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季节蓄热太阳能供热系统装置优化配置
发布时间:2022-02-21 12:27
针对不设置辅助热源的跨季节蓄热太阳能供热系统(蓄热装置采用正方体地下蓄热水箱),以济南地区气候条件为例,基于热量平衡,在考虑蓄热水箱散热损失前提下,建立供热面积、集热器集热面积、蓄热水箱容积三者之间的数学关系。相同供热面积下,集热器集热面积、蓄热水箱容积均随蓄热水箱保温层厚度的增大而减小,
【文章来源】:煤气与热力. 2018,38(01)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概述
2 计算基础
2.1 热负荷分析
2.2 蓄热装置性能
2.3 集热器性能
2.4 蓄热水箱的散热损失
3 计算分析
3.1 方程建立
3.2 不同保温层厚度下的计算结果
①保温层厚度为50 mm
②保温层厚度为100 mm
③保温层厚度为200 mm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跨季节蓄热太阳能供热系统的技术进展[J]. 韩旭,卢铁江,文正江,刘迎新.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12(03)
[2]太阳能跨季节地下储热技术[J]. 黄晟辉,赵大军,马银龙. 煤气与热力. 2010(12)
[3]太阳能季节性地下水池蓄热供热系统的模拟研究[J]. 张时聪,姜益强,姚杨. 太阳能学报. 2008(01)
硕士论文
[1]跨季节太阳能供暖系统设计[D]. 常立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37251
【文章来源】:煤气与热力. 2018,38(01)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概述
2 计算基础
2.1 热负荷分析
2.2 蓄热装置性能
2.3 集热器性能
2.4 蓄热水箱的散热损失
3 计算分析
3.1 方程建立
3.2 不同保温层厚度下的计算结果
①保温层厚度为50 mm
②保温层厚度为100 mm
③保温层厚度为200 mm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跨季节蓄热太阳能供热系统的技术进展[J]. 韩旭,卢铁江,文正江,刘迎新.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12(03)
[2]太阳能跨季节地下储热技术[J]. 黄晟辉,赵大军,马银龙. 煤气与热力. 2010(12)
[3]太阳能季节性地下水池蓄热供热系统的模拟研究[J]. 张时聪,姜益强,姚杨. 太阳能学报. 2008(01)
硕士论文
[1]跨季节太阳能供暖系统设计[D]. 常立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372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3637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