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冶金论文 >

铜渣直接还原改性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0 22:42
【摘要】:钢铁工业发展较快,导致国内铁矿资源的供给量严重不足,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炼铜工业产生的含铁40%左右的炉渣,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回收利用。因此回收铜渣中的铁,对降低铜渣的大量堆存造成的环境污染、缓解铁资源紧张的局面有重要意义。铜渣的矿物学研究表明:铁元素主要是以难还原、熔点低的铁橄榄石形式存在。渣中金属铁和铜的嵌布粒度极细、分布较均匀、多种矿物互相包裹在一起,使其结构致密、质地坚硬、化学性质更稳定。回收铜渣中的铁等有价金属,必须对铜渣进行改性处理,构造铁和硅的富集相,分离渣中的铁和硅。为此,提出采用含碳球团-转底炉工艺回收铜渣中铁的方法,系统研究了还原温度、还原时间、C/O、铜渣粒度、煤粉粒度、Al_2O_3配比、磁铁矿配比等因素对铜渣直接还原过程金属化率、矿相结构等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温度、时间、配碳量、煤粉和铜渣粒度是影响铜渣直接还原过程的主要因素,提高反应温度,金属化率和锌的挥发率逐渐升高;延长反应时间、增加配碳量、降低铜渣和煤粉的粒度,金属化率和锌的挥发率均先增加后降低。添加的碱性氧化物Ca O会与Si O2结合形成硅酸盐,破坏了Si O2与Fe O的结合,增加了Fe O的活度,促进了铁橄榄石的还原。添加Al_2O_3调整了炉渣组成,具有改善了炉渣的熔化温度和黏度的作用;添加适量磁铁矿有利于增加渣中铁晶核的数量,促进铁晶粒的聚集长大。还原产物的衍射分析表明,直接还原过程中,铜渣逐渐由非晶态转变成晶态,同时渣中的铁橄榄石等物相逐渐被还原,还原产物中的主要物相为Fe和Si O2。添加碱性氧化物Ca O以及Al_2O_3后,还原产物的组成由自然碱度时Fe和Si O2,逐步转变成Fe、Si O2、Ca Si O3、Mg Al2O4、Fe+2Al2O4,改变了铜渣的物相组成,炉渣组成逐渐由Fe O-Si O2-Ca O三元体系向Si O2-Ca O-Al_2O_3转变。优化出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还原温度为1200℃、还原时间为30分钟、C/O为1.4、铜渣粒度为100~150目、煤粉粒度为150~200目,碱度0.4,磁铁矿配比20%,Al_2O_3配比13%;此时铜渣的金属化率高达87.59%,锌的挥发率94.61%。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F56;X758
【图文】:

冰铜,相分布,铜渣,微观结构


20 30 40 50 60 704432211112 /(°)3 PbO4 Fe3O45 Ca2( SiO4)1344555图 3 铜渣的 XRD 曲线Fig.3 Copper slag XRD curve2.3.3 铜渣微观结构考察铜渣的微观结构,通过面扫描分析化学元素的分布情况,以及通过能谱分析微观结构中不同颜色区域的主要物质组成情况。1)铜渣微观结构

面分布,铁橄榄石,情况,冰铜


- 13 -图 5 元素的面分布情况Fig.5 Distribution of elements分布进行面扫描分析可知,渣中的,其余的铜、硫等则呈现出局部区元素主要是以冰铜的形式存在渣中。铁、硫,并夹杂有少量的锌;其余底的主要组成相为铁橄榄石;铁主是以铁橄榄石和玻璃体形式存在,

能谱分析,冰铜,炉渣,能谱分析


图 6 冰铜相、炉渣本体及能谱分析Fig.6 Matte, slag and energy spectrum analysis表 4 不同区域的元素组成Table4 The elements of different regions样点O Mg Al Si S K Ca Fe Zn PbCu1Wt/ % — — — — 20.64 — — 17.17 — 11.86 50.33At/ % — — — — 35.76 — — 17.07 — 3.18 43.992Wt/ % 28.52 1.26 2.57 19.81 0.80 0.80 2.44 37.93 2.31 3.02—At/ % 51.20 1.49 2.74 19.81 0.72 0.58 1.75 19.51 1.01 0.42—通过对铜晶粒及炉渣基底进行半定量分析,结合元素的面扫描分析,认为渣中的铜主要以 CuS、CuO、CuSO4等形式存在于冰铜相中,其中以 CuS 为主,铁在铜晶粒中以 FeS 形式存在,但含量极少;锌以硫化物和氧化物形式存在(ZnS 和 ZnO),锌在铜晶粒中含量很少,炉渣的基底中主要是以铁、氧、硅三种元素为主。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凤廉;研究利用铜渣开发二次资源[J];有色矿冶;1992年04期

2 廖亚龙;锡精炼除铜渣直接电解新工艺研究及工业实践[J];湿法冶金;2001年01期

3 石玲斌,郑顺德;富铟铜渣氯化挥发铟初探[J];采矿技术;2002年04期

4 王斌;镉车间铜渣中有价金属铜的回收[J];云南冶金;2002年S1期

5 刘纲;朱荣;;当前我国铜渣资源利用现状研究[J];矿冶;2008年03期

6 马国军;王战仁;李光强;朱诚意;向喜;;诺兰达铜渣中有价元素的回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7 罗光亮;谭凤娟;李帅俊;;熔融铜渣回收铜及铜铁合金工艺研究[J];干燥技术与设备;2010年05期

8 刘增林;;浅谈铜渣含镍的控制[J];新疆有色金属;2010年S2期

9 谭春梅;;智利铜渣还原:一个废物管理项目的案例[J];中国有色冶金;2011年06期

10 廖曾丽;唐谱;张波;张怀伟;石晓燕;李秋菊;洪新;;铜渣在中低温下氧化改性的实验研究[J];中国有色冶金;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徐明;刘炯天;;铜渣浮选回收铜的研究进展[A];2010'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常化强;张廷安;牛丽萍;豆志河;杜彦君;;铜渣贫化技术的研究进展[A];第十七届(2013年)全国冶金反应工程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3年

3 秦庆伟;张丽琴;黄自力;李密;李光强;廖广东;;反射炉炼铜渣回收铜技术探索[A];第十二届冶金反应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蒋龙奎;;Fe~(3+)/Fe~(2+)的变化对铜渣中磁铁矿析出的影响[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大会论文集(中)[C];2009年

5 陈廷扬;钱建东;贾玉斌;;阜康冶炼厂铜渣处理工艺[A];2002年全国铜冶炼生产技术及产品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傅小冰;云南全面推进企业提质增效和节能减排工作[N];中国质量报;2008年

2 记者 田逢春;全省工业企业推进节能减排[N];云南日报;2008年

3 黄义琼;金昌冶炼厂科技出手变废为宝[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怀伟;基于直流电场和碳—氢复合还原改性的铜渣贫化过程的试验研究[D];上海大学;2014年

2 张林楠;铜渣中有价组分的选择性析出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磊;贫化铜渣铁资源还原回收的实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谢晓峰;从铜渣氯化烟尘中湿法回收铜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朱力;铜渣催化气化木质素的基础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常化强;天然气热解还原铜渣过程及夹杂物分析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5 靳李富;铜渣催化剂催化生物油重整制氧的实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6 蔚俊强;高温铜渣去铁尾渣催化气化煤的实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7 刘继磊;铜渣催化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取合成气的实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8 王鑫;铜渣提铁综合利用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9 许焕斌;水蒸气气化生物质耦合铜渣催化重整的实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10 宫晓然;铜渣直接还原改性实验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887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yjlw/27887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d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