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冶金论文 >

硼酸钙添加剂改性铜渣及降低渣含铜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9 13:04
【摘要】:随着我国铜产量的逐步增长,高品位铜矿日益枯竭,铜矿的可开采品位已降至0.2%以下,而铜渣作为铜冶炼工业的副产品,渣含铜却高达0.7-2.3%,且大部分做弃渣处理,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铜渣火法贫化技术因其炉内产生废气少、熔体温度控制优良等优点现已成为最常用的贫化方法之一,为获得更好的贫化效果,本文以云南某铜冶炼公司出产的转炉铜渣为原料,硼酸钙为改性剂,开展硼酸钙添加剂改性铜渣及降低渣含铜研究,旨在探究硼酸钙对铜渣体系的影响,改善渣型,提升铜渣火法贫化效果。首先,对铜渣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研究表明:铜在渣中主要以粗铜形式存在,渣含铜量4.49%;铁在渣中主要以磁铁矿和铁橄榄石的形式赋存,渣含铁量44.91wt.%,磁铁矿含量34.1wt.%。其次,开展硼酸钙添加剂改性铜渣及降低渣含铜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渣中硼酸钙加入量增大,渣中复杂的硅酸盐结构趋于简化,熔渣粘度减小,液相线温度降低,流动性增强。硼酸钙能有效促进铜在渣中的聚集沉降,在1250℃,不加入还原剂的条件下,当硼酸钙加入量由0增至6wt.%,铜在渣中的沉降效果可提升约60%;当以地沟油为还原剂,硼酸钙为改性剂时,随着硼酸钙加入量由0增至6wt.%,渣含铜量可由1.47 wt.%降至0.89 wt.%。硼酸钙不会对地沟油与渣中磁性铁的还原反应产生明显影响,随着渣中硼酸钙含量增大,渣中磁性铁含量几乎保持不变。为进一步研究硼酸钙对铜渣的影响机理,探究了硼酸钙的分解产物氧化硼对铜渣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渣中氧化硼加入量增大,铜渣粘度减小,粘流活化能降低,渣中铁橄榄石相的微观形貌由枝晶状向颗粒状转变,XRD图谱中铁橄榄石相衍射峰减弱。氧化硼能与渣中的CaO、MgO结合形成CaB_2O_4、CaB_4O_7、MgB_4O_7等低熔点共晶,降低铜渣液相线温度。
【图文】:

流程图,流程,冰铜,技术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1.2铜冶炼方法1.2.1火法炼铜技术火法炼铜技术因其稀贵金属回收效果好、产能大、高温下反应速度快等优点得以广泛应用,是目前最常用的铜冶炼方法[12,13]。冶炼原料主要为经选矿处理后的硫化铜矿、返料和废杂铜。造锍(冰铜)熔炼、冰铜吹炼、粗铜精炼以及电解精炼是火法炼铜的主要工序[14],具体流程如图1.1所示。图1.1铜火法冶炼流程Fig.1.1Copperpyrometallurgicalprocess(1)铜精矿的造锍熔炼铜精矿的造硫熔炼是火法炼铜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14]。铜锍(冰铜)是一种由硫化亚铁(FeS)和硫化亚铜(Cu2S)组成的混合体,造锍的目的就是除去原料中的部分铁,使铜富集于冰铜。总体上可简要的分为传统熔炼技术和富氧强化熔炼技术[15,16]。传统熔炼技术中常见的冶炼方法有电炉熔炼、鼓风炉熔炼以及反射炉熔炼[17],随着铜冶炼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传统炼铜技术的缺陷也渐渐凸显出来,,例如:自动化程度低,很多工作仍然需要人工完成,工作条件艰苦;冶炼

冰铜,作业流程,粗铜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图1.2冰铜吹炼作业流程图Fig.1.2Matteconvertingprocess(3)粗铜精炼该项阶段也可以称为火法炼铜工艺的最后一步,虽然铜硫吹炼过程已可以产出铜品位大于98.5%的粗铜,但砷、锑等杂质元素仍会在粗铜中有所富集[27],含量范围一般在0.7%-2%。而对于现代铜冶炼企业,电解过程要求阳极铜的品位在99~99.5%(或以上),对那些严重影响精炼铜性能的杂质元素(As、Bi、Sb)要求还会更加为严格,故需进行火法精炼除杂,该阶段的目的就是以高温蒸发、氧化的方式除掉由炉料带入的微量金属杂质。部分铜冶炼企业的粗铜成分如表1.1所示[28,29,30],精炼作业主要流程如图1.3所示。。表1.1部分铜冶炼企业粗铜成分表Table1.1PartialtableofblisterCoppercompositionincoppersmeltingenterprises金属名称冶炼厂1冶炼厂2冶炼厂3冶炼厂4铜99.599.0198.499.68铁0.110.080.130.0004硫0.0660.0630.20.044铋0.00180.00120.015砷0.00120.1650.020.039锑0.00030.020.1780.0024硒0.00170.0012镍0.00620.0320.005(0.5-1)0.068钴微量0.0015锑0.00010.0023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F8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侠;四水合六硼酸钙的合成研究[J];天津化工;2002年04期

2 何伟;周予启;王强;;铜渣粉作为混凝土掺合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8年23期

3 姚春玲;刘振楠;滕瑜;范兴祥;张金梁;;铜渣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展望[J];矿冶;2019年02期

4 赖祥生;黄红军;;铜渣资源化利用技术现状[J];金属矿山;2017年11期

5 翟忠标;李俊;李小英;王家强;陈景;;用富铜渣制备硫酸铜的试验研究[J];云南冶金;2016年06期

6 许焕斌;胡建杭;刘慧利;李昂;靳李富;刘继磊;;铜渣耦合木屑制备可燃气的热力学分析[J];工业加热;2016年06期

7 周占兴;周春芳;;铜渣的新型资源化处理工艺[J];冶金设备;2015年01期

8 谭春梅;;智利铜渣还原:一个废物管理项目的案例[J];中国有色冶金;2011年06期

9 张银环;水淬铜渣代砂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3年14期

10 周贤锦;除铜渣氯气全浸探索[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明;刘炯天;;铜渣浮选回收铜的研究进展[A];2010'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秦庆伟;张丽琴;黄自力;李密;李光强;廖广东;;反射炉炼铜渣回收铜技术探索[A];第十二届冶金反应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陈云霞;李小女;洪琛;曹春娥;;纳米硼酸钙的水热合成与表征[A];第十六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4 邵学广;蔡文生;崔晓宇;刘秀玮;;温控近红外光谱与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五分会:化学信息学与化学计量学[C];2016年

5 周艳梅;郝亚洁;刘晓龙;段晓颖;;近红外光谱在线检测技术在药物制备中的应用研究[A];2013第六次临床中药学学术年会暨临床中药学学科建设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6 李敬岩;褚小立;田松柏;;红外光谱方法在原油及油品分析中的应用[A];科学仪器服务民生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祥辉;林振宇;林燕琴;林艺冰;杨方;王丹红;陈国南;;傅里叶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快速检测食品中的塑化剂[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武中臣;徐晓轩;杨仁杰;俞钢;张存洲;;互相关分析在近红外光谱模型传递中的应用[A];全国第13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9 甄梦章;;红外光谱解析程序[A];全国第六届分子振动光谱学术报告会文集[C];1990年

10 邱江;潘红春;叶勤;张嗣良;;红外光谱监测糖化酶发酵过程[A];全国第10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超;如何测定药用玻璃中的氧化硼含量[N];中国包装报;2005年

2 李都;红外光谱“把脉”开施肥“药方”[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8年

3 史春香 杨悦武 郭祝元;近红外光谱用于中药质控前景广阔[N];中国医药报;2006年

4 张东风 本报记者  ;红外光谱能否成为中药检测标准[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5 陈锐 郭晓斌;红外光谱快速准确诊断肿瘤[N];家庭医生报;2004年

6 马斌睿;红外光谱用于中药质控大有可为[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7 陈锐 郭晓斌;只用3~5分钟红外光谱实现快速准确诊断肿瘤[N];医药经济报;2004年

8 陈锐;红外光谱三分钟诊肿瘤[N];健康报;2004年

9 蒋中秋;粘度和粘度杯[N];中国包装报;2003年

10 成都 史为 编;红外光谱[N];电子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新宇;高砷贫化铜渣提铁除砷降杂实验研究[D];钢铁研究总院;2017年

2 张林楠;铜渣中有价组分的选择性析出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3 张晓宁;古代丝织品老化特征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4 吴习宇;花椒产地、新陈度及掺伪的近红外光谱鉴别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8年

5 袁晓红;石墨相氮化碳及其衍生物的结构表征与高压稳定性研究[D];燕山大学;2018年

6 王洁;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的梨树叶片氮含量无损诊断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7 王洪亮;中波红外光谱偏振成像技术及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8年

8 王建旭;基于电磁波谱的猪肉水分含量快速检测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

9 周志有;原位快速时间分辨显微FTIRS的建立及其对Pt微电极表面动态过程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10 黄正国;基质隔离—红外光谱和量化计算研究金属原子与甲醇及乙炔的反应[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t@;硼酸钙添加剂改性铜渣及降低渣含铜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9年

2 刘金生;焙烧铜渣物性转变及铁的磁选富集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9年

3 贾行伟;铜渣基铁系磷酸盐化学键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年

4 徐露;缓冷铜渣选铜尾矿的高温还原提铁实验研究[D];福州大学;2016年

5 刘楠松;天然气喷吹搅拌适度贫化铜渣过程的基础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6 何欢;铜渣基草酸盐化学键合陶瓷的制备及其固化重金属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年

7 汤翔宇;生物质炭还原剂的制备及对铜熔渣熔融还原特性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年

8 巴飞;铜渣催化气化生物质与废塑料的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年

9 杜海云;用铜渣制备无机胶凝材料及其高温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年

10 冯晓峰;利用旋流电解技术回收铜冶炼废渣法中金属铜的工艺设计[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869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yjlw/26869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0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