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30 10:46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产业内也随之出现了重复建设、规模过大、产能过剩等一系列问题,在十八大和十九大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明确提出了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缩减规模、去产能的要求。因此,政府部门在结构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已经转移到如何避免重复建设以及控制产业规模、抑制产能过剩问题上来了。我国钢铁行业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我们也必须要面对钢铁行业飞速发展所带来的产业规模不合理和产能过剩等问题。本文通过综合指数法,选择四种标准对钢铁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进行了评估,这四个标准的具体内容为:产能利用率、库存变动率、利润变动率以及价格指数,并分析出2007-2015年的产能过剩情况,为下文对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下的减排潜力的分析打好基础。利用过程分析法对钢铁行业2007-2015年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进行测度,在完成产能过剩计算分析和碳排放计算分析后,得出结论: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下的减排潜力巨大。目前我国钢铁行业规模过大,进一步引发了产能过剩的问题,使得钢铁行业的碳排放量急剧增加,如果钢铁行业处于产能适度情况下,那么就会减少很多产能的浪费并减少碳排放量。本文通过分析得出,我国钢铁行业仍存在进入壁垒低、技术含量不高、产业集中度低及供需不平衡等问题,使得产业规模过大、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碳排放量过多,为我国减排政策的实施带来了难题。产能过剩程度过深会直接影响产品的价格,导致经济市场环境恶劣,相关企业运行困难,企业的投资力度缩小,效率降低,严重的还会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产生负面影响。过大的产业规模不仅造成了产能过剩等问题,还会带来严重的碳排放问题,在非适度产能的情况下,会导致碳排放的急剧增多。鉴于此,对我国钢铁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进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通过对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情况下碳排放的分析,得出产业结构调整对制造业能源消耗的影响并进一步提出政策建议,为我国钢铁行业的长期发展提供科学的探究和支持。
【图文】:
2014 又回到以往水平。为解决产能过剩问题,近年来政府一直极力压成效显著,中国钢铁产量自 1981 年以来出现了首次的负增长,但是这的利润出现大幅跳水现象,这说明单一的压缩产能对中国的经济增长2016 年中国钢铁行业利润情况再次好转,在 2017 年中国工业增加值22.4%,同时总量达到 28 万亿元人民币,其中钢铁行业创造的总资产我国工业增产总值的二十分之三。
图 3.1 钢铁行业集中度(数据来源于 2016 年钢铁统计年鉴)表 3.4 中国、美国、日本钢铁业的产业集中度(CR4)逦时间 中国(%) 美国(%) 日本(%)2009 22.2 54.2 75.72010 20.1 55.3 74.12011 28.4 57.0 76.62012 21.1 53.6 74.72013 21.1 / 83.72014 19.5 60.6 83.52015 18.5 / 83.4 产业集聚论哪个国家都会出现产业空间集聚现象,这种现象不是地域特色性质的问世界都会发生的一种经济现象。不管是发达国家亦或是发展中国家,,通常情争优势的企业会自动自发的与其他同样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发生聚集现象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426.31;X322
本文编号:2688017
【图文】:
2014 又回到以往水平。为解决产能过剩问题,近年来政府一直极力压成效显著,中国钢铁产量自 1981 年以来出现了首次的负增长,但是这的利润出现大幅跳水现象,这说明单一的压缩产能对中国的经济增长2016 年中国钢铁行业利润情况再次好转,在 2017 年中国工业增加值22.4%,同时总量达到 28 万亿元人民币,其中钢铁行业创造的总资产我国工业增产总值的二十分之三。
图 3.1 钢铁行业集中度(数据来源于 2016 年钢铁统计年鉴)表 3.4 中国、美国、日本钢铁业的产业集中度(CR4)逦时间 中国(%) 美国(%) 日本(%)2009 22.2 54.2 75.72010 20.1 55.3 74.12011 28.4 57.0 76.62012 21.1 53.6 74.72013 21.1 / 83.72014 19.5 60.6 83.52015 18.5 / 83.4 产业集聚论哪个国家都会出现产业空间集聚现象,这种现象不是地域特色性质的问世界都会发生的一种经济现象。不管是发达国家亦或是发展中国家,,通常情争优势的企业会自动自发的与其他同样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发生聚集现象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426.31;X3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振兵;张诚;;中国工业部门产能过剩的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15年06期
2 何蕾;;中国工业行业产能利用率测度研究——基于面板协整的方法[J];产业经济研究;2015年02期
3 徐朝阳;周念利;;市场结构内生变迁与产能过剩治理[J];经济研究;2015年02期
4 彭水军;张文城;孙传旺;;中国生产侧和消费侧碳排放量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研究;2015年01期
5 马丁;陈文颖;;中国钢铁行业技术减排的协同效益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15年01期
6 范林凯;李晓萍;应珊珊;;渐进式改革背景下产能过剩的现实基础与形成机理[J];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01期
7 潘爱民;刘友金;向国成;;产业转型升级与产能过剩治理研究——“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4年年会”学术观点综述[J];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01期
8 刘航;孙早;;城镇化动因扭曲与制造业产能过剩——基于2001—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11期
9 王文甫;明娟;岳超云;;企业规模、地方政府干预与产能过剩[J];管理世界;2014年10期
10 片峰;栾维新;李丹;杜利楠;;我国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问题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4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路楠林;产能过剩与市场结构的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880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yjlw/2688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