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C型热管式真空集热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5 02:35
CPC 是一种高效聚光元件,特别适用于有限空间条件下的聚光。随着太阳能 热利用的飞速发展,对集热性能的要求愈来愈高,将 CPC 技术应用于太阳能集热 器,已成为当前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本文对国内外太阳能热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评述,指出太阳能中 低温热利用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针对 CPC 型热管式太阳能集热器, 在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应用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这 种新型集热器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系统地分析和研究。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为: (1)集热效率和热损失系数的研究:通过对 CPC 型热管式集热器进行的传热分 析和相关试验,提出了总热损系数、集热效率的计算方法,测定了它的效率曲 线,并通过试验加以验证。 (2)聚光板聚光性能的研究:通过对聚光板在集热器中的作用、聚光板形状的 设计理念、聚光板的聚光性能等进行分析,从数学和光学理论角度,定性地描述 了该型聚光板的特性,并通过试验与其它类型的集热器进行了比较。证明该集热 器完全能满足设计要求,并且进一步分析了影响集热器开发的关键因素是真空状 态下,玻璃和金属之间的密封技术。 (3)倾斜状态下 CPC 型...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录 i
主要符号表 I
第 1 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太阳能热利用的重要意义
1.2 国内、外太阳能利用发展综述
1.2.1 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现状
1.2.2 太阳能集热器的发展
1.3 太阳辐射模型简介
1.3.1 霍伊特模型
1.3.2 区域性太阳辐射模型简介
1.4 经济性分析
1.5 相关课题研究概述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 2 章 CPC 型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的性能研究
2.1 概述
2.2 集热过程分析
2.3 CPC 型热管式集热器热性能的计算
2.4 CPC 型热管式集热器热性能的计算实例
2.5 试验研究
2.5.1 试验装置
2.5.2 试验结果
2.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 3 章 聚光板的聚光性能分析
3.1 概述
3.2 真空玻璃管
3.3 吸热体以及涂层
3.4 国内外 CPC 型集热器研究的基本情况
3.5 聚光板的数学分析
3.6 试验分析
3.6.1 试验条件
3.6.2 试验结论和分析
3.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 4 章 倾斜状态下 CPC 型集热器的传热性能研究
4.1 换热机理分析
4.1.1 垂直热虹吸管内的沸腾换热
4.1.2 倾斜热虹吸管内的沸腾换热
4.1.3 管壁下侧汽泡的滑移效应
4.1.4 管壁上侧液膜蒸发效应
4.2 传热特性的分析
4.2.1 概述
4.2.2 关于 QV 的计算
4.2.3 热管内部工质流动过程中的压力降
4.3 试验条件
4.4 试验结论和分析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 5 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致谢
本文编号:3822769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录 i
主要符号表 I
第 1 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太阳能热利用的重要意义
1.2 国内、外太阳能利用发展综述
1.2.1 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现状
1.2.2 太阳能集热器的发展
1.3 太阳辐射模型简介
1.3.1 霍伊特模型
1.3.2 区域性太阳辐射模型简介
1.4 经济性分析
1.5 相关课题研究概述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 2 章 CPC 型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的性能研究
2.1 概述
2.2 集热过程分析
2.3 CPC 型热管式集热器热性能的计算
2.4 CPC 型热管式集热器热性能的计算实例
2.5 试验研究
2.5.1 试验装置
2.5.2 试验结果
2.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 3 章 聚光板的聚光性能分析
3.1 概述
3.2 真空玻璃管
3.3 吸热体以及涂层
3.4 国内外 CPC 型集热器研究的基本情况
3.5 聚光板的数学分析
3.6 试验分析
3.6.1 试验条件
3.6.2 试验结论和分析
3.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 4 章 倾斜状态下 CPC 型集热器的传热性能研究
4.1 换热机理分析
4.1.1 垂直热虹吸管内的沸腾换热
4.1.2 倾斜热虹吸管内的沸腾换热
4.1.3 管壁下侧汽泡的滑移效应
4.1.4 管壁上侧液膜蒸发效应
4.2 传热特性的分析
4.2.1 概述
4.2.2 关于 QV 的计算
4.2.3 热管内部工质流动过程中的压力降
4.3 试验条件
4.4 试验结论和分析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 5 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致谢
本文编号:38227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3822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