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质添加剂对玉米秸秆粉末催化热解特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0-08 17:33
依托自制生物质管式炉热解试验平台,以高速机械掺混的方式将添加剂与玉米秸秆粉末直接混合,在常速热解条件下探究不同添加剂(Na2CO3、CaO、Fe2O3)对玉米秸秆粉末的原位催化热解影响,分析计算试验数据得出:在玉米秸秆粉末热解过程中,3种添加剂均能不同程度降低液相产物产率,提高热解气中氢气产率,其中Na2CO3对液相产物的降低效果是CaO的1.5倍,Fe2O3的20倍,Na2CO3主要是催化促进热解气的产生,CaO则是促进焦炭的生成,并且二者的热解焦炭均有不同形式的结焦聚团,且CaO作用下的热解气低位热值较高,而Fe2O3对液相产物的降低效果较小;通过研究3种添加剂对玉米秸秆粉末的热解影响,为生物质催化热解中催化剂的选择和工矿企业废物利用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理论和方向。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原料
1.2 试验设备及方法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无添加剂下玉米秸秆的热解结果与分析
2.2 添加剂作用下玉米秸秆的热解结果与分析
3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生物质能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J]. 袁振宏,雷廷宙,庄新姝,周桂雄,刘姝娜,杨树华. 太阳能. 2017 (02)
[2]不同热解温度下玉米秸秆中碱金属K和Na的释放及半焦中赋存特性[J]. 孟晓晓,孙锐,袁皓,周伟,任霄汉,张瑞寒. 化工学报. 2017(04)
[3]高炉灰为还原剂对海滨钛磁铁矿直接还原焙烧磁选—钛铁分离的影响[J]. 胡天洋,孙体昌,寇珏,耿超,高恩霞. 工程科学学报. 2016(05)
[4]生物质热解的最新研究进展[J]. 杨依,孙怡,秦占斌,高筠. 化学工程师. 2016(03)
[5]几种典型城市生活垃圾的热解特性和动力学分析[J]. 陈义胜,李姝姝,庞赟佶,刘素霞.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5(35)
[6]水泥窑灰(CKD)改性膨胀土的胀-缩特性试验研究[J]. 崔素丽,延恺,王安国,田明锦.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5(05)
[7]生物质炭添加对农田温室气体净排放的影响综述[J]. 刘杰云,沈健林,邱虎森,王聪,周萍,李勇,吴金水.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5(02)
[8]北方地区典型生物质的热重分析及动力学研究[J]. 杨冬,陈清文. 燃烧科学与技术. 2014(04)
[9]升温速率、气氛与粒径对玉米秸秆热解特性的影响[J]. 惠世恩,梁凌,刘长春,王登辉,陈志良,荆强征. 热力发电. 2014(05)
[10]我国生物质热解特性及工艺研究进展[J]. 王冠,赵立欣,孟海波,姚宗路,杨宏志,田宜水. 节能技术. 2014(02)
硕士论文
[1]生物质热解特性及热解动力学研究[D]. 陈森.南京理工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88136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原料
1.2 试验设备及方法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无添加剂下玉米秸秆的热解结果与分析
2.2 添加剂作用下玉米秸秆的热解结果与分析
3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生物质能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J]. 袁振宏,雷廷宙,庄新姝,周桂雄,刘姝娜,杨树华. 太阳能. 2017 (02)
[2]不同热解温度下玉米秸秆中碱金属K和Na的释放及半焦中赋存特性[J]. 孟晓晓,孙锐,袁皓,周伟,任霄汉,张瑞寒. 化工学报. 2017(04)
[3]高炉灰为还原剂对海滨钛磁铁矿直接还原焙烧磁选—钛铁分离的影响[J]. 胡天洋,孙体昌,寇珏,耿超,高恩霞. 工程科学学报. 2016(05)
[4]生物质热解的最新研究进展[J]. 杨依,孙怡,秦占斌,高筠. 化学工程师. 2016(03)
[5]几种典型城市生活垃圾的热解特性和动力学分析[J]. 陈义胜,李姝姝,庞赟佶,刘素霞.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5(35)
[6]水泥窑灰(CKD)改性膨胀土的胀-缩特性试验研究[J]. 崔素丽,延恺,王安国,田明锦.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5(05)
[7]生物质炭添加对农田温室气体净排放的影响综述[J]. 刘杰云,沈健林,邱虎森,王聪,周萍,李勇,吴金水.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5(02)
[8]北方地区典型生物质的热重分析及动力学研究[J]. 杨冬,陈清文. 燃烧科学与技术. 2014(04)
[9]升温速率、气氛与粒径对玉米秸秆热解特性的影响[J]. 惠世恩,梁凌,刘长春,王登辉,陈志良,荆强征. 热力发电. 2014(05)
[10]我国生物质热解特性及工艺研究进展[J]. 王冠,赵立欣,孟海波,姚宗路,杨宏志,田宜水. 节能技术. 2014(02)
硕士论文
[1]生物质热解特性及热解动力学研究[D]. 陈森.南京理工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881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3688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