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辊薄带连铸侧封板压力与位置控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3 22:50
双辊薄带钢连铸技术作为适应钢铁行业低成本、高速度、低能耗、流程短的发展要求,正在受到全世界钢铁企业的关注。影响这项技术工业化进程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其工艺过程稳定性和铸带质量问题,而侧封技术是影响这两个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针对双辊薄带钢铸轧技术工艺过程对侧封板的工艺要求和物理化学性能要求,采用熔融石英作为侧封板的材料,并对其结构、预热温度和保温措施等问题对铸轧过程稳定性和铸带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本文运用磁流体力学原理中金属熔体与电磁场之间的交互作用,简单介绍了电磁侧封的工作原理和计算方法。同时本文还着重研究了薄带连铸侧封技术的侧封压力控制和侧封板位置的控制,侧封压力过大,引起结晶辊边与侧板磨损与电机功率消耗;侧封压力过小,又将引起漏钢。侧封板位置可以通过凝固终点位置来确定。通过采样薄带温度,建立凝固终点模型,解决凝固终点不能测量及因干扰致其波动而不能实时修正侧封板位置的问题;通过模型参考自适应解决系统实时性和鲁棒性问题。总之,本文对于双辊薄带连铸技术的侧封板控制进行了一系列的介绍和研究,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和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实验依据。
【文章来源】: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双辑薄带连铸示意图
3.3.1假设条件如图3.1所示为双辊铸轧溶池的示意图,由此图可以知道溶融液体内绝大多数的区域是液相区,凝固区(包括固相区与两相区)所占体积极小,目前最重要的的任务是满足侧封力的需要,所以本章只考虑电磁场内的磁力分布对侧封效果的影响,而不考虑电磁场对馆池内金属溶液的流动以及组织形态的影响。在本文中假设的条件是整个溶池全部由液相区组成。诗辑烤辑两相区固相区!图3.1双棍铸轧溶池示意图对于电磁铸造过程中溶融金属液体的典型流动速度和特征尺寸满足磁雷诺数[42]Re?U&条件,这与Re的斯托克斯(沿流相对应,此时可以认为流场几乎没有任和影响,全部是洛伦兹力产生的影响。根据连铸过程中电磁场与培融钢液内部场之间交互作用的模拟关系
4.2.1系统结构侧板位置与侧封压力控制系统结构如图4.1所示,侧板位置控制信号从在线加热装置中带边检测器与卷取前夹送辑处取出。, ||1^ 液面控制器 1 T液位传 iM板位置控制器 H棍隙与待厚控制器[_I ?{ 图4.1侧板位置与侧封压力控制系统结构图3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的速度估计方法[J]. 尹进田,李白雅,黄海. 自动化与仪表. 2008(03)
[2]双辊薄带连铸技术发展[J]. 闫欣,王贺利,雷作胜,任忠鸣,邓康. 山西冶金. 2006(03)
[3]双辊铸轧薄带过程中铸速对熔池内温度场的影响[J]. 张晓明,张军锋,刘相华,王国栋. 东北大学学报. 2006(07)
[4]薄带连铸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 邸洪双. 河南冶金. 2005(01)
[5]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及其CSP工艺扇形段系统的发展[J]. 张霖,高航,周淳.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3(01)
[6]双辊铸轧薄带钢实验研究及其工艺稳定性分析[J]. 邸洪双,鲍培玮,苗雨川,王国栋. 东北大学学报. 2000(02)
[7]侧封机构对铸带表面质量的影响[J]. 尹娟. 上海钢研. 1999(05)
[8]双辊薄带连铸侧封技术研究[J]. 施红家. 上海钢研. 1998(02)
[9]薄板坯连铸结晶器内钢液流场电磁制动的模拟研究[J]. 李宝宽,赫冀成,贾光霖,高允彦. 金属学报. 1997(11)
[10]薄带钢连铸技术发展的现状及展望[J]. 高少平,唐晓燕,杜锋. 上海金属. 1997(02)
本文编号:3228505
【文章来源】: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双辑薄带连铸示意图
3.3.1假设条件如图3.1所示为双辊铸轧溶池的示意图,由此图可以知道溶融液体内绝大多数的区域是液相区,凝固区(包括固相区与两相区)所占体积极小,目前最重要的的任务是满足侧封力的需要,所以本章只考虑电磁场内的磁力分布对侧封效果的影响,而不考虑电磁场对馆池内金属溶液的流动以及组织形态的影响。在本文中假设的条件是整个溶池全部由液相区组成。诗辑烤辑两相区固相区!图3.1双棍铸轧溶池示意图对于电磁铸造过程中溶融金属液体的典型流动速度和特征尺寸满足磁雷诺数[42]Re?U&条件,这与Re的斯托克斯(沿流相对应,此时可以认为流场几乎没有任和影响,全部是洛伦兹力产生的影响。根据连铸过程中电磁场与培融钢液内部场之间交互作用的模拟关系
4.2.1系统结构侧板位置与侧封压力控制系统结构如图4.1所示,侧板位置控制信号从在线加热装置中带边检测器与卷取前夹送辑处取出。, ||1^ 液面控制器 1 T液位传 iM板位置控制器 H棍隙与待厚控制器[_I ?{ 图4.1侧板位置与侧封压力控制系统结构图3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的速度估计方法[J]. 尹进田,李白雅,黄海. 自动化与仪表. 2008(03)
[2]双辊薄带连铸技术发展[J]. 闫欣,王贺利,雷作胜,任忠鸣,邓康. 山西冶金. 2006(03)
[3]双辊铸轧薄带过程中铸速对熔池内温度场的影响[J]. 张晓明,张军锋,刘相华,王国栋. 东北大学学报. 2006(07)
[4]薄带连铸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 邸洪双. 河南冶金. 2005(01)
[5]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及其CSP工艺扇形段系统的发展[J]. 张霖,高航,周淳.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3(01)
[6]双辊铸轧薄带钢实验研究及其工艺稳定性分析[J]. 邸洪双,鲍培玮,苗雨川,王国栋. 东北大学学报. 2000(02)
[7]侧封机构对铸带表面质量的影响[J]. 尹娟. 上海钢研. 1999(05)
[8]双辊薄带连铸侧封技术研究[J]. 施红家. 上海钢研. 1998(02)
[9]薄板坯连铸结晶器内钢液流场电磁制动的模拟研究[J]. 李宝宽,赫冀成,贾光霖,高允彦. 金属学报. 1997(11)
[10]薄带钢连铸技术发展的现状及展望[J]. 高少平,唐晓燕,杜锋. 上海金属. 1997(02)
本文编号:32285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yjlw/3228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