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冶金论文 >

亚熔盐多元体系中钒铬酸盐清洁分离应用基础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5 06:55
【摘要】:针对钒渣现有钠化焙烧提钒主流工艺钒资源提取率低、铬不能提取、废水废气及含铬废渣污染严重等问题,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开发了钒渣亚熔盐法钒铬共提清洁生产工艺,可在低温以及近常压条件下实现钒渣中钒铬的高效同步提取,为解决我国36亿吨高铬型钒钛磁铁矿的利用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钒渣经亚熔盐反应后获得的高碱性溶液中钒铬的有效分离是工艺的核心关键环节,但目前的钒铬分离方法多适用于酸性及中性条件,亟需开发碱介质中钒铬高效清洁分离方法。本文以NaOH体系中钒铬的高效分离为目标,在对体系溶解度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低碱区冷却结晶钒酸钠,高碱区蒸发结晶铬酸钠的钒铬分离新方法,并对结晶分离过程的热力学基础、动力学调控规律、工艺参数的确定以及产物深度提纯等进行了系统研究,为钒渣亚熔盐法钒铬共提清洁生产工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应用指导。论文取得如下创新性成果:1.建立了 NaOH碱介质中钒铬高效结晶分离的新方法。通过测定40℃和80℃条件下四元水盐体系NaOH-Na3VO4-Na2CrO4-H2O溶解度相图,基于钒铬溶解度随温度及碱浓度变化规律的差异,结合碱介质中杂质组元CO32-和SiO2对钒铬溶解度的影响,提出钙化除杂后低碱区冷却结晶分离钒酸钠,继而高碱区蒸发结晶分离铬酸钠的钒铬分离新方法。2.获得了完整的钒酸钠结晶过程介稳区及其成核生长规律。通过考察温度、碱浓度、转速以及降温速率等参数对介稳区宽度的影响,获得相应条件下介稳区宽度及调控规律,为碱介质中钒铬相分离方法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测定钒酸钠在NaOH溶液中的结晶诱导期,确定钒酸钠结晶为单核成核机理,其生长模式随碱浓度升高由连续生长向生长传递型生长转变;以经典粒数衡算方程为基础,使用间歇动态法对钒酸钠冷却结晶过程的动力学行为进行考察,通过矩量变换法处理并计算钒酸钠结晶动力学方程,确定了其固液两相间结晶过程传递行为特性。3.实现了 NaOH体系中钒酸钠和铬酸钠的高效结晶分离。通过考察各工艺参数对钒酸钠结晶的影响,得到钒酸钠结晶工艺条件为:NaOH浓度300 g·L-1左右,搅拌转速160rpm,从80℃冷却至40℃结晶,降温速率1℃·min-1左右,保温时间105 min,此条件下钒酸钠结晶率大于54%,晶体纯度大于93%,所得产物为Na3VO4·3H2O,平均粒度388.21 μm。通过蒸发结晶至NaOH浓度600~700 g·L-1可实现铬酸钠的分离,铬酸钠结晶率可超过52%,晶体纯度大于95%,所获得晶体为Na2CrO4。4.在高碱度条件下实现了钒铬的高效萃取分离,获得高纯钒酸钠产品。针对含有少量Na2CrO4杂质的钒酸钠,使用萃取剂Aliquat 336以及改性剂TBP实现了铬的萃取分离,考察六价铬液液萃取动力学、热力学及相关机理,实现了对初始液相pH为13.63的微量铬杂质超过75%的单级萃取率以及钒的零萃取,分离效果显著,使用NaOH或HNO3可实现高达100%的反萃效率。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F841.3;TF791
【图文】:

流程图,钠化焙烧,流程图,提钒工艺


钠化焙烧提钒工艺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是南非海维尔德公司、南非瓦梅特科逡逑公司、河钢承钢集团公司和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等国内外大多数大型钒生产厂家采用逡逑的主流提钒工艺,流程如

流程图,钒渣,熔盐法,示范项目


1逡逑VjOs逡逑图1.2钙化焙烧提钥a:艺流程图逡逑Figure邋1.2邋Schematic邋diagram邋of邋calcium邋roasting邋method邋for邋processing邋vanadium邋slag逡逑然而,钙化焙烧技术同样受制于焙烧过程中气同反应传质障碍,钒转化率仍不足逡逑'逦90邋%,铬不能被提取。同时,钒渣中的磷在氧化焙烧过程中转化为Ca3(P04)2,在硫逡逑7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慕愚;康鸿业;徐宝琨;范小宝;傅则钟;;恒压相图中对应关系定理的应用[J];化学通报;1987年04期

2 吴清波;武广文;张乃文;郑锡胤;;应用DDLC-SRK统一模型推算多元体系流体相平衡[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1988年02期

3 林皖;;人才需求最新预测[J];深圳大学学报;1988年Z1期

4 陈一文;;程序型计算器 PC—1211、PC—1500应用于多元体系平衡计算[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1988年03期

5 张丽萍,米泽东;多元体系吸光光度法测定铝[J];四川轻化工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6 刘迟;韩俊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多元体系构建[J];税务与经济;2013年02期

7 李浩然;周星风;韩世钧;;配置法应用于多元体系热力学一致性检验[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1990年04期

8 李佳芩;;从多元体系理论角度论林纾文学翻译的主要特点[J];科技信息;2011年21期

9 刘芙蓉,范春生;L-K-P状态方程用于多元体系的计算[J];化学工程;1995年03期

10 郑国强;李天平;;广东高等教育多元体系的建立与架构探索[J];高教探索;199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王全国;曾凡花;解永树;朱为宏;;氧化卟啉-锌卟啉-富勒烯多元体系构建和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无机与配位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2 廖军秋;毛东雄;梁杰兴;张海良;;基于聚甲壳型液晶高分子多元体系相重入行为的研究[A];2014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4年

3 杜一涓;薛林虎;;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水洗测醇法中的应用[A];天津市第五次色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87年

4 钟先梅;朱军;胡晓军;郭兴敏;李福鑫;周国治;;结合Moelwyn-Hughes模型计算多元体系的粘度[A];第十届全国相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5 李静;李亚文;韩蔚田;;多元体系三维相图微机软件的开发应用[A];第九届全国相图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6 王学刚;严黔;李辛庚;;多元体系TLP连接技术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2005年

7 刘鑫;陆现彩;Victor Vinograd;Bj?rn Winkler;;三元(Ca,Sr,Ba)CO3固溶体的热力学性质计算模拟研究[A];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四十五)——专题89:磁层中的等离子体物理过程、专题90:矿物物理与矿物界面过程、专题91:测试新技术及其地质应用[C];2017年

8 王朋;李雪婷;张俊利;吴倩;赵迪;安冬;鲁希华;邱高;;颜色可调的彩色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C:高分子结构与性能[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本报记者 周爱玲 通讯员 娜再拉;构建多元体系 实现成功转型[N];酒泉日报;2018年

2 本报记者 郜云雁;教师激励需要多元体系[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嵇长青邋花为华 周莹;像做产品一样经营城市[N];扬州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王启明;山西潞安集团:构建多元体系 打造循环式国际能源企业[N];中国企业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冯曼;亚熔盐多元体系中钒铬酸盐清洁分离应用基础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8年

2 建伟伟;CO_2-EOR中CO_2烷烃多元体系密度实验和预测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陈烨;利用光散射技术研究离子液体多元体系的聚集行为[D];东华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中娟;含汽油添加剂的多元体系液液相平衡的测定[D];暨南大学;2005年

2 苏凯;多元体系水合物降压分解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3 刘艳芬;从五四前后中国翻译文学看文化因素对归化、异化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D];宁夏大学;2005年

4 何配华;微量铜在复杂氯化物多元体系溶液中的络合行为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程凯;含碳酸甲乙酯多元体系液液相平衡的测定及其热力学模型的关联[D];暨南大学;2017年

6 黄红旗;防辐射水泥的制备及其水化性能研究[D];湖北大学;2017年

7 王召滢;基于情感因素的老年养生居住环境设计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8 刘宏伟;多元体系相平衡及反应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1年

9 黄文婷;水盐体系冰点实验研究与计算预测[D];新疆大学;2015年

10 江春立;铬矿亚熔盐液相氧化工艺—多元体系溶解平衡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140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yjlw/27140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4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