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工具钢(M2)连铸工艺基础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9 14:00
高速钢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优异的红硬性等优点,是制造加工业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目前,我国高速钢生产仍然依赖模铸-电渣流程,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成本较高。开展连铸工艺相关基础研究,将有助于高速钢连铸的实现,进而优化高速钢的生产工艺流程。以高速钢连铸的实现为研究目标,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及相关检测分析,明确了 M2钢凝固过程冷却速率与元素偏析、碳化物析出、晶粒尺寸的关系;通过理论分析,分析了 M2钢凝固过程的碳化物析出的热力学及裂纹敏感性。通过ProCAST软件模拟、实验室规模的M2钢连铸试验研究,研究了连铸工艺参数对M2钢连铸坯质量的影响,提出并优化了适应于M2钢连铸的铸坯断面及连铸工艺参数。研究结果如下:M2钢凝固过程冷却速率与元素偏析、碳化物析出、晶粒尺寸的关系研究表明:(1)1.5 K/s的冷却速率下M2钢凝固过程的包晶反应充分进行,时长为32.7 s,在γ晶界上存在裂纹;10 K/s冷却速率下凝固过程时长仅为5.7s,包晶反应得到抑制,未观察到包晶反应和晶界裂纹。M2钢铸态凝固组织中晶粒尺寸(DL)与冷却速率(CR)之间的关系式为:DL=93.9CR-0.33。(2)随着冷却速率的...
【文章来源】: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2-lM2C共晶碳化物三维形态(a:片层状M2C碳化物;b:纤维状M2C碳化物)??
(a)?(b)??图2-2不同形态M2C晶胞内的原子排布(a:片状M2C;?b:纤维状M2C)??2)影响髙速钢中碳化物析出的因素??影响碳化物析出类型的因素主要有成分和冷却速率两个方面。??(1)成分??不同的高速钢体系,主要合金元素的差别使得碳化物类型有很大的不同。??V具有明显增加MC和M2C碳化物的数量,降低M6C碳化物数量的特性,??故V通过影响M6C和MC之间的平衡从而促使或抑制M2C碳化物的形成。??Si明显促使M6C碳化物的形成,降低M2C碳化物的稳定性,促使M2C碳化??物的分解[24,25]。高速钢中主要的合金元素W、Mo、V含量变化对高速钢共晶??碳化物形成的影响如图2-3所示[26]。从图2-3可以看出:W主要导致M6C碳??化物的形成;Mo使M2C碳化物的稳定性增加。??5-1???^?4'?M.2C+MC??I?3??^?j?_?M6C+?MC??I?\??0-1?1?1???18W?12W3Mo?6W6M0?9Mo??图2-3?W、Mo、V含置变化对高速钢共晶碳化物形成的影响??当V、Ti、Nb的含量足够高时会形成MC碳化物,M6C碳化物在一些合??金元素如W、Si、N含量足够高时容易形成,而且比较稳定。C、Mo、Co??促使M2C碳化物的形成[27]。??-6-??
Si明显促使M6C碳化物的形成,降低M2C碳化物的稳定性,促使M2C碳化??物的分解[24,25]。高速钢中主要的合金元素W、Mo、V含量变化对高速钢共晶??碳化物形成的影响如图2-3所示[26]。从图2-3可以看出:W主要导致M6C碳??化物的形成;Mo使M2C碳化物的稳定性增加。??5-1???^?4'?M.2C+MC??I?3??^?j?_?M6C+?MC??I?\??0-1?1?1???18W?12W3Mo?6W6M0?9Mo??图2-3?W、Mo、V含置变化对高速钢共晶碳化物形成的影响??当V、Ti、Nb的含量足够高时会形成MC碳化物,M6C碳化物在一些合??金元素如W、Si、N含量足够高时容易形成,而且比较稳定。C、Mo、Co??促使M2C碳化物的形成[27]。??-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稀土元素对高速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 贾成厂,张万里,胡彬涛,张子涵,高思彤,刘博文. 粉末冶金技术. 2017(06)
[2]国内外高速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J]. 吴红庆,吴晓春. 模具制造. 2017(12)
[3]基于原位观察的H13钢中液析碳化物高温行为研究[J]. 毛明涛,郭汉杰,孙晓林,王飞,陈希春,郭靖. 工程科学学报. 2017(08)
[4]铝对高硼高速钢相图与凝固组织的影响[J]. 杨勇维,符寒光,王开明,雷永平,朱礼龙,江亮. 材料热处理学报. 2016(07)
[5]00Cr13Ni5Mo钢加热及冷却过程的相变原位观察及相关研究[J]. 刘璐,杨志刚,张弛. 动力工程学报. 2016(04)
[6]Increasing Solidification Rate of M2 High-Speed Steel Ingot by Fusible Metal Mold[J]. Yan-Liang Ji,Wei Zhang,Xiao-Yang Chen,Jian-Guo Li.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2016(04)
[7]基于微观偏析模型的连铸方坯内裂纹敏感性研究[J]. 窦坤,卿家胜,王雷,张晓峰,王宝,刘青,董洪标. 金属学报. 2014(12)
[8]电磁搅拌的冶金效果[J]. 本刊讯. 涟钢科技与管理. 2014(04)
[9]H13钢电渣锭、锻造及淬回火过程中碳化物析出行为[J]. 宁安刚,郭汉杰,陈希春,孙晓林.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14(07)
[10]连铸坯质量控制零缺陷战略[J]. 蔡开科,孙彦辉,韩传基. 连铸. 2011(S1)
硕士论文
[1]压力加工对高速钢碳化物均匀性与性能的影响[D]. 梁敬斌.河北工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27749
【文章来源】: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2-lM2C共晶碳化物三维形态(a:片层状M2C碳化物;b:纤维状M2C碳化物)??
(a)?(b)??图2-2不同形态M2C晶胞内的原子排布(a:片状M2C;?b:纤维状M2C)??2)影响髙速钢中碳化物析出的因素??影响碳化物析出类型的因素主要有成分和冷却速率两个方面。??(1)成分??不同的高速钢体系,主要合金元素的差别使得碳化物类型有很大的不同。??V具有明显增加MC和M2C碳化物的数量,降低M6C碳化物数量的特性,??故V通过影响M6C和MC之间的平衡从而促使或抑制M2C碳化物的形成。??Si明显促使M6C碳化物的形成,降低M2C碳化物的稳定性,促使M2C碳化??物的分解[24,25]。高速钢中主要的合金元素W、Mo、V含量变化对高速钢共晶??碳化物形成的影响如图2-3所示[26]。从图2-3可以看出:W主要导致M6C碳??化物的形成;Mo使M2C碳化物的稳定性增加。??5-1???^?4'?M.2C+MC??I?3??^?j?_?M6C+?MC??I?\??0-1?1?1???18W?12W3Mo?6W6M0?9Mo??图2-3?W、Mo、V含置变化对高速钢共晶碳化物形成的影响??当V、Ti、Nb的含量足够高时会形成MC碳化物,M6C碳化物在一些合??金元素如W、Si、N含量足够高时容易形成,而且比较稳定。C、Mo、Co??促使M2C碳化物的形成[27]。??-6-??
Si明显促使M6C碳化物的形成,降低M2C碳化物的稳定性,促使M2C碳化??物的分解[24,25]。高速钢中主要的合金元素W、Mo、V含量变化对高速钢共晶??碳化物形成的影响如图2-3所示[26]。从图2-3可以看出:W主要导致M6C碳??化物的形成;Mo使M2C碳化物的稳定性增加。??5-1???^?4'?M.2C+MC??I?3??^?j?_?M6C+?MC??I?\??0-1?1?1???18W?12W3Mo?6W6M0?9Mo??图2-3?W、Mo、V含置变化对高速钢共晶碳化物形成的影响??当V、Ti、Nb的含量足够高时会形成MC碳化物,M6C碳化物在一些合??金元素如W、Si、N含量足够高时容易形成,而且比较稳定。C、Mo、Co??促使M2C碳化物的形成[27]。??-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稀土元素对高速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 贾成厂,张万里,胡彬涛,张子涵,高思彤,刘博文. 粉末冶金技术. 2017(06)
[2]国内外高速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J]. 吴红庆,吴晓春. 模具制造. 2017(12)
[3]基于原位观察的H13钢中液析碳化物高温行为研究[J]. 毛明涛,郭汉杰,孙晓林,王飞,陈希春,郭靖. 工程科学学报. 2017(08)
[4]铝对高硼高速钢相图与凝固组织的影响[J]. 杨勇维,符寒光,王开明,雷永平,朱礼龙,江亮. 材料热处理学报. 2016(07)
[5]00Cr13Ni5Mo钢加热及冷却过程的相变原位观察及相关研究[J]. 刘璐,杨志刚,张弛. 动力工程学报. 2016(04)
[6]Increasing Solidification Rate of M2 High-Speed Steel Ingot by Fusible Metal Mold[J]. Yan-Liang Ji,Wei Zhang,Xiao-Yang Chen,Jian-Guo Li.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2016(04)
[7]基于微观偏析模型的连铸方坯内裂纹敏感性研究[J]. 窦坤,卿家胜,王雷,张晓峰,王宝,刘青,董洪标. 金属学报. 2014(12)
[8]电磁搅拌的冶金效果[J]. 本刊讯. 涟钢科技与管理. 2014(04)
[9]H13钢电渣锭、锻造及淬回火过程中碳化物析出行为[J]. 宁安刚,郭汉杰,陈希春,孙晓林.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14(07)
[10]连铸坯质量控制零缺陷战略[J]. 蔡开科,孙彦辉,韩传基. 连铸. 2011(S1)
硕士论文
[1]压力加工对高速钢碳化物均匀性与性能的影响[D]. 梁敬斌.河北工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277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yjlw/3127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