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冶金论文 >

铜电解净化除锑铋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06 15:52
  为了提高电解铜的质量及电解工艺的顺利进行,需净化电解液中的杂质离子。本文采用离子交换法进行除杂并提纯,选用新型弱酸性聚烯丙基胺基膦酸树脂SF-11螯合树脂去除电解液中的Sb3+、Bi3+,其对三价及高价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吸附性能,同时二价离子不被吸附,经螯合树脂处理后,可使电解液中的Sb3+、Bi3+离子含量大幅下降,使Sb、Bi与As难以形成阳极漂浮泥,为提高阴极铜产品质量创造条件。由于显著减少了电解液中的Sb3+、Bi3+含量,可减少由锑铋渣造成的管路堵塞现象。(1)SF-11吸附剂去除脱铜前液中的Sb3+、Bi3+时,Sb的去除率单柱运行时≥95%,双柱运行时≥99%;Bi的去除率单柱运行时≥75%,双柱运行时≥80%。因此要保证高的Sb、Bi去除率,应采用双柱运行。(2)在有效去除电解液中Sb3+、Bi3+、Fe3+、Al3+的同时对铜镍等二价金属离子基本不吸附。因此在今后采用SF-11树脂去除锑铋时基本不会产生铜镍的损失。(3)由EDTA配制的脱附剂可以有效脱附SF-11吸附剂上的Sb3+、Bi3+、Fe3+可以保证SF-11的循环工作能力。Fe的脱附率≥90%时,脱附...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铜电解过程中杂质种类及危害
        1.1.1 铜电解过程中的杂质种类
        1.1.2 铜电解过程中的杂质危害
    1.2 铜电解液净化技术研究进展
        1.2.1 铜电解液净化目的与工艺
        1.2.2 铜电解液净化主要方法
    1.3 铜电解液净化发展趋势
    1.4 本文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4.1 本文研究目的
        1.4.2 本文研究内容
2 试验部分
    2.1 试验原料与试剂
        2.1.1 试验原料
        2.1.2 试验试剂
    2.2 试验仪器与设备
        2.2.1 试验主要仪器
        2.2.2 试验检测设备
    2.3 试验过程
        2.3.1 试验技术路线
        2.3.2 单柱吸附试验
        2.3.3 双柱吸附试验
        2.3.4 最大吸附容量试验
        2.3.5 吸附剂SF-11脱附前清洗及清洗废水处理试验
        2.3.6 脱附剂最佳脱附条件试验
        2.3.7 脱附剂EDTA的再生回收试验
        2.3.8 金川公司铜冶炼厂铜电解车间试验室现场试验
        2.3.9 吸附量计算
3 试验数据分析
    3.1 单柱吸附试验数据分析
        3.1.1 吸附数据计算与分析
        3.1.2 吸附流速因素影响试验
        3.1.3 高温对单柱Sb、Bi吸附效果的影响试验
    3.2 双柱吸附试验数据分析
        3.2.1 双柱吸附数据计算与分析
        3.2.2 单柱吸附与双柱串联运行对比试验
    3.3 最大吸附容量试验数据分析
    3.4 吸附剂SF‐11脱附前清洗及清洗废水处理试验数据分析
        3.4.1 不同清洗流速下的脱附前清洗试验数据分析
        3.4.2 脱附前清洗水废水的处理试验数据分析
    3.5 脱附剂最佳脱附条件试验
        3.5.1 脱附剂最佳EDTA含量的确定
        3.5.2 不同pH值脱附剂的脱附试验
        3.5.3 最佳脱附流速的确定
    3.6 脱附剂EDTA的再生回收试验分析
        3.6.1 废EDTA脱附液循环再生回收试验测试数据分析
        3.6.2 采用NF膜回收的EDTA对脱附效果的影响试验数据分析
    3.7 铜电解液净化过程固杂的分析
        3.7.1 铜电解液过柱前滤出的锑铋固渣扫描电镜图
        3.7.2 EDTA脱附液再生处理过程中分离出来的固渣扫描电镜图
        3.7.3 脱铜前液锑铋固渣X射线荧光光谱测试结果
        3.7.4 从EDTA脱附液再生处理过程中分离出来的固渣X荧光测试结果
        3.7.5 数据分析
    3.8 金川铜电解车间试验室现场验证试验分析
        3.8.1 金川脱铜前液吸附试验数据分析
        3.8.2 脱附试验数据分析
        3.8.3 EDTA对阴极铜产品质量影响试验
4 结论与展望
    4.1 本文总结
    4.2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7361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yjlw/37361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d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