,设计生物质成型燃料炊事炉的热效率为45%,玉米秸秆成型燃料热值约为14600kJ/kg,则生物质燃料消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物质颗粒直燃炉灶设计与试验[J]. 李亚猛,周雪花,胡建军,朱胜楠,荆艳艳,张全国. 农业机械学报. 2017(10)
[2]生物质露天焚烧及家庭燃用的多环芳烃排放特征研究[J]. 张宜升,张厚勇,栾胜基,曾立武,何凌燕,黄晓锋,吴健生. 中国环境科学. 2015(02)
[3]生物质棒状成型燃料的物理特性研究[J]. 杨华,刘石彩,赵佳平,陈庄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5(02)
[4]生物质燃料多功能炉设计与性能测试[J]. 谭文英,许勇,王述洋,左光鑫,董莘,王字满. 农业工程学报. 2013(15)
[5]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源解析[J]. 杨新兴,尉鹏,冯丽华. 前沿科学. 2013(02)
[6]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加工生产线及配套设备[J]. 姚宗路,田宜水,孟海波,赵立欣,霍丽丽. 农业工程学报. 2010(09)
[7]我国户用生物质炉灶的发展和应用[J]. 陈晓夫,张伟豪,刘广青,刘晓英. 可再生能源. 2010(02)
[8]生物质颗粒燃料炊事炉的性能[J]. 范欣欣,吕子安,李定凯,于晓丽. 农业工程学报. 2010(02)
[9]中国生物质炉灶技术和应用进展[J]. 张伟豪,陈晓夫,刘晓英,刘广青. 化工进展. 2009(S1)
[10]我国生物质能资源与利用[J]. 赵军,王述洋. 太阳能学报. 2008(01)
硕士论文
[1]我国主要农作物生物质能开发潜力与策略研究[D]. 吕指臣.重庆理工大学 2016
[2]生物质半气化炉性能影响因素研究及设计改进[D]. 李海熹.北京化工大学 2015
[3]混合调质生物质成型颗粒燃烧及热解特性研究[D]. 朱杰.中国矿业大学 2015
[4]生物质能利用系统综合评价研究[D]. 王德元.华中科技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71256
【文章来源】:太阳能学报. 2019,40(02)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锥形进风套结构图Fig.2Structuraldiagramofairinletsleeve31.进风孔2.锥形套3.炉篦
过进风口(即出灰口)进入灰仓后,经炉篦为炉膛燃烧提供一次风。灰仓上方设置与其相连的45°斜角的自然进风管,风管上端与二次进风套相连通,自然进风系统的二次风则经自然进风管由二次进风孔提供,以保证断电时炊事炉正常工作。121.灰窗进风阀手柄2.自然进风管图3自然进风系统结构图Fig.3Structurediagramofnaturalairintakesystem2.3炊事炉的设计计算2.3.1生物质燃料消耗量中国农村基本为3~5口之家,日常生活平均每天所需热量Q1为12000kJ[15],做饭时间约1h,设计生物质成型燃料炊事炉的热效率为45%,玉米秸秆成型燃料热值约为14600kJ/kg,则生物质燃料消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物质颗粒直燃炉灶设计与试验[J]. 李亚猛,周雪花,胡建军,朱胜楠,荆艳艳,张全国. 农业机械学报. 2017(10)
[2]生物质露天焚烧及家庭燃用的多环芳烃排放特征研究[J]. 张宜升,张厚勇,栾胜基,曾立武,何凌燕,黄晓锋,吴健生. 中国环境科学. 2015(02)
[3]生物质棒状成型燃料的物理特性研究[J]. 杨华,刘石彩,赵佳平,陈庄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5(02)
[4]生物质燃料多功能炉设计与性能测试[J]. 谭文英,许勇,王述洋,左光鑫,董莘,王字满. 农业工程学报. 2013(15)
[5]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源解析[J]. 杨新兴,尉鹏,冯丽华. 前沿科学. 2013(02)
[6]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加工生产线及配套设备[J]. 姚宗路,田宜水,孟海波,赵立欣,霍丽丽. 农业工程学报. 2010(09)
[7]我国户用生物质炉灶的发展和应用[J]. 陈晓夫,张伟豪,刘广青,刘晓英. 可再生能源. 2010(02)
[8]生物质颗粒燃料炊事炉的性能[J]. 范欣欣,吕子安,李定凯,于晓丽. 农业工程学报. 2010(02)
[9]中国生物质炉灶技术和应用进展[J]. 张伟豪,陈晓夫,刘晓英,刘广青. 化工进展. 2009(S1)
[10]我国生物质能资源与利用[J]. 赵军,王述洋. 太阳能学报. 2008(01)
硕士论文
[1]我国主要农作物生物质能开发潜力与策略研究[D]. 吕指臣.重庆理工大学 2016
[2]生物质半气化炉性能影响因素研究及设计改进[D]. 李海熹.北京化工大学 2015
[3]混合调质生物质成型颗粒燃烧及热解特性研究[D]. 朱杰.中国矿业大学 2015
[4]生物质能利用系统综合评价研究[D]. 王德元.华中科技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712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3571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