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离散元的烧结梭式布料仿真
发布时间:2022-01-14 20:10
烧结梭式布料对烧结台车宽度方向上混合料的均匀分布起着重要作用,根据某钢铁企业烧结机梭式布料器的实际尺寸建立了三维模型,使用EDEM软件对带前挡板的梭式布料器的布料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结果表明:梭式布料器前挡板角度为90°,梭式布料器在料仓两侧的停留时间应当尽量一致,当停留时间均为7 s时,料面形状较平整,宽度方向上不同尺寸的颗粒在不同区域的质量分数标准差最低达到0.001,但颗粒在料仓两侧的质量差异较大,有可能造成烧结物料分布不均;梭式布料器前挡板的角度为60°时,颗粒在不同区域的质量分数标准差为0.006,料面形状的平整度最高,且最小粒度的颗粒在料仓两端所占比例最高,可以有效减小"气流边缘效应",提高烧结均匀性。
【文章来源】:钢铁研究学报. 2020,32(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仿真模型图
可以看出,挡板角度为90°时,颗粒在不同区域的质量分数的均一性最高,但是小颗粒在左侧的质量分数最高,在右侧的质量分数最低,极有可能造成宽度方向上燃料成分的偏析,不利于烧结的均匀进行;挡板角度为75°时,小颗粒在左侧的质量分数最高,右侧的质量分数最低,颗粒的质量分数波动较大;挡板角度为60°时,颗粒分布的均匀性较好,而且小颗粒的质量分数在右侧达到最高,其次是左侧和第4区域,大颗粒的质量分数在第2、3、4区域达到最高,在最左侧区域达到最低;挡板角度为45°时,不同区域颗粒的质量分数差异较大,小颗粒的质量分数在右侧达到最高,其次是左侧和第6区域,大颗粒的质量分数在第2区域达到最高,在左右两侧和第5区域达到最低,粒度分布有较大波动。综上,挡板角度为60°时,既能保证颗粒的均匀分布,又能增大料仓左右两端小颗粒的质量分数,最终削弱烧结台车的“气流边缘效应”,提高烧结的均匀性。图4 挡板角度对颗粒分布的影响
图3 挡板角度90°时停摆时间对颗粒分布的影响表3 不同停留时间下宽度方向上颗粒质量分数的标准差Table 3 Standard deviation of particle mass fraction in width direction under different residence time 梭车停留时间 小颗粒 中颗粒 大颗粒 tR=7 s,tL=7 s 0.001 0.003 0.004 tR=13 s,tL=7 s 0.006 0.004 0.009 tR=10 s,tL=3 s 0.009 0.002 0.008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离散元的烧结九辊布料过程仿真[J]. 赵士奇,裴元东,范正赟,周继良,尹尤豪. 钢铁. 2019(01)
[2]COREX熔化气化炉物料运动行为[J]. 韩立浩,罗志国,邹宗树,张玉柱. 钢铁研究学报. 2015(11)
[3]气基直接还原竖炉还原段参数设计方法[J]. 白明华,符远翔. 钢铁研究学报. 2015(09)
[4]提高混合料混匀度及强化布料的措施[J]. 胡洪天. 中国冶金. 2009(05)
硕士论文
[1]烧结机均匀布料模拟分析[D]. 田儒来.武汉科技大学 2018
[2]烧结偏析布料智能优化控制系统[D]. 许虎.中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89135
【文章来源】:钢铁研究学报. 2020,32(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仿真模型图
可以看出,挡板角度为90°时,颗粒在不同区域的质量分数的均一性最高,但是小颗粒在左侧的质量分数最高,在右侧的质量分数最低,极有可能造成宽度方向上燃料成分的偏析,不利于烧结的均匀进行;挡板角度为75°时,小颗粒在左侧的质量分数最高,右侧的质量分数最低,颗粒的质量分数波动较大;挡板角度为60°时,颗粒分布的均匀性较好,而且小颗粒的质量分数在右侧达到最高,其次是左侧和第4区域,大颗粒的质量分数在第2、3、4区域达到最高,在最左侧区域达到最低;挡板角度为45°时,不同区域颗粒的质量分数差异较大,小颗粒的质量分数在右侧达到最高,其次是左侧和第6区域,大颗粒的质量分数在第2区域达到最高,在左右两侧和第5区域达到最低,粒度分布有较大波动。综上,挡板角度为60°时,既能保证颗粒的均匀分布,又能增大料仓左右两端小颗粒的质量分数,最终削弱烧结台车的“气流边缘效应”,提高烧结的均匀性。图4 挡板角度对颗粒分布的影响
图3 挡板角度90°时停摆时间对颗粒分布的影响表3 不同停留时间下宽度方向上颗粒质量分数的标准差Table 3 Standard deviation of particle mass fraction in width direction under different residence time 梭车停留时间 小颗粒 中颗粒 大颗粒 tR=7 s,tL=7 s 0.001 0.003 0.004 tR=13 s,tL=7 s 0.006 0.004 0.009 tR=10 s,tL=3 s 0.009 0.002 0.008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离散元的烧结九辊布料过程仿真[J]. 赵士奇,裴元东,范正赟,周继良,尹尤豪. 钢铁. 2019(01)
[2]COREX熔化气化炉物料运动行为[J]. 韩立浩,罗志国,邹宗树,张玉柱. 钢铁研究学报. 2015(11)
[3]气基直接还原竖炉还原段参数设计方法[J]. 白明华,符远翔. 钢铁研究学报. 2015(09)
[4]提高混合料混匀度及强化布料的措施[J]. 胡洪天. 中国冶金. 2009(05)
硕士论文
[1]烧结机均匀布料模拟分析[D]. 田儒来.武汉科技大学 2018
[2]烧结偏析布料智能优化控制系统[D]. 许虎.中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891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yjlw/3589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