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冶金论文 >

转炉提钒过程同时造渣脱磷的应用基础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5 13:01
【摘要】:钒及其产品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冶金、化工等领域。目前攀钢提钒的主要工艺流程为钒钛磁铁矿高炉还原-转炉氧化制备钒渣-钒渣钠化焙烧水浸提钒。但提钒后半钢炼钢脱磷负荷大,冶炼低磷、超低磷钢困难。钠化提钒工艺焙烧过程释放污染气体,不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在转炉提钒过程加入石灰造渣脱磷是解决半钢冶炼过程造渣困难、脱磷负荷高和实现后续清洁提钒工艺可能的有效方法。本文以含钒铁水提钒脱磷为研究对象,从碱性钒渣浸出、转炉提钒脱磷热力学和动力学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转炉提钒过程同时脱磷的可行性。为确定碱性钒渣直接焙烧-碱/酸性水溶液浸出的可行性及最佳钒渣成分,本文以不同碱度的碱性钒渣为原料进行浸出实验。研究发现采用160g/L碳酸钠溶液浸出碱度为1.5的钒渣时,钒的转浸率达到了84.02%。在本实验范围内,碱性钒渣直接焙烧-碱性浸出的方法可行,最佳的钒渣碱度为1.5。以化学热力学理论为基础,采用正规离子溶液模型和离子分子共存理论模型构建碱性钒渣的熔渣热力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炉渣成分和反应温度的钒、磷在渣金间的分配行为进行了研究,同时进行了热态实验。计算结果显示钒在渣金间的分配比随着渣中Fe O、V2O3和Mn O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渣中Ca O、Ti O2和P2O5的增加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磷在渣金间的分配比随着渣中P2O5、Fe O、Ca O和Mn O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渣中V2O3和Ti O2的增加和反应温度的增加而降低。实验结果表明,在终渣碱度为1.5,终渣Fe O含量为35%、反应温度为1380℃的条件下,提钒率和脱磷率分别达到89.67%和66.67%。反应温度为1380℃时,随着碱度从0.6增加到2.1,Log Lp明显增加;钒分配比数值Log Lv在2.21~2.33之间,与传统转炉提钒过程的钒分配比基本一致。转炉提钒过程加入石灰造渣脱磷后对提钒过程不造成负面影响。在不同炉渣组分、反应温度以及搅拌强度条件下,对提钒脱磷过程磷、钒的传质规律进行了动力学实验研究。基于双膜理论建立动力学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解析。本实验中各炉次的表观脱磷速率常数和提钒速率常数分别在0.413~0.740×10-3 2g/cm(?)s和0.247~0.378×10-3 2g/cm(?)s之间。磷的初始传质参量在0.025~0.084cm3/s之间,钒的初始传质参量在0.18~0.30cm3/s之间。随着反应的进行,传质参量逐渐减小,在有回磷、回钒的炉次变为负值。在本实验范围内,终点磷、钒的传质参量分别在-5.00~0×10-3cm3/s,-4.98~-1.04×10-3cm3/s之间。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F84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大德,张玉东;攀钢转炉提钒工艺的回顾与展望[J];钢铁钒钛;2001年01期

2 戈文荪,张玉东,黎建;攀钢转炉提钒工艺的技术变革与展望[J];钢铁钒钛;2001年03期

3 陈勇,张大德;转炉提钒工艺的开发与优化[J];中国冶金;2003年01期

4 吴龙;李士琦;迟桂友;周学禹;杨超;;承钢100t转炉提钒的过程特征[J];钢铁研究学报;2010年12期

5 戈文荪,杨素波,王建,张大德,张玉东,林茂强,许华,籍可镔,陈勇;攀钢转炉提钒工艺的开发与优化[J];钢铁钒钛;1999年04期

6 ;攀钢转炉提钒工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J];冶金设备;1999年04期

7 杨保祥;秦平;景海都;;对完善攀钢转炉提钒工艺的几点建议[J];攀枝花科技与信息;1999年01期

8 尹锡军;;转炉提钒静态模型及应用[J];四川冶金;2006年02期

9 杨超;吴龙;李士琦;迟桂友;周学禹;;转炉提钒工艺模型的研究[J];河南冶金;2009年06期

10 甄小鹏;谢兵;赵重阳;黄青云;;转炉提钒终点钒的分配行为[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戈文荪;张大德;籍可镔;张玉东;王建;;转炉提钒工艺的开发与优化[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戈文荪;张大德;籍可镔;杨素波;王建;张玉东;陈勇;林茂强;许华;;攀钢转炉提钒工艺的开发与优化[A];199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C];1999年

3 吴龙;李士琦;迟桂友;周学禹;杨超;;承钢100t转炉提钒的过程特征研究[A];第十三届(2009年)冶金反应工程学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黄正华;;复吹技术在攀钢转炉提钒的应用[A];第十六届全国炼钢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黄正华;;影响转炉提钒钒收率的因素分析及对策[A];第二届钒产业先进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6 杨超;吴龙;李士琦;迟桂友;周学禹;;转炉提钒工艺模型的研究[A];中国金属学会特钢分会,特钢冶炼学术委员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卓钧;;转炉提钒渣态调整工艺探索[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8 朱鹏;;西昌钢钒转炉提钒工艺优化研究与应用[A];第十八届(2014年)全国炼钢学术会议论文集——S04:氧气转炉炼钢与电炉炼钢[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记者 周军;攀钢转炉提钒工艺将“复制”到攀成钢[N];中国冶金报;2008年

2 记者 郑戈 刘祥 通讯员 董斯 孙晓娟 梁新维 张娜;河北钢铁两项成果获国家专利[N];中国冶金报;2011年

3 汪泽华;攀钢新钢钒炼钢厂转炉易地大修竣工[N];中国冶金报;2006年

4 记者 刘祥 通讯员 赵莽;河北钢铁承钢以产学研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N];中国冶金报;2010年

5 戴志强;兴隆县开放工作呈现良好发展势头[N];承德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涛;转炉提钒过程同时造渣脱磷的应用基础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甄小鹏;转炉提钒过程中碳、钒氧化的热力学和宏观动力学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3 赵重阳;转炉提钒静态控制模型建立与优化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4 梅彬;转炉提钒智能控制模型的研究与应用[D];重庆大学;2002年

5 任江洪;基于免疫的混合学习算法在转炉提钒静态模型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6 杨旗;转炉提钒静态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6650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yjlw/26650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d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