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反应性焦炭溶损劣化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02 03:58
焦炭作为高炉冶炼过程中无法取代的原料,其料柱骨架作用最为重要,这需要焦炭有较高的反应后强度(CSR)和低的反应性(CRI)。为此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因高炉容积和冶炼条件的差异,各国及各厂规定的焦炭性能指标并不统一,有的互相差别较大,所做规定也未提出确凿依据,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认识焦炭的溶损劣化行为。本文对三组不同反应性的焦炭进行等溶损率(25%)溶损实验,得到焦炭溶损速率CRR25、溶损后强度CSR25及反应开始温度TS等指标来综合的评价焦炭的热性质,又检测了焦炭的物理结构、化学结构及溶损动力学行为,探寻焦炭溶损行为与结构劣化间的关系,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炼焦煤性质及炼焦工艺的不同,使焦炭的热态性能有所差异。采用国标检测法得焦炭热态性能相似,而焦炭在不同反应温度(1050℃1300℃)下的等溶损率(25%)检测得其性能却有所差异。所以,国标法检测焦炭的热态性能存在一定的问题,而焦炭在不同反应温度下的等溶损率实验能充分模拟其在高炉内的溶损行为,所得热性能指标更为合理。(2)焦炭溶损反应模型可归结为梯度模型,溶损反应梯度导致了溶损后焦炭的孔隙梯度,焦炭溶损-转鼓前...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焦炭质量评价体系
1.2.1 工业分析
1.2.2 发热量
1.2.3 机械强度
1.2.4 反应性CRI和反应后强度CSR
1.3 焦炭在高炉中的行为
1.3.1 高炉中焦炭的状态
1.3.2 焦炭在高炉中作用
1.3.3 焦炭对高炉冶炼的影响
1.4 焦炭热性质的影响因素
1.4.1 原料煤对焦炭热性质的影响
1.4.2 矿物质对焦炭热性质的影响
1.4.3 焦炭显微特征对焦炭热性质的影晌
1.4.4 焦炭结构对焦炭热性质影响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2.焦炭基础性质及综合热性质分析
2.1 实验方案及方法
2.1.1 焦炭工业分析
2.1.2 焦炭强度测定
2.1.3 焦炭综合热性质测定
2.2 实验结果及讨论
2.2.1 焦炭的基础指标分析
2.2.2 焦炭恒温溶损25%热性质指标分析
2.2.3 两种实验方法热性质指标比较
2.3 小结
3.焦炭综合热性质与物理化学结构关系分析
3.1 实验方案及方法
3.1.1 焦炭气孔分布及比表面积测定
3.1.2 焦炭化学结构X射线法测定
3.2 实验结果及讨论
3.2.1 不同实验条件下气孔结构变化
3.2.2 焦炭恒温溶损25%气孔结构变化
3.2.3 焦炭气孔结构变化与热性质关系
3.2.4 焦炭化学结构指标分析
3.2.5 焦炭化学结构与综合热性质关系
3.3 小结
4.焦炭溶损反应动力学分析
4.1 实验方案及方法
4.1.1 粉状焦炭气化反应实验
4.1.2 块状焦炭溶损反应实验
4.2 结果分析及讨论
4.2.1 粉状焦炭气化反应特性研究
4.2.2 块状焦炭溶损反应特性研究
4.3 小结
5.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778487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焦炭质量评价体系
1.2.1 工业分析
1.2.2 发热量
1.2.3 机械强度
1.2.4 反应性CRI和反应后强度CSR
1.3 焦炭在高炉中的行为
1.3.1 高炉中焦炭的状态
1.3.2 焦炭在高炉中作用
1.3.3 焦炭对高炉冶炼的影响
1.4 焦炭热性质的影响因素
1.4.1 原料煤对焦炭热性质的影响
1.4.2 矿物质对焦炭热性质的影响
1.4.3 焦炭显微特征对焦炭热性质的影晌
1.4.4 焦炭结构对焦炭热性质影响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2.焦炭基础性质及综合热性质分析
2.1 实验方案及方法
2.1.1 焦炭工业分析
2.1.2 焦炭强度测定
2.1.3 焦炭综合热性质测定
2.2 实验结果及讨论
2.2.1 焦炭的基础指标分析
2.2.2 焦炭恒温溶损25%热性质指标分析
2.2.3 两种实验方法热性质指标比较
2.3 小结
3.焦炭综合热性质与物理化学结构关系分析
3.1 实验方案及方法
3.1.1 焦炭气孔分布及比表面积测定
3.1.2 焦炭化学结构X射线法测定
3.2 实验结果及讨论
3.2.1 不同实验条件下气孔结构变化
3.2.2 焦炭恒温溶损25%气孔结构变化
3.2.3 焦炭气孔结构变化与热性质关系
3.2.4 焦炭化学结构指标分析
3.2.5 焦炭化学结构与综合热性质关系
3.3 小结
4.焦炭溶损反应动力学分析
4.1 实验方案及方法
4.1.1 粉状焦炭气化反应实验
4.1.2 块状焦炭溶损反应实验
4.2 结果分析及讨论
4.2.1 粉状焦炭气化反应特性研究
4.2.2 块状焦炭溶损反应特性研究
4.3 小结
5.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7784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yjlw/3778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