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冶金论文 >

120T混合动力框架运输车悬挂系统研究及工程实践

发布时间:2020-05-22 15:45
【摘要】:冶金工业的迅速发展给重型机械运输车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钢铁产业的发展对运输车辆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因此对重型运输车辆的生产制造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设计方案。燕山大学科研团队、大连华锐重工焦炉车辆设备有限公司和秦皇岛天业通联重工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合作,研究设计出一种厂内使用的框架运输车。本文主要对框架运输车的悬挂机构进行了力学分析和结构优化,并针对如何提高悬挂系统的升降同步精度及车身自动调平精度进行了仿真分析与实验研究,对提高其运输过程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根据整车性能要求,设计了车载电池组配合电机驱动的动力系统、升降和转向的液压系统,能够满足续航里程长、污染小、运转机动灵活的基本要求。并对车辆进行了一系列的辅助安全设计,保证了车辆操纵人员的基本安全。然后对车辆的悬挂机构及车架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中进行了静力学和动力学分析,静力学分析结果表明上述各结构刚度及强度均满足要求,车架的动力学分析结果为操作人员提供了安全操作的依据;基于遗传算法对悬挂机构进行多目标优化,优化结果使悬挂结构更加合理,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使得液压缸在受力最小时车身起升高度最高。最后对悬挂液压系统进行了AMESim建模分析,针对悬挂液压油缸在上升过程中存在同步误差和上升结束时存在静态位置误差的现象,进行了控制策略的研究:采用模糊PID控制方法,提高了车辆悬挂系统的同步精度,进而提高了运载平台的姿态调平精度;对悬挂液压系统进行AMESim与MATLAB/Simulink的联合仿真,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可行性。最后进行了现场实验,验证了该控制策略对提高车辆的升降同步精度和改善车身姿态自动调平有显著效果,其对框架运输车的生产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图文】:

挂车,液压,无轨运输


1.2.1 重型无轨运输车国外发展现状自 20 世纪 30 年代起,国外就致力于无轨运输车的研发。多种形式的无轨运输车短时间内掀起了在钢厂内使用的浪潮。因其运输方便、机动灵活、工作效率高等显著优点快速的取代了轨道运输在钢铁工业的地位。近年来液压控制技术和微电控制得到了蓬勃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无轨运输车的发展。德国的卡玛格(KAMAG)、哥德浩夫(GOLDHOFER)、索埃勒(SCHEUERLE)特种重型车辆制造商、日本车辆制造株式会社(NIPPON SHARYO,LTD)、法国的尼古拉斯(NICOLAS)、意大利的 COMETTO 等对重型无轨运输车辆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截止目前,索埃勒公司成功研发了包括 SMPT、ICSPE、K25H 在内的三个系列,有 2 轴线、3 轴线、4 轴线、6 轴线的模块单元供选择,,载重量从 124 吨到 200 吨、260 吨、3250 吨直至一万吨不等,车辆具有模块化功能强大的特点。卡玛格(KAMAG)公司开发出车辆操控性能较好的 U14 系列平板运输车,该系列在载重车的载重量最高承重 1 万吨。下图 1-1 至 1-4 分别为类型不同的重型运输车。

平板车


1.2.1 重型无轨运输车国外发展现状自 20 世纪 30 年代起,国外就致力于无轨运输车的研发。多种形式的无轨运输车短时间内掀起了在钢厂内使用的浪潮。因其运输方便、机动灵活、工作效率高等显著优点快速的取代了轨道运输在钢铁工业的地位。近年来液压控制技术和微电控制得到了蓬勃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无轨运输车的发展。德国的卡玛格(KAMAG)、哥德浩夫(GOLDHOFER)、索埃勒(SCHEUERLE)特种重型车辆制造商、日本车辆制造株式会社(NIPPON SHARYO,LTD)、法国的尼古拉斯(NICOLAS)、意大利的 COMETTO 等对重型无轨运输车辆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截止目前,索埃勒公司成功研发了包括 SMPT、ICSPE、K25H 在内的三个系列,有 2 轴线、3 轴线、4 轴线、6 轴线的模块单元供选择,载重量从 124 吨到 200 吨、260 吨、3250 吨直至一万吨不等,车辆具有模块化功能强大的特点。卡玛格(KAMAG)公司开发出车辆操控性能较好的 U14 系列平板运输车,该系列在载重车的载重量最高承重 1 万吨。下图 1-1 至 1-4 分别为类型不同的重型运输车。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F08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淼;;千万不可轻视悬挂系统[J];汽车与驾驶维修;2000年12期

2 曹艺辉;赵言正;付庄;;无人车独立悬挂系统设计与仿真[J];机电一体化;2012年02期

3 老车;赵楠;张伟平;谭磊;;全新奥迪A8底盘[J];汽车知识;2017年08期

4 冀彦军;;现代/起亚汽车电控悬挂系统(上)[J];汽车维修技师;2012年01期

5 郭宁;王宏;;全地形车后独立悬挂系统[J];机械工程师;2010年01期

6 王国胜;李昭阳;吕强;;车辆悬挂系统的主动优化控制器设计及仿真[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8年S2期

7 王国胜;汤霞清;武萌;;车辆悬挂系统的鲁棒主动控制设计[J];系统仿真学报;2008年07期

8 张成祥,吴功平,曹玉芬,刘英;接触网支持悬挂系统的动态特性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04年04期

9 陈兵,顾亮,王文瑞;美国军用车辆智能悬挂系统的发展研究[J];车辆与动力技术;2004年04期

10 齐云芝;车辆悬挂系统研究的现状和未来[J];兵工学报(坦克装甲车与发动机分册);199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栋梁;;电子液力式可调悬挂系统浅谈[A];“广汽传祺杯”广东省汽车行业第八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5年

2 霍志成;齐凤军;王铁锋;段文双;;汽车单轮独立悬挂系统数学模型分析[A];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吉林经济发展——启明杯·吉林省第四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金民基;朱国生;王忠卿;王鹏;;基于CAE/CAT技术的三筒洗衣机悬挂系统设计[A];2018年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8年

4 孟祥菊;何金涛;;油气弹簧悬挂系统研究[A];中国重汽科协获奖学术论文选编(2002-2003)[C];2004年

5 龙海强;张强;方志军;;扭力梁结构性能研究[A];第九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专辑[C];2013年

6 申永军;杨绍普;邢海军;;磁流变阻尼器在机车蛇行运动控制中的应用[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下册)[C];2005年

7 李辉;王佰超;张大舜;姜合萍;;扭力轴疲劳寿命影响因素分析[A];全国先进制造技术高层论坛暨第八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郭化平;李宁;赵善良;;履带式车辆悬挂技术及其军事应用前景[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第六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陈政清;牛华伟;禹见达;;桥梁节段模型风洞试验三自由度悬挂系统[A];2004全国结构风工程实验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贾雨默;;大学生FSAE赛车(第四届)悬挂系统机构设计[A];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曲;ERP为瀚瑞森汽车悬挂系统管理“减压”[N];中国信息化周报;2015年

2 张鹏;汽车的“骨骼”——悬挂系统浅析[N];中国消费者报;2011年

3 栏目主持 黄震;汽车悬挂系统Suspension[N];当代汽车报;2005年

4 李积轩;KAAP将扩大汽车悬挂系统用锻件生产[N];中国冶金报;2006年

5 王嘉飞;购车别被忽悠[N];中山日报;2008年

6 清晨;大众Polo GT 活力四射的新款运动轿车上市[N];中国汽车报;2004年

7 朱世耘;大型美式豪华SUV 全新林肯飞行家上市[N];国际商报;2019年

8 本报记者 滕继濮 通讯员 胡密;油气悬挂:让车辆更好地“奔跑”[N];科技日报;2015年

9 本报记者 杨柳;功夫在下三路[N];东莞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黄震;“小”亦有道[N];当代汽车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朱浩;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的车辆主动悬挂的控制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2 路波;零重力环境模拟气动悬挂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王秀刚;基于转向架试验台的轨道车辆动态特性测试方法及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4 戚壮;高速动车组空气弹簧动力学特性及其故障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雷靖;时滞系统的最优减振控制及在汽车悬挂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王俊;振子型光纤光栅加速度计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7 付素芳;滚筒洗衣机动态特性建模与结构参数优化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8 承鉴;基于电液悬挂系统的拖拉机振动特性及主动减振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井延东;三轴重型车辆主被动复合悬挂系统设计及控制策略研究[D];燕山大学;2019年

2 刘贝;120T混合动力框架运输车悬挂系统研究及工程实践[D];燕山大学;2019年

3 朱建祥;拖拉机电液悬挂系统阀体设计与仿真试验[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4 常亚宁;专用车辆主被动可切换式悬挂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5 王景景;底部防护型车辆悬挂系统优化设计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8年

6 王腾腾;城轨车辆悬挂系统弱小故障检测及性能劣化预测仿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7 张杨;基于天棚控制算法的车辆悬挂系统设计[D];东华大学;2016年

8 吴航;摩托车悬挂系统的开发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9 吴岳;悬挂系统减震效果分析[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10 杨明明;车辆悬挂系统非线性振动特性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762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yjlw/26762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4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