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冶金论文 >

离子交换树脂脱除混酸废液中铁离子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8 16:27
【摘要】:钢铁在生产和使用的过程中,表面会因腐蚀而产生一层氧化皮。为提高钢铁质量、维持钢铁外观良好和延长使用寿命,需对其表面进行一定处理。常采用酸洗的方法将其去除,但会产生酸洗废酸水,这些酸洗废酸水没有经过相关的处理而直接排放,不但对环境产生相当大的危害,还会使废水中金属和酸的损失。因此,回收酸洗废酸水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还能保护环境。酸洗废酸水呈酸性,此中含有较多的铁离子,若能将金属铁和酸分离,实现金属离子和酸的回收再利用,是一项具有较高工业应用价值的课题。本文针对钢铁酸洗废酸水,采用离子交换树脂法对酸洗废酸水进行铁离子的脱除并回收利用。由废酸在D001、201×7型两种树脂床层中不同时刻废酸中铁离子浓度的比较,选择了D001树脂作为本课题研究的树脂;通过静态吸附,对D001树脂吸附酸洗废酸水中铁离子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并对其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进行分析;通过小试动态吸附,研究其动态吸附工艺条件;通过对树脂静态和动态脱附—再生的研究,对脱附过程的动力学和再生工艺条件进行分析,再通过用除铁后的废酸,加入新鲜酸配制成新的清洗酸对钢铁表面进行处理实验,实现废酸的回收利用。研究发现:1.静态吸附实验表明:选用D001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工作树脂,吸附在60min后树脂达到饱和;温度对树脂的吸附效果变化不大,室温作为工作条件;待吸附溶液中铁离子的初始含量不宜太高。2.对吸附机理的研究表明: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能较好的反映D001树脂对铁离子的吸附过程;△H0说明升温有利于吸附;△G0说明反应能自发的进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的拟合该吸附过程,颗粒内扩散为主要的控速步骤,吸附的表观活化能Ea=6.045kJ/mol。3.动态吸附实验表明:小试动态吸附的高径比为20:1,流速在1.5~2BV/h之间,初始废酸稀释2倍后再进行吸附的效果较好,即酸的初始浓度大约为20mg/mL;在下一次吸附过程之前,用2BV的水量进行冲洗即可,并不需树脂完全洗至中性。4.再生实验表明:在静态实验中,选择室温进行再生,盐酸作为再生剂,浓度在10%~15%之间,用量选择在3~4BV之间,再生时间为60min左右,在室温条件下,再生脱附速率常数b为0.1012 min~(-1),表观活化能Ea=7.826kJ/mol;在动态试验中,选取3BV的质量分数为10%左右的盐酸,常温工作2小时;由此条件再生—洗脱后,树脂吸附能力及再生度稳定。5.在酸洗废酸水经处理后的再利用实验表明:收集铁离子浓度在10mg/mL以下的流出液,补充新的浓硫酸、盐酸和磷酸,配制成符合要求的清洗酸,用来清洗生锈铁片的效果较好。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X757;TQ028.33
【图文】:

实验装置图,树脂,废酸水,树脂型


图 3-1 实验装置图Fig.3-1 The experiment device知,对酸性含铁废酸水具有良好的1 阳离子交换树脂及 201×7 强碱性表 3.3 实验用树脂Table 3.3 The experiment resins树脂型号 生D001 型树脂 南开大201×7 型树脂 科密欧化庄某公司的钢铁酸洗废酸水,主要

曲线,穿透曲线,吸附饱和


被吸附溶液逐渐向吸附床层内部运动,溶液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穿透曲线就是换柱出口溶液浓度变化的曲线,即在离子交换过处流出液体积与流出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通常初始浓度 C0的 0.05 时,即达到了穿透点,当 Ct/C0=。如图 5-1 所示。5-1 可知,树脂的穿透是从上至下进行饱和吸附的,移至下段部分饱和。图中,Ⅰ段吸附饱和,Ⅱ段未进行吸附,随着吸附的进行,饱和段Ⅰ也随之层全为饱和段Ⅰ,即树脂完全吸附饱和。在 C 时附的Ⅲ段,流出液 c 点开始有浓度的增加,随着吸渐增加,在 E 中,树脂已完全吸附饱和,c 点的浓此点称为贯穿点,e 点为饱和点。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家骥;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1年05期

2 牟发章;耐热的离子交换树脂[J];塑料;2001年02期

3 刘喜纲,刘翠哲,王栋;离子交换树脂在医药方面的应用[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杜新;谈离子交换树脂的污染与处理[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5 焦安英;铁污染离子交换树脂的处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5年11期

6 黄艳;章志昕;韩倩倩;曹顺安;;国内离子交换树脂生产及应用现状与前景[J];净水技术;2010年05期

7 唐思齐;离子交换树脂在海洋化学方面的一些应用[J];山东海洋学院学报;1961年00期

8 ;国内外离子交换树脂的发展情况[J];科技简报;1974年09期

9 ;关于发展离子交换树脂可行性调研报告(摘要)[J];广州化工;1984年02期

10 王佳兴;国外离子交换树脂发展概况[J];离子交换与吸附;198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世荣;;再生用碱的纯度对离子交换树脂影响研究[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2 马弘;王兰芝;侯凯湖;;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含钯废液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3 王方;;离子交换树脂的绿色再生工艺[A];’2004全国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第24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方;;离子交换树脂的绿色再生工艺[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5 刘子文;;离子交换树脂复苏技术的工业化应用[A];2008中国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第28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诗彬;;浅析纯水生产过程中离子交换树脂的处理[A];2010’全国半导体器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邢拥军;智瑞彩;;离子交换树脂在水处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预防措施[A];第四届火电行业化学(环保)专业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8 唐轩宇;崔鹏;;不同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甲酸性能的初步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范娟;詹怀宇;刘梦茹;;球形木素基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A];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10 李彦生;柳志刚;朱少敏;江元霞;李刚;;絮凝剂与离子交换树脂复合体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七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红;离子交换树脂应走专新特之路[N];中国化工报;2003年

2 记者 庞利萍;朗盛扩张离子交换树脂业务[N];中国化工报;2013年

3 全国离子交换树脂行业委员会秘书长 王佳兴;中国离子交换树脂行业发展三部曲[N];中国化工报;2006年

4 杨宏辉;朗盛离子交换树脂保饮料色味俱全[N];中国化工报;2009年

5 记者 杨宏辉;朗盛在华力推高新离子交换树脂[N];中国化工报;2010年

6 迟常在 关世太;产业可持续发展须治污先行[N];中国化工报;2004年

7 编译 阿胜;离子交换树脂药物成为世纪谎言?[N];医药经济报;2010年

8 赵晖 刘耀辉;“离子交换树脂之父”何炳林[N];天津日报;2005年

9 ;中国离子交换树脂行业的奠基人——何炳林院士[N];中国化工报;2006年

10 王红;离子交换树脂行业加强联盟促发展[N];中国化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格慧;新型天然纤维材料离子交换树脂合成与应用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澄璐;离子交换树脂脱除混酸废液中铁离子的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7年

2 朱菁;一种自制选择性离子交换树脂脱除饮用水中的硝酸盐的特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田涛;热固性环氧树脂及其复合材料制备阳离子交换树脂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4 朱宏;冬季条件下富营养化水体同步氮磷离子交换树脂材料研发[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5 李枫;717离子交换树脂脱除硫酸锌浸出液氯离子的行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6 王倩倩;空冷机组凝结水精处理离子交换树脂耐温性能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6年

7 陈美先;无机型离子交换树脂驱除几种中成药中超标铅镉汞砷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6年

8 向志芸;以龙胆为模型药物的掩味技术研究及其应用拓展[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6年

9 郭伶俐;膦酸基离子交换树脂用于RO/MFEDI制备高纯水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10 王羚环;自支撑ZSM-5分子筛和ZIF-8复合物球的合成与表征[D];吉林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195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yjlw/27195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2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