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木屑和木屑炭二氧化碳气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13 12:21
  生物质CO2气化是一项极具开发潜力的技术,该技术为新能源的开发和环境的保护提供了有效途径。本论文主要对木屑和木屑炭的CO2气化进行了研究,利用气化管式炉和热重分析仪进行了实验,通过分析产物产量,产物组分和热重曲线等得出了相关结论,为生物质CO2气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归纳如下: 1.木屑CO2气化行为研究 1)根据管式炉反应和热重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促进木屑CO2气化反应,提高气体产量,提高反应速率和合成气中CO、H2含量,减少液体和固体产量,减少合成气中CO2含量和焦油组分。分析木屑焦炭动力学得出,其动力学符合混合反应模型,指前因子为2.99×106min-1,活化能为161.63kJ/mol。对比两种热重TG曲线发现,850℃时,提前通入CO2不利于反应进行,900、950和1000℃时,提前通入CO2有利于使反应提前完成。 2)通过管式炉反应结果得出,催化剂CaCO3和K2CO3促进木屑CO2气化反应进行,使气体产量和液体产量增加,而使固体产量减少,有利于增加合成气中的CO和H2含量,减少CO2含量,从而使合成气热值增加,K2CO...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表目录
图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
    1.3 反应机理
        1.3.1 木屑 CO2气化
        1.3.2 木屑炭 CO2气化
    1.4 国内外生物质 CO2气化研究状况
        1.4.1 温度对生物质 CO2气化的影响
        1.4.2 压力对生物质 CO2气化的影响
        1.4.3 催化剂对生物质 CO2气化的影响
        1.4.4 CO 对生物质 CO2气化的影响
        1.4.5 生物质 CO2气化动力学的研究
    1.5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技术路线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研究目标
        1.5.3 技术路线
    1.6 木屑/木屑炭气化合成气评价指标
    1.7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木屑 CO2气化研究
    2.1 实验原料、装置和方法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装置
        2.1.3 实验方法
    2.2 数据处理
        2.2.1 木屑焦炭转化率公式
        2.2.2 反应动力学公式
    2.3 温度对木屑 CO2气化的影响
        2.3.1 气、液、固产量分析
        2.3.2 气体组分分析
        2.3.3 焦油组分分析
        2.3.4 木屑焦炭 CO2气化反应动力学分析
        2.3.5 木屑 CO2气化热重分析实验
    2.4 催化剂对气化的影响
        2.4.1 气、固、液产量分析
        2.4.2 气体组分分析
        2.4.3 焦油组分分析
        2.4.4 固体产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2.4.5 木屑 CO2催化气化热重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木屑炭 CO2常压气化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原料、装置和方法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装置
        3.2.3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CO2气体流量对气化过程的影响
        3.3.2 温度对木屑炭 CO2气化过程的影响
        3.3.3 催化剂对木屑炭 CO2气化过程的影响
        3.3.4 木屑炭 CO2气化动力学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木屑炭 CO2加压气化研究
    4.1 木屑炭 CO2加压气化热重分析实验
        4.1.1 实验装置
        4.1.2 实验方法
        4.1.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2 木屑炭 CO2加压气化管式炉实验
        4.2.1 固体和气体产量分析
        4.2.2 气体成分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学术研究
致谢



本文编号:38158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38158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d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