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下扬子区海陆对比分析南黄海盆地下志留统烃源岩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发布时间:2022-02-27 22:16
针对南黄海盆地海相油气勘探的重大需求,在收集、整理下扬子苏、浙、皖地区地质和地化资料的基础上,依托科学钻探CSDP-2井岩心,系统对比了南黄海盆地与下扬子陆区早志留世古地理背景和沉积充填特征,进而利用一系列地化测试数据总结了南黄海盆地下志留统烃源岩特征并探讨其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南黄海盆地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目前已钻遇了坟头组和高家边组上部两套丰度很低的厚层、暗色(粉砂质)泥岩,其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2型,热演化程度已整体进入过成熟阶段;受控于全球海侵事件和扬子板块构造活动的发展阶段,早志留世初期深水陆棚环境逐渐向后期的浅水陆棚环境演变,加之早期较高的初级生产力和良好的保存条件,使得下扬子区高家边组下部烃源岩的品质明显高于上部,并以底部黑色笔石页岩段有机质丰度最高。因此,南黄海盆地高家边组底部理应存在一套优质烃源岩层,可作为下一步页岩气勘探的重点层位。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9,49(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区域地质概况及构造沉积背景
1.1 区域地质概况
1.2 构造沉积背景
2 样品及实验方法
3 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3.1 有机质丰度
3.1.1 TOC质量分数
3.1.2 生烃潜量
3.1.3 氯仿沥青“A”质量分数
3.1.4 总烃质量分数
3.2 有机质类型
3.3 有机质成熟度
4 主力烃源岩空间展布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4.1 主力烃源岩空间展布特征
4.2 主力烃源岩发育主控因素
4.2.1 古地理背景控制了主力烃源岩的宏观分布
4.2.2 初级生产力控制了有机质的富集层段
4.2.3 古沉积环境控制了有机质的保存程度
5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黄海中部隆起CSDP-2井中—古生界烃源岩精细评价[J]. 肖国林,蔡来星,郭兴伟,吴志强,董贺平,李宝刚. 海洋地质前沿. 2017(12)
[2]苏北盆地重力场及地壳结构特征[J]. 陈艳,张景发,姜文亮,田甜.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7(06)
[3]南黄海中部隆起中—古生界沉积相及烃源岩特征——以CSDP-2井为例[J]. 蔡来星,王蛟,郭兴伟,肖国林,朱晓青,庞玉茂.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04)
[4]南方复杂地区页岩气差异富集机理及其关键技术[J]. 解习农,郝芳,陆永潮,何生,石万忠,姜振学,熊永强,张金川. 地球科学. 2017(07)
[5]Stage-progressiv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Lungmachi black graptolitic shales from Guizhou to Chongqing, Central China[J]. CHEN Xu,FAN JunXuan,WANG WenHui,WANG HongYan,NIE HaiKuan,SHI XueWen,WEN ZhiDong,CHEN DongYang,LI WenJie. 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7(06)
[6]川东北巫溪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条件与勘探前景[J]. 吴伟,谢军,石学文,赵圣贤,季春海,胡颖,郭艳波.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7(05)
[7]大陆架科学钻探首次在南黄海中部隆起钻遇奥陶系地层[J]. 郭兴伟,朱晓青,梅西.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7(02)
[8]宁镇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高家边组底部黑色岩系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环境分析[J]. 孟楚洁,胡文瑄,贾东,王琳. 地学前缘. 2017(06)
[9]海陆对比看南黄海海相中—古生界的生储盖组合特征[J]. 袁勇,陈建文,梁杰,张鹏辉. 石油实验地质. 2017(02)
[10]四川盆地及邻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笔石带及沉积特征[J]. 聂海宽,金之钧,马鑫,刘忠宝,林拓,杨振恒. 石油学报. 2017(02)
本文编号:3645388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9,49(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区域地质概况及构造沉积背景
1.1 区域地质概况
1.2 构造沉积背景
2 样品及实验方法
3 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3.1 有机质丰度
3.1.1 TOC质量分数
3.1.2 生烃潜量
3.1.3 氯仿沥青“A”质量分数
3.1.4 总烃质量分数
3.2 有机质类型
3.3 有机质成熟度
4 主力烃源岩空间展布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4.1 主力烃源岩空间展布特征
4.2 主力烃源岩发育主控因素
4.2.1 古地理背景控制了主力烃源岩的宏观分布
4.2.2 初级生产力控制了有机质的富集层段
4.2.3 古沉积环境控制了有机质的保存程度
5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黄海中部隆起CSDP-2井中—古生界烃源岩精细评价[J]. 肖国林,蔡来星,郭兴伟,吴志强,董贺平,李宝刚. 海洋地质前沿. 2017(12)
[2]苏北盆地重力场及地壳结构特征[J]. 陈艳,张景发,姜文亮,田甜.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7(06)
[3]南黄海中部隆起中—古生界沉积相及烃源岩特征——以CSDP-2井为例[J]. 蔡来星,王蛟,郭兴伟,肖国林,朱晓青,庞玉茂.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04)
[4]南方复杂地区页岩气差异富集机理及其关键技术[J]. 解习农,郝芳,陆永潮,何生,石万忠,姜振学,熊永强,张金川. 地球科学. 2017(07)
[5]Stage-progressiv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Lungmachi black graptolitic shales from Guizhou to Chongqing, Central China[J]. CHEN Xu,FAN JunXuan,WANG WenHui,WANG HongYan,NIE HaiKuan,SHI XueWen,WEN ZhiDong,CHEN DongYang,LI WenJie. 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7(06)
[6]川东北巫溪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条件与勘探前景[J]. 吴伟,谢军,石学文,赵圣贤,季春海,胡颖,郭艳波.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7(05)
[7]大陆架科学钻探首次在南黄海中部隆起钻遇奥陶系地层[J]. 郭兴伟,朱晓青,梅西.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7(02)
[8]宁镇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高家边组底部黑色岩系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环境分析[J]. 孟楚洁,胡文瑄,贾东,王琳. 地学前缘. 2017(06)
[9]海陆对比看南黄海海相中—古生界的生储盖组合特征[J]. 袁勇,陈建文,梁杰,张鹏辉. 石油实验地质. 2017(02)
[10]四川盆地及邻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笔石带及沉积特征[J]. 聂海宽,金之钧,马鑫,刘忠宝,林拓,杨振恒. 石油学报. 2017(02)
本文编号:36453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3645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