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分解磷矿体系中稀土的提取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F845
【图文】:
图 2-1 研究技术路线Fig.2-1 Technology route of research2.5 实验方法2.5.1 盐酸分解磷矿过程中浸出液的制备将织金磷矿石磨碎制粉,过 100 目标准检验筛,烘干冷却至室温后,每 100g矿粉采用 200mL37.5%的浓盐酸在 50℃溶解,恒温搅拌 3h 后反应完全,溶液沉降 2 天后过滤,即制得含稀土离子的磷矿高酸度浸出液。用于测定磷矿中各稀土元素的含量及分布。2.5.2 硫酸分解磷矿过程中浸出液及磷石膏的制备在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经研磨过筛后的矿粉和蒸馏水,在恒温水浴锅中以一定转速下搅拌,待达到所需温度后,加入一定量的磷酸,反应 2.5h 后,加入适量硫酸、硫酸钙晶种和表面活性剂,继续反应 0.5h 后过滤,浸出液经稀释、定容
(a)石英;(b)重金(d)氟磷灰石;(e)白云图 3-3 磷矿矿物组成背散Fig.3-3 SEM and energy spectrum ana3.1.3 磷矿石的化学组分分析采用化学分析法测定了矿样的主要所用矿石中 P2O5含量为 19.45%,属于中硅的含量较高,分别为 41.72%和 19.55即约占磷矿总量的 0.07%。表 3-2 织金磷矿Table 3-2 Chemical compositioP2O5CaO MgO Fe2O319.45 41.72 9.15 1.78 3.1.4 磷矿石中稀土元素分析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
15% 6.72 5.9 5520% 5.54 4.5 38如图3-4(a)所示,未添加晶种时,得到的硫酸钙晶体平均粒度较小,细粒较多;而添加晶种后,硫酸钙晶体平均粒度增大,粗粒相对增多,形成粗大的片状结晶,如图3-4(c)。由表3-4可知,当晶种质量分数为15%时,晶体平均粒径最大为6.72μm,长径比为5.9,稀土浸出率最高为55%。这是由于添加晶种后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会心;郑晓倩;杨松;吴宝珍;;含稀土磷矿酸浸出稀土及杂质[J];过程工程学报;2017年01期
2 刘同海;窦焰;方羊;崔鹏;沈浩;郑之银;刘荣;;Al~(3+)、Na~+和Mg~(2+)对二水硫酸钙结晶的影响[J];化工学报;2016年S1期
3 吴林;张杰;;磷矿酸解过程硫酸钙结晶及磷石膏中稀土浸出研究[J];化工矿物与加工;2016年03期
4 张苏江;易锦俊;孔令湖;姜爱玲;刘桂云;;中国磷矿资源现状及磷矿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筛选[J];无机盐工业;2016年02期
5 姜承志;李飞飞;佟星;;乳状液膜法处理含铜废水的实验研究[J];沈阳理工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6 杨松;金会心;王眉龙;;从伴生稀土磷矿中回收稀土的研究进展[J];湿法冶金;2015年02期
7 王斌;张宗凡;罗康碧;罗珍;;盐酸法湿法磷酸工艺研究现状[J];化学工程师;2014年08期
8 蒋俊;;中低品位磷矿的开发利用途径[J];矿产综合利用;2014年04期
9 赵新菊;秦令;李沪萍;罗康碧;苏毅;;磷矿中伴生稀土元素的浸出与提取综述[J];化工科技;2014年02期
10 谢子楠;陈前林;赵丽君;;乳状液膜对磷矿酸解液中稀土离子的提取研究[J];中国稀土学报;201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车丽萍;乳状液膜技术回收处理白云鄂博稀土矿中钍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眉龙;磷矿稀土在硫、磷混酸体系下的反应机理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2 陈曲仙;氟铝杂质离子和有机酸添加剂对脱硫石膏结晶过程的影响实验研究[D];湘潭大学;2014年
3 焦红普;利用乳状液膜及双乳状液膜除去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4 梅吟;织金磷矿综合利用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1年
5 余静;利用低品位磷矿生产湿法磷酸的新工艺及动力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张艳丽;活化疏松剂作用下酸解磷矿结晶动力学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014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yjlw/2801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