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长周期基准面下降半旋回内浅水三角洲沉积演化规律及其在开发中的应用——以渤海A油田明下段为例

发布时间:2022-01-12 09:24
  渤海盆地明下段广泛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研究其平面发育形态和纵向演化规律,发现在长周期下降半旋回内部早、中、晚期,浅水三角洲平面展布形态依次为坨状、朵叶状和鸟足状。井间对比结果显示,在纵向上早期湖浪作用强,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间相对孤立、连通性差,但砂体内部物性好;中期分支河道间以侧向叠置为主;晚期河道则以垂向叠加为主。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垂向演化规律,主要受沉积物供给速率和可容空间的相对变化所控制。通过滚动勘探开发,有效地预测了储层砂体展布,而在单砂体水平井开发过程中,浅水三角洲的平面展布形态和纵向叠置关系也影响了水平井的砂岩钻遇率。统计结果表明坨状浅水三角洲水平井砂岩钻遇率最高,为84.0%;鸟足状次之,为81.5%;朵叶状由于河道侧向摆动,钻遇率最低,为72.6%。 

【文章来源】: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8,38(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长周期基准面下降半旋回内浅水三角洲沉积演化规律及其在开发中的应用——以渤海A油田明下段为例


图5IV油组分流河道砂体叠置特征Fi.5SuerimositionofdistributarchannelsandbodiesinoilrouIV

叠置,河道砂体,河道,垂向


第38卷第5期赵汉卿,等:长周期基准面下降半旋回内浅水三角洲沉积演化规律及其在开发中的应用图5IV油组分流河道砂体叠置特征Fig.5SuperimpositionofdistributarychannelsandbodiesinoilgroupIV侧向叠置特征,从图6可以看出,III油组可划分出3期河道,只在A-F7H处存在2期河道垂向切割关系,在A-F7H与A-F8处3期河道侧向叠置,河道摆动特征明显,河道间易出现泥岩隔夹层。4.3下降晚期河道叠置特征在长周期基准面下降晚期,湖平面进一步降低,沉积物相对供给更多,分流河道砂体垂向上表现为垂向切叠、叠置特征,从图7可以看出,河道内部虽然有泥岩回返界面,但整体仍处于河道砂岩相、垂向切叠严重,仅在A-F13H和A-F14H处表现为河道边部的垂向叠置,河道内泥岩夹层不稳定出现。图6III油组分流河道砂体叠置特征Fig.6SuperimpositionofdistributarychannelsandbodiesinoilgroupIII图7II油组分流河道砂体叠置特征Fig.7SuperimpositionofdistributarychannelsandbodiesinoilgroupII57

叠置,河道砂体,河道,垂向


第38卷第5期赵汉卿,等:长周期基准面下降半旋回内浅水三角洲沉积演化规律及其在开发中的应用图5IV油组分流河道砂体叠置特征Fig.5SuperimpositionofdistributarychannelsandbodiesinoilgroupIV侧向叠置特征,从图6可以看出,III油组可划分出3期河道,只在A-F7H处存在2期河道垂向切割关系,在A-F7H与A-F8处3期河道侧向叠置,河道摆动特征明显,河道间易出现泥岩隔夹层。4.3下降晚期河道叠置特征在长周期基准面下降晚期,湖平面进一步降低,沉积物相对供给更多,分流河道砂体垂向上表现为垂向切叠、叠置特征,从图7可以看出,河道内部虽然有泥岩回返界面,但整体仍处于河道砂岩相、垂向切叠严重,仅在A-F13H和A-F14H处表现为河道边部的垂向叠置,河道内泥岩夹层不稳定出现。图6III油组分流河道砂体叠置特征Fig.6SuperimpositionofdistributarychannelsandbodiesinoilgroupIII图7II油组分流河道砂体叠置特征Fig.7SuperimpositionofdistributarychannelsandbodiesinoilgroupII5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渤海湾盆地A油田新近系明下段沉积特征及演化模式[J]. 赵汉卿,张建民,李栓豹,周连德,江远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04)
[2]海上油田中深层滩坝相沉积规律精细刻画及储层预测技术[J]. 周立业,张建民,张岚,崔龙涛,赵汉卿.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7(02)
[3]湖盆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储层构型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延长组野外露头为例[J]. 付晶,吴胜和,王哲,刘钰铭.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11)
[4]长期基准面旋回内河口坝构型的演化规律——以胜坨油田坨7断块沙二段下油组为例[J]. 杨延强,吴胜和,岳大力,兰献娇,李艳杰,沈云奇.  沉积学报. 2015(02)
[5]柴达木盆地西南区古近系浅水三角洲形成条件及砂体特征[J]. 施辉,刘震,张勤学,连良达,毛亚昆.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6]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储集层构型及剩余油分布[J]. 封从军,鲍志东,杨玲,思雄,徐桂彬,韩雄.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4(03)
[7]砂体叠置结构及构型特征对水驱规律的影响——以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Kumkol油田为例[J]. 赵伦,王进财,陈礼,陈希,范子菲,张祥忠,田中元.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4(01)
[8]松辽盆地齐家地区青山口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地震沉积学响应[J]. 朱筱敏,赵东娜,曾洪流,孙玉,朱如凯,黄薇,朱世发.  沉积学报. 2013(05)
[9]再论陆相三级层序内四分方案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J]. 刘招君,胡菲,孙平昌,孟庆涛,柳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01)
[10]琼东南盆地南部深水区中新统层序地层地震相与沉积演化特征[J]. 唐武,王英民,黄志超,王琳,邓彦涛,何永垚,周兴海,王丹.  海相油气地质. 2012(02)



本文编号:35845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35845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7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