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冶金论文 >

稀土磷酸盐热分解处理的过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0 07:10
  稀土矿产属于重要的战略性资源,而稀土元素又有“工业维生素”之称。稀土元素的被利用领域十分广泛,在稀土元素的某些应用中对其所含稀土或非稀土杂质的要求均很高,经常在ppm级,这样就对稀土元素的分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稀土元素的分离工艺包括了稀土矿的选矿、稀土精矿的分解及稀土的水冶纯化等各工序。针对目前我国稀土精矿的分解过程中存在的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等问题,本文分别采用浓硫酸低温焙烧法和烧碱常压分解法对包头矿独居石渣和纯独居石精矿进行分解处理,详细研究了稀土磷酸盐的分解过程。包头矿独居石渣是包头混合型稀土精矿经过“氧化焙烧→硫酸浸出”处理得到的,对其进行稀土分离处理,采用浓硫酸低温焙烧将独居石渣中的稀土磷酸盐转变成易溶的稀土硫酸盐,再经硫酸溶液浸出,最终实现从包头矿独居石渣中分离富集稀土的目的。详细探索了不同实验条件,包括: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拌酸量、浸出时液固比、浸出时间等对独居石分离过程的影响,最后得出最佳分离条件,在此条件下稀土分解率为95.01%。与传统浓硫酸低温焙烧法相比较,本研究在实验过程中酸耗量少,有效避免了硫化气体的排放,同时还能使设备腐蚀这一现象大大降低,具有环境友好及降低生... 

【文章来源】: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资源分布
    1.3 包头稀土精矿的分解
        1.3.1 浓硫酸法
        1.3.2 烧碱分解法
        1.3.3 碳酸钠焙烧法
        1.3.4 固氟氯化法
    1.4 独居石矿的分解
        1.4.1 独居石矿的性质
        1.4.2 独居石矿的开发利用现状
        1.4.3 独居石矿的分解方法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第二章 浓硫酸法低温焙烧分解包头矿独居石渣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2.2.2 实验操作和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实验原料分析
        2.3.2 独居石的硫酸焙烧热力学研究
        2.3.3 独居石渣与浓硫酸混合物的差热分析
        2.3.4 焙烧实验
        2.3.5 硫酸浸出焙烧矿实验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氢氧化钠焙烧分解独居石精矿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3.2.2 实验分析方法
        3.2.3 实验操作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实验原料分析
        3.3.2 氢氧化钠与独居石矿混合物的差热分析
        3.3.3 氢氧化钠焙烧分解独居石矿实验
        3.3.4 水洗实验
        3.3.5 硫酸浸出实验
    3.4 磷酸钠产品的制备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4.1 总结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世界稀土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趋势[J]. 李振,胡家祯.  现代矿业. 2017(02)
[2]独居石与独居石渣利用研究进展[J]. 肖勇,陈月华.  稀土. 2016(04)
[3]我国独居石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政策建议[J]. 张福良,李政林.  现代矿业. 2015(11)
[4]Mn3O4吸氧特性及飞灰和炉渣对其循环特性的影响[J]. 蒲舸,王强,赵方渊,马英群,程正渠,周翼樑.  燃烧科学与技术. 2015(02)
[5]我国稀土湿法冶金发展状况及研究[J]. 鲁艳梅.  科技与创新. 2014(06)
[6]混合稀土精矿浓硫酸低温焙烧工业化的研究[J]. 赵铭,谢隆安,胡政波.  包钢科技. 2013(03)
[7]硫酸亚铁铵滴定法测定氯化稀土中氧化铈含量的方法研究[J]. 付文慧,葛艳梅,董贵斌,王玉兰.  当代化工. 2013(05)
[8]包头混合稀土矿清洁冶炼资源综合提取技术研究[J]. 许延辉,刘海蛟,崔建国,孟志军,赵文怡,李良才.  中国稀土学报. 2012(05)
[9]热分析技术的应用[J]. 张美玲,孙元雪,闫立东.  化工中间体. 2012(02)
[10]浓碱法分解包头混合稀土矿的静态工艺条件研究[J]. 刘海蛟,许延辉,孟志军,崔建国,张旭霞,王英杰.  稀土. 2011(01)

硕士论文
[1]包头稀土矿碳酸钠焙烧过程铈(Ⅳ)、氟、磷的相互作用及萃取机理研究[D]. 张丽.吉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1973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yjlw/31973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e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