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元素对粉末冶金Ti6Al4V2Cr组织性能影响的研究
【学位单位】:河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TF125.22
【部分图文】:
图 1-1 不同元素对相变温度的影响[20]Fig.1-1 Effect of different elements on phase-transition temperature钛属于轻金属,密度为 4.53g /cm ,约为钢的 0.57 倍[11],熔点较高,为1669 ℃,弹性模量 E,导热系数λ较小,线膨胀系数/K-1与电阻率/Ω·m 较低。的化学活性大,与空气中的氧容易发生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进一步化,高温时,反应剧烈,由于氧化膜的脱落增加了钛与氧的反应速度,所以,钛合金的制备过程中,真空或气体保护是非常必要的[12,13]。钛中杂质的含量对能影响很大,含量太高时,塑性会降低,组织会变的硬而脆。钛合金作为应用广泛的结构材料,比铝钢强度高,而且在海水中有较好的腐蚀和耐低温的性能。目前,飞机的机架、起落架、机身蒙皮以及发动机的叶等制造材料的选择,主要来源于钛合金及其复合材料,基于钛合金的发展水平可以作为判断先进水平检测的重要指标[14-16]。例如从 Cu-27 战机到 B-2 轰机,用钛量从 18%升至 26%,大幅度提高,直至 F-22 战机的出现,使用钛量升至 41%[17]。随着钛合金用量的不断增加,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同时在其
第 1 章 绪论用极为广泛。的应用不仅仅是在航空航天,生物医学,舰船制造等方面领域和日常消费领域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汽车行业减重,更能满足环保的要求,进一步推动了钛合金在我国合金在我国的研究与国外相比晚约十年,但研究的积极性发展的需要,钛合金在我国的市场前景会越来越好。金的分类以发生同素异构转变,在低温时,稳态的 -Ti 是密排的晶Ti 的体心晶格结构相对比较稳定。 -Ti 和 -Ti 的密排六分别如图 1-2 所示。影响钛合金组织的因素有两个:合金过添加不同合金元素,改变相变温度和相成分含量,也可可以得到三种不同的室温组织。
(b)双态组织 (d) 等轴组织图 1-3 钛合金典型的显微组织[26]Fig. 1-3 Typical microstructure of titanium alloy1.3 粉末冶金钛合金的制备钛合金的制备工艺一般包括:熔炼工艺、粉末冶金工艺以及锻造、轧制工等,其中的粉末冶金制备工艺是一种独特钛零部件生产的技术[28],粉末冶金备所用的钛是粉末,而不是海绵钛。粉末冶金制备技术是一种成熟的工艺,许金属都有应用。由粉末加工为零件的方法有:金属注射成型(MIM),利用粘结将粉末粘在一起,在加热过程中粘结剂除去的成型方法;热等静压(HIP)/冷等压 (CIP)工艺,首先将粉末压制成型,然后进行烧结,最终形成近净形零29,30]。这些工艺已基本成熟,在工业生产领域已被广泛应用。近年来,钛合金的应用正向着低成本高性能的方向发展,使得其在民用工领域的发展更有潜力,例如生物医学、汽车、生活用品等。钛合金的高致密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鑫;董利民;巴宏波;张志强;杨锐;;Beta C钛合金在β相区的热变形行为及组织演化(英文)[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6年11期
2 何丹琪;石颢;;钛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年27期
3 蔡建明;弭光宝;高帆;黄浩;曹京霞;黄旭;曹春晓;;航空发动机用先进高温钛合金材料技术研究与发展[J];材料工程;2016年08期
4 徐铁伟;李金山;张丰收;刘向宏;冯勇;薛祥义;;TB8钛合金双级时效过程中的组织演变及时效响应(英文)[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6年02期
5 潘光永;余新平;;TC21钛合金双重退火组织演变行为研究[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6年02期
6 朱斌;曾卫东;江悦;李冬;王伟;张建伟;梁晓波;;定量分析热处理对Ti_2AlNb合金显微组织及硬度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6年01期
7 颜茜;舒鑫柱;祝菲霞;孙坤;;TC11钛合金4种典型组织静态力学性能对比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1期
8 张豪胤;祝要民;王文焱;谢敬佩;徐坚;元亚莎;许开辉;;元素Cr含量对粉末冶金TC4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15年03期
9 邬桑;欧阳德来;鲁世强;余志川;崔霞;;TB6钛合金β热处理晶粒生长及片层转变行为[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5年04期
10 金和喜;魏克湘;李建明;周建宇;彭文静;;航空用钛合金研究进展[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5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长江;Y含量对Ti-6Al-2.5Sn-4Zr-0.7Mo-0.3Si钛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085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yjlw/2808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