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除尘器内转炉煤气爆炸与泄爆过程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兆春民;李兴云;;浅谈冶金企业转炉煤气的回收与利用[J];本钢技术;2003年06期
2 商文卿,曹敬秋;合理利用转炉煤气 提高资源利用价值[J];上海煤气;2004年05期
3 彭锋;;国内转炉煤气的回收和利用简析[J];炼钢;2008年06期
4 黄卫超;马林;;转炉煤气的回收及利用[J];宝钢技术;2009年03期
5 郭素清;;转炉煤气在酒钢的综合利用[J];甘肃冶金;2009年04期
6 张维祥;张卫东;;主辅柜回收转炉煤气[J];冶金动力;2010年02期
7 陈文英;谷葵;王慧宇;王书民;;创新混合加压工艺,提高转炉煤气利用率[J];冶金动力;2010年05期
8 贾琼;王树忠;;转炉煤气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分析与建模[J];冶金能源;2012年02期
9 李秀娟;;提高转炉煤气利用率浅析[J];电子制作;2013年09期
10 武钢能源部;;微机控制回收转炉煤气 程振南[J];冶金动力;198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侯祥松;;转炉煤气中温段爆炸可能性的计算与分析[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2 付丹;;合理利用转炉煤气的分析研究与实践[A];199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C];1997年
3 王东升;韩清珊;王福源;酆烽;邱历军;赵永平;;提高副产转炉煤气能源的回收[A];2004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4年
4 周建宁;;转炉煤气的高效回收和利用[A];2010年全国炼钢—连铸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10年
5 周建宁;;转炉煤气的高效回收和利用[A];河北省2010年炼钢—连铸—轧钢生产技术与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0年
6 刘树梅;王福源;刘志强;;优化转炉煤气外供流程,提高回收利用水平[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郭涛;吴宏斌;郑晓明;戴孝佩;;转炉煤气掺入量对焦炉加热的影响[A];2012冀苏鲁皖赣五省金属(冶金)学会第十六届焦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范佳;孙玉虎;王彦杰;杨之俊;赵亮;;邯钢转炉煤气智能回收技术的开发[A];2013年全国冶金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论文集[C];2013年
9 童健民;朱俊;杨家龙;向远华;;转炉煤气泄漏防治[A];2006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刘俊明;韩明杰;刘爱霞;张帅;范纪涛;;转炉煤气在型钢130t/h煤气锅炉中的应用实践[A];2014年十一省(市)金属(冶金)学会冶金安全环保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进;四平红钢利用无储柜技术回收转炉煤气[N];中国环境报;2007年
2 通讯员 周新疆;红钢成功开发出国内首家“转炉煤气无储柜回收应用技术”[N];四平日报;2007年
3 马占勇 吴杰;津西股份转炉煤气将全部回收发电[N];唐山劳动日报;2011年
4 陈建平 范淑云;首钢长钢公司实现转炉煤气全回收[N];中国冶金报;2011年
5 孙学君 常云亮;全球首个转炉煤气制燃料乙醇项目落户唐钢[N];唐山劳动日报;2013年
6 金文;强化技术装备管理 提升利用效率[N];中国冶金报;2006年
7 汪泽华;攀钢首次实现负能炼钢[N];中国冶金报;2007年
8 记者 魏庆军 通讯员 孟安民 董国英;安钢150吨转炉煤气成功回收利用[N];中国冶金报;2007年
9 通讯员 张丽 周新疆;红钢重奖技术创新有功人员[N];四平日报;2008年
10 彭锋;提高回收质量须在装备水平上下功夫[N];中国冶金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孙婷;钢铁企业转炉煤气调度模型及仿真[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2 王丹;电除尘器内转炉煤气爆炸与泄爆过程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3 汤晓燕;基于炼钢节奏估计的转炉煤气发生量长期预测[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4 田向伟;基于参数优化LSSVM在转炉煤气系统预测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詹道平;昆钢副产煤气合成甲醇/二甲醚的可行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897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yjlw/2789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