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城县某锰钢厂区域内包气带中锰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X757;X523;X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鸥泳,张毓明;铜、镉在颗粒物上吸附的结合态平衡模式[J];环境科学学报;1983年01期
2 苏允兰,莫汉宏,安凤春;土壤中结合态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测定[J];环境化学;2001年06期
3 史建君,赵小俊,陈传群,王寿祥;结合态氚在作物生态系统中的形成动态[J];中国环境科学;2001年05期
4 黄欣,樊德方;农药的轭合与结合态残留[J];生态学杂志;1991年04期
5 Klaus Guenther,何金明;蔬菜食品中元素的结合态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1992年03期
6 农晋琦,蔡端仁,欧阳政;结合态含硫氨基酸的间接气相色谱法测定[J];色谱;1993年02期
7 苏允兰,莫汉宏,杨克武,安凤春;土壤中结合态农药环境毒理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进展;1999年03期
8 段雪梅;沈明洁;胡守云;U.Blaha;W.R銉sler;E.Appel;;首钢工业区土壤剖面重金属含量及其结合态的磁指示作用的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年01期
9 谢显传,王冬生;结合态农药残留及其环境毒理研究进展(综述)[J];上海农业学报;2005年01期
10 朱建明;秦海波;李璐;冯志刚;苏宏灿;;湖北恩施渔塘坝高硒土壤中硒的结合态[J];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梁亮;冯素萍;鞠莉;;有机物结合态与硫化物结合态分级提取方法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七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秦海波;梁良;朱建明;;鄂西南二叠纪黑色岩系中钼的结合态[A];第七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S12 重金属污染与修复[C];2013年
3 秦海波;朱建明;李璐;雷磊;苏宏灿;;鄂西南恩施高硒土壤中硒的结合态与自然硒[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刘卿;高颐雄;苗虹;赵云峰;吴永宁;;食品中结合态和游离态氯丙醇含量的检测[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5 王意泽;高彦征;;根际土壤中PAHs结合态残留的时空分布[A];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第五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莫汉宏;苏允兰;安凤春;;苯氧羧酸等除草剂在土壤中的结合残留[A];Risk Assessment of Toxic Chemicals--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7 黄鹤翔;田青青;董文;武俊红;;土壤中钚的深度分布和结合态研究[A];全国放射性流出物和环境监测与评价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晓华;肉类热加工过程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形成及其内外源影响因素[D];上海海洋大学;2016年
2 童非;土壤组分和环境因素对四溴双酚A在土壤中非生物环境过程的影响及机制[D];南京大学;2016年
3 陈晓娇;DPC浸种促进棉花侧根发育的激素机制及结合态ABAscFv的制备[D];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
4 牛丽红;肌肉类食品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在加热及储藏过程中的含量变化[D];上海海洋大学;2017年
5 殷宪强;胶体对铅运移的影响及铅的生物效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6 杜红阳;干旱胁迫下小麦发育籽粒胚细胞内结合态多胺的功能[D];河南农业大学;2015年
7 李之鹏;膜生物反应器—蠕虫床耦合系统中EPS的膜污染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8 张洪;基于化学诱导的油菜(Brassica napus L.)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根际过程[D];西南大学;2008年
9 于颖;铜—农药污染的土壤生态化学脱毒行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2004年
10 曾路生;土壤—水稻/蔬菜作物系统中镉、铅的生态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敏;超声波辅助H_3PO_4、KOH、KH_2PO_4萃取土壤中的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2 柯思敏;荔枝结合态过氧化物酶分离纯化及其性质的初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3 韩月;设施条件下不同施肥对土壤中镉的生物效性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4 郭子川;古水稻土有机质演变规律及其腐殖质组成特征[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5 朱梦旭;白酒中易挥发的有毒有害小分子醛及其结合态化合物研究[D];江南大学;2016年
6 王小龙;贵州喀斯特环境土壤剖面形成过程中铀、钍的演化及其环境有效性[D];南华大学;2016年
7 聂婧;低分子量有机酸及黑炭对土壤中PAHs形态及结合态残留释放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8 杨帆;结合态微囊藻毒素的毒理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9 原田;不同地区石榴皮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成分分析与功能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10 杨娜娜;贵州省某村煤与土壤砷含量、形态及其排放的初步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983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yjlw/2698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