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冶金论文 >

混捏温度和时间对铝用预焙阳极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6-07 12:29
  铝用炭素阳极作为铝电解工业的关键材料之一,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铝电解的碳耗、电流效率、生产稳定性、金属铝的纯度等技术指标。而混捏是获得均匀糊料和阳极材料的关键工序。正确的混捏方案可改善阳极性能的差异性,并提高其在电解过程中的使用寿命。本文采用同批次同种原料在实验室条件下制备炭素阳极材料试样,系统研究了混捏温度(150、160、170、180℃)和混捏时间(10、20、30、40min)对铝用炭素阳极性能(开口气孔率、空气渗透率、电阻率、体积密度、抗压强度与空气/CO2的反应性)的影响;测试了不同混捏温度和时间条件下,沥青性能(质量损失、挥发份含量、结焦值和粘度)变化和不同混捏时间对煅后焦粒度分布的影响。得到如下结果:(1)当混捏温度低于170℃时,随着混捏温度升高,阳极开口气孔率和空气渗透性减小,生坯体积密度、阳极体积密度、电阻率、抗压强度、空气反应性和(CO2反应性等性能也随之提高:当混捏温度高于170℃时,随着混捏温度的升高,阳极开口气孔率、空气渗透性增大,生坯体积密度、阳极体积密度、电阻率、抗压强度、空气反应性和CO2反应性等性能降低。(2)当混捏时间小于30min时,随着混捏时...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混捏温度和时间对铝用预焙阳极性能的影响


图1-2炭阳极选择性氧化反应示意图[3]??

示意图,组分分布,阳极,示意图


将不同粒级的锻后焦进行混合,最终得到堆积密度大,孔隙小的阳极??[3941]。阳极内部结构如图1-4所示。在阳极内部,大颗粒煅后焦起骨架作用,维??持阳极外形,并承受阳极的绝大多数外力。适当提高阳极配料中大颗粒料所占比??例,有利于提高阳极的体积密度、抗压强度、电导率、抗氧化性等性能[42]。中小??颗粒以及粉料填充在大颗粒料之间的孔隙中,可增加阳极密实度。适当的中小颗??粒比例,不仅可提高阳极密实度,增加抗压等机械性能,也能起到一定的辅助支??撑阳极外形的作用[43]。粘结剂和粉料形成胶体状混合物——“胶料”,将阳极内部??各部组成粘结在一起[37]。合适的粉料用量,可填充和减小阳极内部孔隙,增大石??油焦颗粒的总表面积,提高阳极体积密度、电导率、抗压强度等性能。但是粉料??用量过多

示意图,沥青,石油焦,液滴


图1-5润湿角的表示方法1541??A.A.Mirchi等1551发明的液滴测试技术可用于测定沥青对石油焦的润湿和渗透??性能。图1-6显示了液滴测试中三种不同沥青的行为。PiS沥青软化温度,P2*??沥靑完全渗透进石油焦的温度。P2的值受沥青中TI?(甲苯不容物)含量影响,沥??青Q1?(喹啉不容物)的含量对沥青浸润性能影响不大。阁中,A沥青对焦床的渗??透快且完全(Pi=P2);?B沥青的渗透较慢;C沥青的渗透吋以忽略。研究表明??P2-?P,?<?5?°C的沥青适合用作电极衬料的粘结剂。??t?-‘Tiprr?vie.,、?5;dc?vjc%\??"_\?p^l.?二—????\????b,?hT?lc:£^??i?k??馨.??图1-6液滴测试结果示意图(y轴为接触角.x轴为温度)|55]??1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阳极配方中沥青含量的探讨[J]. 张志超,穆小杰,李贤.  轻金属. 2014(02)
[2]炭素制品的混捏工艺改进研究[J]. 肖劲,吴胜辉,邓松云,赖延清,李劼,刘业翔.  炭素技术. 2012(04)
[3]炭阳极配方对其性能的影响[J]. 刘卫,周军,谢雅典,杨波.  轻金属. 2012(06)
[4]炭阳极用煤沥青改性研究[J]. 肖劲,邓松云,王英,赖延清,李劼.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5]石油焦煅烧技术方案的比较[J]. 孙毅,许海飞,王玉彬.  轻金属. 2010(11)
[6]影响电极生坯密度因素的探讨[J]. 蒋利,黄四信,刘红刚,邓峰,史俊杰.  炭素技术. 2010(03)
[7]石油焦质量下滑对预焙阳极的危害及控制[J]. 吉延新,魏新伟,李宪磊,于易如,贾鲁宁,王平甫.  炭素技术. 2010(01)
[8]预焙阳极空气渗透率影响因素分析[J]. 穆二军,陈杰.  炭素技术. 2009(03)
[9]炭材料生产中煤沥青流变性能的调节[J]. 许斌,刘锐剑,任玉明,李超.  炭素技术. 2008(05)
[10]炭阳极电解消耗与炭阳极性能相关性分析[J]. 于易如,李庆义,贾鲁宁,李兆阳.  炭素. 2008(03)



本文编号:32165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yjlw/32165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f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