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团聚作用对烧结微细粉尘除尘效率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3-05 00:06
工业烟气中粒径10μm以下的微细颗粒物通过静电除尘器捕集效率较低,以烧结烟气中微细粉尘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团聚协同作用提高静电除尘效率。选取聚丙烯酰胺(PAM)、葡甘露聚糖(KGM)和聚合氯化铝(PAC) 3种絮凝剂考察其团聚效果。结果表明,化学团聚作用显著增大了微细颗粒平均直径,其中PM10粒级的颗粒体积分数最高减少了75. 608%; 3种絮凝剂中KGM团聚效果最好,团聚前、后粉尘峰值粒径分别为11. 565、37. 825μm;在选取的浓度范围内,絮凝剂质量浓度越高团聚效果越好;烟气温度变化对PM2. 5级别颗粒团聚效果的影响不是很显著。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得出,当入口烟温为100℃、絮凝剂KGM质量浓度为0. 1 g/L时,粉尘颗粒物峰值粒径达到40μm左右,除尘效果可达到97%以上。
【文章来源】:现代化工. 2020,40(08)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Leica DM6M型光学显微镜分割测量图
实验平台系统如图2所示。实验过程中为更接近实际工况,先对空气进行预热,打开鼓风引风系统、给料系统、在线测量系统,引风机作用下将预先加热好的空气送入管道的同时,给粉机在管道上方以1~2 g/s的速度将待测粉尘均匀地送入,经缓冲罐预混形成模拟烟气,烟气由团聚室顶端进入,此时打开喷雾系统,化学絮凝剂借由微型直流隔膜水泵以喷雾的形式由团聚室上方喷入内部与烟气中的微细粉尘进行碰撞、粘结、架桥等作用,进而团聚成较大颗粒。喷雾液体以及沉降颗粒物进入废液粉尘回收装置,气体进入采样系统,系统中的玻璃纤维滤膜对烟气中的细微颗粒物进行捕集。
为了比较团聚前后粉尘粒径的变化情况,首先对采集的尘样进行粒度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采集的烧结粉尘粒度主要集中分布在5~40μm,峰值粒径为11.565μm,中值粒径(D50)为6.282μm,为PM10级的细微颗粒物,采用常规静电除尘器不易捕集脱除。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钢铁工业废气及PM2.5排放特性与污染控制对策[J]. 杨晓东,张玲,姜德旺,邢芳芳,刘锟.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13(03)
[2]影响烧结机头电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分析与治理研究[J]. 李强. 中国冶金. 2013(06)
[3]化学团聚促进燃煤细颗粒物脱除的试验研究[J]. 赵汶,刘勇,鲍静静,耿俊峰,杨林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3(20)
[4]燃煤超细颗粒物团聚促进机制的实验研究[J]. 赵永椿,张军营,魏凤,陈俊,郑楚光. 化工学报. 2007(11)
[5]现代颗粒粒度测量技术[J]. 胡松青,李琳,郭祀远,蔡妙颜. 现代化工. 2002(01)
博士论文
[1]气流场中粉尘颗粒流动行为与湿法净化[D]. 李小川.中国矿业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转炉静电除尘器数值模拟与工艺优化[D]. 多鹏.华北理工大学 2017
[2]不扩束激光粉尘粒度分布测试系统的研究[D]. 王荣.南京理工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64187
【文章来源】:现代化工. 2020,40(08)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Leica DM6M型光学显微镜分割测量图
实验平台系统如图2所示。实验过程中为更接近实际工况,先对空气进行预热,打开鼓风引风系统、给料系统、在线测量系统,引风机作用下将预先加热好的空气送入管道的同时,给粉机在管道上方以1~2 g/s的速度将待测粉尘均匀地送入,经缓冲罐预混形成模拟烟气,烟气由团聚室顶端进入,此时打开喷雾系统,化学絮凝剂借由微型直流隔膜水泵以喷雾的形式由团聚室上方喷入内部与烟气中的微细粉尘进行碰撞、粘结、架桥等作用,进而团聚成较大颗粒。喷雾液体以及沉降颗粒物进入废液粉尘回收装置,气体进入采样系统,系统中的玻璃纤维滤膜对烟气中的细微颗粒物进行捕集。
为了比较团聚前后粉尘粒径的变化情况,首先对采集的尘样进行粒度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采集的烧结粉尘粒度主要集中分布在5~40μm,峰值粒径为11.565μm,中值粒径(D50)为6.282μm,为PM10级的细微颗粒物,采用常规静电除尘器不易捕集脱除。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钢铁工业废气及PM2.5排放特性与污染控制对策[J]. 杨晓东,张玲,姜德旺,邢芳芳,刘锟.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13(03)
[2]影响烧结机头电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分析与治理研究[J]. 李强. 中国冶金. 2013(06)
[3]化学团聚促进燃煤细颗粒物脱除的试验研究[J]. 赵汶,刘勇,鲍静静,耿俊峰,杨林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3(20)
[4]燃煤超细颗粒物团聚促进机制的实验研究[J]. 赵永椿,张军营,魏凤,陈俊,郑楚光. 化工学报. 2007(11)
[5]现代颗粒粒度测量技术[J]. 胡松青,李琳,郭祀远,蔡妙颜. 现代化工. 2002(01)
博士论文
[1]气流场中粉尘颗粒流动行为与湿法净化[D]. 李小川.中国矿业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转炉静电除尘器数值模拟与工艺优化[D]. 多鹏.华北理工大学 2017
[2]不扩束激光粉尘粒度分布测试系统的研究[D]. 王荣.南京理工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641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yjlw/3064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