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冶金论文 >

Corex熔融气化炉内块煤裂解形成半焦的结构及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4 13:02
【摘要】:Corex工艺采用非焦煤代替焦炭进行铁水冶炼,是21世纪十分具有潜力的炼铁新技术。Corex工艺的预还原和终还原分别在上部的还原竖炉和下部的熔融气化炉中进行,因此料柱骨架需承受的负荷相比传统高炉减少了近一半,对焦炭强度的要求不及高炉苛刻。然而,块煤进入高温气化炉后发生热爆裂现象,爆裂后的煤焦粒度分布将影响半焦床的透气性,此外,煤焦热处理时间短,活性高,且半焦床床层高度低、温度高,煤焦的气化速率较焦炭快,因而煤焦在半焦床下降过程中将经历更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其性能将直接影响工艺的顺行及能耗。因此,块煤的热爆裂作用和煤焦性能研究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以兴隆庄和大同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温硅钼炉和炼焦炉对块煤进行了不同条件的裂解实验,综合分析了块煤热爆裂行为、煤焦的冶金性能、孔隙形貌、碳微晶结构、官能团结构和煤焦反应性变化规律,主要包括:①对块煤进行了高温快速裂解实验,研究表明:块煤爆裂程度随着处理温度升高和块煤粒径增加而增大,而长时间的热处理将增加塑性煤焦的平均粒径;高温爆裂行为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巨大的温度梯度产生的应力对块煤形成破坏,一旦块煤粒径超过20 mm,爆裂作用将明显发生,相比粘接性煤,温度对非粘接性煤的爆裂性影响更强烈;随着处理温度升高,煤焦的总孔体积升高,孔径增大;碳微晶结构随着处理时间和温度的增加变得更加有序,且温度对碳微晶结构的影响更明显;研究进一步表明,物理结构的变化是影响兴隆庄煤焦反应性的主要因素,而煤焦失活是影响大同煤焦反应性的主要因素。②对1 kg块煤进行了低速率热解实验,研究表明:煤焦机械强度随热解时间和温度的增加而加强,而大同煤焦的抗碎强度由于裂纹的产生而逐渐下降,耐磨强度则不受裂纹的影响;煤焦比表面积随热解时间延长而下降,随温度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当热解温度高于1000℃时,兴隆庄煤焦由于二次裂解反应产生更多微孔,而裂纹的产生不利于微孔的形成;大同煤焦随温度和处理时间增加反应性均降低,而兴隆庄煤焦反应性与比表面积变化规律一致;煤焦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存在线性关系,较高的反应性将导致较低的反应后强度。③对兴隆庄粉煤压制成型,并进行了型煤热解实验,研究表明:型煤的爆裂程度随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强,随成型压力的提高先增加后降低,温度对爆裂性的影响明显强于成型压力,型煤添加沥青后爆裂程度明显下降;型煤低速率热解后的煤焦抗碎强度和耐磨强度均不能达到块煤热解煤焦的强度,沥青的添加能明显改善其机械强度;型煤成型压力越高,煤焦成焦效果越好,沥青的添加同样有利于型煤成焦,但压力和沥青对型煤的晶体结构影响较小,晶体结构受温度的影响更加明显;其煤焦反应性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成型压力升高而降低,型煤添加沥青后,反应性得到了抑制。④通过对比各类煤焦发现,型煤爆裂程度较相同处理条件的块煤高,型煤孔壁由粗糙的颗粒物组成,成焦性相对较差,而兴隆庄块煤热解后孔隙数量多,孔壁光滑,逐渐趋近焦炭形态,而在型煤中添加沥青后,煤焦孔隙形貌能够得到较大改善;高温快速裂解煤焦的晶体有序度较低速率裂解煤焦低,而型煤最低,焦炭的晶体有序度明显高于煤焦;兴隆庄煤焦反应性表现为:型煤焦高温快速热解块煤焦型煤添加沥青焦低速率热解块煤焦焦炭,大同煤反应性表现为:高温快速热解块煤焦焦炭低速率热解块煤焦;沥青的添加不仅能够抑制爆裂的发生,还能增强煤焦的机械强度,降低煤焦反应性,说明通过适当的技术手段,型煤在Corex中的利用是可行的。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F5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宝岐;罗雄威;;我国半焦产业发展趋势及建议[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4年04期

2 曾世泽;;半煤半焦炼出优质铁[J];河北冶金;1959年17期

3 ;裂解加氢[J];燃料学报;1957年01期

4 ;低温半焦的利用[J];石油炼制与化工;1958年12期

5 ;碱金属催化剂对煤半焦气化的影响[J];煤炭转化;1979年04期

6 沈满珍,黄克权;用气相色谱法研究煤与半焦的特性 Ⅰ.煤和在氮气氛下热解半焦的微孔[J];燃料化学学报;1984年02期

7 王剑秋;王贤清;;颗粒页岩半焦燃烧反应模型的研究[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987年03期

8 王贤清;王剑秋;钱家麟;朱亚杰;;油页岩半焦燃烧中灰分层的扩散动力学研究[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987年04期

9 白雪峰,郭树才;平庄褐煤干馏半焦的合理利用[J];煤气与热力;1989年03期

10 邱介山;郭树才;;固体热载体干馏半焦的分子筛性质研究[J];煤化工;199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刘军利;唐惠庆;郭占成;;炼焦收缩阶段半焦脱硫的实验研究[A];2004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4年

2 张亚婷;云卉;王露;刘涛;周安宁;;神木半焦改性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2分会:催化化学[C];2014年

3 李春虎;杨林;王林学;胡龙军;齐欣;冯丽娟;;改性活性半焦选择性吸附脱除燃油中含硫化合物的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刘典福;魏小林;盛宏至;;半焦与RDF混烧排放特性实验研究[A];2004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4年

5 肖瑞瑞;李鹏;陈雪莉;于广锁;于遵宏;;生物质热解半焦对焦油吸附效果的研究[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周宏仓;金保升;肖睿;仲兆平;郑有飞;汤莉莉;;原煤和半焦加压燃烧飞灰中PAHs分布特性研究[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6暨第一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文泰;李春虎;阎子峰;;半焦的成型及脱除SO_2性能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王萍;于英民;李春虎;;改性半焦低温下脱除烟气中NO_x[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上)[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张苓 方雪萍;半焦产业欲“清洁转身”[N];中国冶金报;2009年

2 裴贤丰 曲思建 王利斌 商铁成 张樝 王晓磊;半焦的应用现状与发展[N];中国冶金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张兴刚;煤热解需破除半焦利用瓶颈[N];中国化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玉高;煤及热解半焦粉末的温和氧化解聚[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王俊琪;煤的部分气化及半焦燃烧系统集成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周宏仓;流化床煤部分气化/半焦燃烧多环芳烃生成与排放特性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4 张睿;烟煤热解半焦气化特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5 郭峰波;半焦/改性半焦催化CH_4-CO_2重整特性及机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6 王芳杰;胜利褐煤温和气化焦油催化重整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7 王林学;改性活性半焦选择性吸附汽油脱硫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邢德山;工业半焦吸附脱除烟气中SO_2和NO_x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9 王坤;褐煤基吸附催化剂的制备及脱硝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从昭;褐煤低温热解实验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孟祥嵩;内蒙古褐煤热解特性及半焦燃烧特性试验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年

3 杨倩;陕北低阶煤低温热解实验研究[D];延安大学;2015年

4 丁晓阔;褐煤半焦加氢气化制甲烷反应特性和反应机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5 喻长连;固体热载体法褐煤热解及半焦特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6 梁丽静;低阶煤热解半焦制水焦浆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7 景瑞军;含氧煤层气低温脱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8 洪勇;低热值油页岩半焦流化床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9 彭海军;Corex熔融气化炉内块煤裂解形成半焦的结构及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10 周毅;半焦孔隙结构和加压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550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yjlw/27550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3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