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冶金论文 >

带填料的双层挡墙对中间包流场影响的物理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8 10:16
【摘要】:带填料的双层挡墙是一种新型的中间包控流装置,选择合适的中间包双层挡墙填料,还可以起到净化钢液的作用。本文采用物理模拟的方法,通过RTD曲线测定实验、流场显示实验和夹杂物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下带填料的双层挡墙对中间包流场和夹杂物去除率的影响,而且与原用挡墙和未带填料的双层挡墙做了对比研究。并通过高温实验研究了将钙镁质耐火材料作为中间包双层挡墙填料时对钢液中夹杂物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RTD曲线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工艺条件下,整体平均停留时间随着中间包入口流量的增加而变短;同一种工艺条件下,使用未带填料的双层挡墙对应的整体平均停留时间比原用挡墙的长,填料粒度最小的双层挡墙对应的整体平均停留时间要比原用挡墙和未带填料的双层挡墙的短,五种带填料的双层挡墙方案,随着填料粒度的依次增加,整体平均停留时间随之增加,当填料粒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使用带填料的双层挡墙的整体平均停留时间就会比原用挡墙和未带填料的双层挡墙的长,且随着填料粒度的增加,死区体积分数依次减小。(2)流场显示结果表明:使用原用挡墙和未带填料的双层挡墙时出口流区均形成表面流,但原用挡墙对应的中间包流场远端边角位置存在明显的死区;使用填料粒度最小的双层挡墙方案时,中间包远端边角位置也存在明显的死区;五种带填料的双层挡墙方案,随着填料粒度的增加,出口流区的表面流不断得到改善。(3)夹杂物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工艺条件下,夹杂物去除率随着中间包入口流量的增加而减小;同一种工艺条件下,五种带填料的双层挡墙方案,随着填料粒度的增加,去除率整体上呈增加的趋势,对于粒度分布为58-75μm和75~(-1)06μm的模拟粒子(对应钢液中21-28μm和28-39μm的夹杂物)的去除率,去除率最高的带填料的双层挡墙方案,比原用挡墙提高了10%以上。(4)高温实验结果表明:钙镁质耐火材料处理后的钢中单位面积夹杂物数量明显减少,与将原钢样简单重熔后的试样相比,分别加Ca O含量为20%和30%的钙镁质耐火材料重熔后的试样钢中单位面积夹杂物数量减少了12.92%和25.84%;钙镁质耐火材料具有脱硫的作用,Ca O含量为30%时脱硫效果更明显;钙镁质耐火材料使用后整体没有发生变化,只是边界区域CaO含量减少,MgO含量增加,部分Ca O进入钢液中,与钢液中的夹杂物发生了反应,提高了钢液的洁净度。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F777
【图文】:

示意图,中间包,形状,示意图


1.2 中间包冶金技术现状1.2.1 中间包结构设计中间包的形状、侧壁倾角、熔池深度、容量大小等因素对中间包钢液流场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设计合理的中间包结构有利于改善钢液流动特性,延长平均停留时间,促进夹杂物的上浮,提高钢液洁净度。中间包的形状种类比较多,在实践生产中,可以根据生产需要,设计不同形状的中间包。常见的中间包形状有矩形、三角形、V 形、T 形、梯形、H 形等,常见的六种中间包形状示意图见图 1.1。(a) 矩形 (b) 三角形 (c) V 形

湍流控制器,结构示意图,中间包


(a) 普通型 (b) 回流型图 1.2 湍流控制器结构示意图lger D[13]的研究表明,中间包内设置湍流控制器可以避免钢液注流对冲击侵蚀,并且可以避免注流区钢液裸露而造成的二次氧化,提高唐德池等[14]通过水模型实验研究了中间包内设置不同结构的湍流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使用湍流控制器的方案,其流场状况均比不加方案要好,响应时间、峰值时间、平均停留时间均得到延长,死区减小,且有檐的湍流控制器类型对中间包注流区的冲击较小。钟良理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中间包设置有檐和无檐的方形和圆形湍流控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檐的方形和圆形湍流控制器对流动状况的改,与不加湍流控制器的中间包流场相比,特别是使用方形有檐的湍死区体积分数下降了 42%。) 堰、坝的应用,也称为挡渣堰或者上挡墙,设置于中间包的上部,使钢液从其下流入中间包的钢包渣截留在注流区内。坝,也称为下挡墙,设置于

示意图,湍流控制器,钢液流动,中间包


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反映了堰和坝的尺寸设计及安装位置选择对钢液寸、各自的安装位置及二者之间的距离均会影响控模拟的方法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选择最佳尺寸参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中兴,张捷宇,冯贵军,贺友多,刘建辉;首钢中间包优化设计(Ⅰ)[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张捷宇,贺友多,刘建辉;首钢中间包优化设计(Ⅱ)[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 侯勤福,邹宗树;漩流中间包漩流室内流动状态的研究[J];钢铁;2005年09期

4 郭大勇;耿继双;马成;张晓军;徐光;曹亚丹;王秉喜;;有限元数值模拟在连铸中间包操作中的应用[J];鞍钢技术;2007年01期

5 黄志来;王彪;张小燕;;中间包热应力分析及其变形机理研究[J];机械工程师;2009年03期

6 岳强;侯勤福;邹宗树;;漩流中间包流场的数值模拟[J];材料与冶金学报;2009年02期

7 吴雨晨;闫小林;李俊国;曾亚南;李守章;;1700板坯中间包温度场的数值模拟及其优化[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8 周永红;;连铸中间包清除渣壳问题的研究[J];耐火与石灰;2009年05期

9 吴元刚;王爱东;杨晓江;苏有权;;连铸中间包流场分析[J];河北冶金;2011年11期

10 倪赛珍;李富帅;陶金明;;中间包结构有限元分析[J];冶金设备;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江华;鄢凤鸣;周永涛;张娜;;连铸中间包用高铝质冲击板的研制[A];2007年山东耐火材料学术交流论文选集[C];2007年

2 王琪;;承钢板坯中间包结构研究[A];河北省2011年炼钢连铸生产技术与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琪;张兴利;赵彻;;承钢板坯中间包结构研究[A];2011年第九届全国连铸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马富昌;;高效低成本中间包技术[A];2013年低成本炼钢技术交流论坛论文集[C];2013年

5 黄永建;刘才;张彩军;;石钢三流中间包结构优化的数值模拟与工业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冶金反应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潘宏伟;程树森;;中间包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及应用[A];中国金属学会特钢分会,特钢冶炼学术委员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钟良才;陆定贤;汪灿荣;赵方毅;朱英雄;;六流方坯连铸中间包流体流动控制物理模拟[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8 康建国;张炯明;徐国栋;;宝钢连铸中间包过滤器对夹杂物去除效果的研究[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9 朱立光;张彩军;王硕明;;非对称四流中间包结构优化及冶金效果研究[A];2009年河北省冶金学会炼钢—连铸技术与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刘敬军;齐晓国;薛正学;刘小三;邸永田;;邢钢炼钢厂四流T型中间包流场优化[A];2009年河北省冶金学会炼钢—连铸技术与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小平 吕净可;河北钢铁舞钢中间包回收再利用获成功[N];中国冶金报;2012年

2 刘己 周金泉;优化中间包设计及钢液净化技术探讨[N];世界金属导报;2002年

3 孙宗辉;优化中间包冶金效果的实践[N];世界金属导报;2004年

4 马友 编译;连铸中间包耐材底衬的优化设计[N];中国冶金报;2006年

5 王婧;莱钢炼钢厂新操作法大幅提高中间包包龄[N];中国冶金报;2007年

6 金荣江;唐钢一钢轧连铸系统落实中间包烘烤制度 狠抓生产管理[N];世界金属导报;2007年

7 薛文东 吴武华;连铸中间包工作衬的历史及其最新研究进展(1)[N];世界金属导报;2007年

8 薛文东 吴武华;连铸中间包工作衬的历史及其最新研究进展(2)[N];世界金属导报;2007年

9 薛文东 吴武华;连铸中间包工作衬的历史及其最新研究进展(3)[N];世界金属导报;2007年

10 全国炼钢—连铸知识竞赛组委会专家组;要重视中间包液位控制技术[N];中国冶金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旺;高碳钢连铸方坯内部质量控制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2 马天牧;炼钢—连铸批量计划智能优化编制方法[D];东北大学;2014年

3 凌海涛;连铸中间包内夹杂物碰撞长大和去除的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

4 李娇;多炉连浇大钢锭中间包内流体流动行为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张美杰;中间包气幕挡墙的结构优化及其夹杂物去除的数学物理模拟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6年

6 詹树华;几种化工及冶金反应器内多相流动传输现象的模拟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7 刘军;基于视觉检测的连铸中间包钢水液位测量方法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8 周海斌;宽厚板坯连铸过程非金属夹杂物的控制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9 王芳;移动磁场作用下钢液湍流的大涡模拟及气液两相流行为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10 祖凌宇;针对方坯拉速扰动和中间包钢水温度非稳态的二冷配水控制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艳龙;中间包结构优化的数值模拟[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2 云茂帆;单流板坯连铸中间包内钢液流动特性及控流装置优化[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3 徐清;35t一机一流中间包控流装置优化[D];辽宁科技大学;2015年

4 于朋;单流板坯连铸中间包结构优化[D];辽宁科技大学;2015年

5 和珍宝;钢液连铸3流T型中间包结构优化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6 王春松;单流通道式感应加热中间包钢液流动行为及结构优化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6年

7 宋红伟;异型坯连铸中间包多物理场数值模拟及结构改进[D];辽宁科技大学;2016年

8 胡承龙;新型导流装置对中间包流场影响的模拟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5年

9 严诚;某钢厂二流中间包内腔结构优化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10 李涛;五流T型中间包流场与温度场的数理模拟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464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yjlw/27464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d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