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冶金论文 >

钒钛粉烧结工艺参数优化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8 22:49
【摘要】:在我国钒钛磁铁矿有着丰富的存储量,矿石资源价格远远低于普通铁精矿以及钒产品的价格。但利用钒钛矿烧结后,烧结矿性能产生很大变化,特别是低温还原粉化指标明显下降,导致高炉产生悬料现象,影响高炉生产技术经济指标提升。为了合理利用钒钛磁铁矿,以目前烧结工艺参数为基础,选用承德地区的钒钛粉为主料,进行烧结杯实验,在优化原料配比的基础上,对烧结混合料中MgO含量、配碳量、FMG配加量和碱度四个主要影响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确定较佳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配碳量的增加,烧结矿的低温还原粉化性能明显改善,但配碳量超过适宜值后,不利于转鼓强度改善;随着碱度的提高,烧结矿的各项性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但不如普通烧结矿改善明显;提高MgO量,低温还原粉化性能明显改善,但是转鼓强度、成品率等指标变差;配加部分FMG粉,有利转鼓强度、低温还原粉化及还原性能的改善。上述四个因素对烧结矿低温粉化性能影响程度由强到弱的顺序为:MgO、配碳量、FMG、碱度,并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烧结矿矿相分析表明,烧结矿的金属相主要为Fe3O4,粘结相主要为铁酸钙、硅酸二钙,且随烧结料配比不同而有所差异。烧结矿中均有不同量的钙钛矿,与磁铁矿共同被铁酸钙、硅酸二钙胶结形成交织熔蚀结构;钙钛矿增多和有效粘结相减少是影响低温还原粉化性能和转鼓强度变差的主要因素。以钒钛粉为主原料,适宜的烧结工艺参数为:配碳量应控制在3.0%~3.2%(FeO10%~11%)为宜;碱度在1.85~1.95范围内;MgO含量在3.5%左右;FMG粉的配加量控制在10%左右。
【图文】:

实验装置,烧结矿,烧结杯


图 1 烧结实验装置Fig.1 Sintering test device温热电偶;2 点火烧嘴;3 进气孔流量计;4 进气罩;5 热电偶;7 负压测管;8 风箱;9、11 调节阀;10 除尘器 Φ230mm×400mm 的烧结杯中进行的,烧结实验压为 7.84kPa。待烧结过程完成后,将烧结矿从烧结破碎,将破碎好的烧结矿在落下装置中进行三次落成情况;将大于 10mm 的烧结矿缩分取样,采用 的检验。指标计算结速度:thc

转鼓,实验机,粒级,质量


计算>40mm、25~40mm、16~25mm、10~16mm、5~10mm 所占鼓强度:鼓实验机如图 2。ISO1/5 转鼓。转速 25r/min,转 200 转。果表示方法如下:数:100%01 mmT 数:100%[()]0012 mmmmA 0m —入鼓试样质量,,kg;1m —转鼓后+6.3mm 粒级质量,kg;2m —转鼓后-6.3~+0.5mm 粒级质量,kg。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F04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卫星;李秀;李杰;田铁磊;龙跃;;碳含量对钒钛磁铁矿烧结的影响[J];钢铁钒钛;2016年01期

2 周密;姜涛;杨松陶;王艳军;张立恒;薛向欣;;普矿配加对钒钛烧结矿质量的影响[J];钢铁;2015年08期

3 周密;姜涛;杨松陶;王艳军;张立恒;薛向欣;;碱度对含铬型钒钛磁铁矿烧结性能的影响[J];过程工程学报;2015年03期

4 丁海超;李福民;孙艳芹;陈树军;吕庆;黄宏虎;;钒钛磁铁矿酸性球团与碱性料混烧的矿相结构研究[J];钢铁钒钛;2015年03期

5 杨松陶;周密;姜涛;薛向欣;;配碳量对含铬型钒钛烧结矿质量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5年04期

6 杨松陶;周密;姜涛;薛向欣;;基础特性对含铬型钒钛烧结矿粉化性能的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4期

7 吕庆;黄宏虎;万新宇;刘小杰;郄亚娜;丁海超;;承德钒钛磁铁矿烧结过程中液相生成能力[J];钢铁;2015年03期

8 周密;杨松陶;姜涛;薛向欣;;MgO在含铬型钒钛烧结矿制备中的迁移及作用[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4年12期

9 谢运强;唐天明;阮志勇;刘华;罗秀传;张中中;;优化烧结矿粒度组成的措施[J];柳钢科技;2014年05期

10 林文康;刘军;;大型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使用小粒度烧结矿的实践[J];山西冶金;2014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晓荔;攀西地区含矿基性—超基性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作用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璐;含钛高炉渣结晶行为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周密;碱度影响俄罗斯钒钛磁铁矿烧结性能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050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yjlw/26050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e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