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五种温带森林非生长季土壤呼吸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4 05:31
【摘要】: 以往的土壤呼吸(Rs)研究绝大多数集中于生长季,而对非生长季Rs的研究很少。冬季Rs是生态系统呼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能显著地影响碳收支。春季土壤解冻过程是中高纬度地区森林生态系统Rs年内变化的一个关键时期,但此期间Rs的时间动态规律及其控制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我国东北东部5种温带森林(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林、杨桦(Populus davidiana—Betula platyphylla)林、硬阔叶林、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和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非生长季时期Rs动态及其相关的环境因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冬季不同林型的Rs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基本上在冬季末期达到最大值,其中只有硬阔叶林的Rs与土壤温度的变化一致,其余林型的Rs变化格局与土壤温度的关联性不大。与生长季相比,冬季的Rs与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的之间的关系不是很紧密(R2=0.266—0.422)。Rs年通量从大到小依次为:硬阔叶林2114.90 g·m-2yr-1;杨桦林1989.66 g·m-2yr-1;蒙古栎林1860.88 g·m-2yr-1;红松林1435.56 g·m-2yr-1和落叶松林1934.59 g·m-2yr-1。各自对应的冬季Rs通量在年通量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9.63%;10.19%;13.08%;12.78%和10.13%。冬季时期不同林型Rs的Q10值从大到小依次为:硬阔叶林12.5;落叶松林10.5;杨桦林6.8;红松林4.6和蒙古栎林2.4。除了蒙古栎林和红松林冬季和全年的Q10值比较接近外,其余林型的Q10值在冬季时普遍大于生长季的。 在土壤解冻过程中,Rs受林型、解冻时期及其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红松林、落叶松林、硬阔叶林、杨桦林和蒙古栎林的Rs变化范围依次为:10.0—196.0 mg·m-2·h-1,5.8—217.1 mg·m-2·h-1,9.7—382.1 mg·m-2·h-1,15.8—269.0 mg·m-2·h-1和35.9—262.5mg·m-2·h-1。Rs的平均值随着解冻的进程而增大,其变化趋势大致与土壤温度的变化相吻合。土壤温度极显著地影响Rs(R2=0.46—0.77),而土壤含水量对Rs的影响则因林型和土壤深度而异。5种林型的土壤呼吸温度系数(Q10)依次为:落叶松林10.9,硬阔叶林7.1,红松林6.5,杨桦林4.3和蒙古栎林2.3。进一步的研究应该集中研究非生长季时期Rs的控制机制,尤其是Rs与土壤微生物种群动态及其活性之间的关系。
【图文】:

土壤呼吸,林型,通量,杨桦林


F19.3一 2Seasonalityofsimulated5011resPirationand5011temPeratureforthefiveforestsduringthewholeyear图标同图3一13.3.3土壤呼吸的年通量及冬季时期所占的比例从图3一3中可以看出,硬阔叶林RS年通量最大,为 2114.90gm一Zyr一,,杨桦林和蒙古栋林次之,分别为1989.“和 1860.88gm一Zyr-’,红松林和落叶松林RS年通量较小,分别为1435.56和1934.599·m一,yr-’;对于冬季尺S通量

林型,土壤呼吸,温度系数,红松林


以 10cm的土壤温度为基准,冬季时期不同林型Rs的Ql。值从大到小依次为:硬阔叶林12.5;落叶松林10.5;杨桦林6.8;红松林4.6;蒙古栋林2.4。在全年当中,,RS的Q10值变化在2.0一4.9之间(图3一4)。除了蒙古栋林和红松林冬季和全年的Ql。值比较接近外,其余林型的QI。值在冬季时普遍大于全年的。16_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S7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聚锋;潘根兴;吴新民;;升金湖枯水期滩地土壤CO_2-C释放通量及有机碳稳定性研究[J];湿地科学;2011年02期

2 高祥;张宏升;蔡旭晖;宋宇;康凌;;珠三角地区荔枝林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通量的观测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3 王杰;叶柏生;张世强;李静;吴锦奎;周兆叶;;祁连山疏勒河上游高寒草甸CO_2通量变化特征[J];冰川冻土;2011年03期

4 盛浩;周萍;;树干/枝呼吸作用对环境变化的响应[J];生态学杂志;2011年08期

5 蒋炳伸;李鸿雁;杨喜田;;应用荧光素二乙酸脂水解酶活性研究不同绿地土壤微生物活性[J];河南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6 刘琳;杨春华;李昕;;季节性雪被对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动态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1期

7 连宾;袁道先;刘再华;;岩溶生态系统中微生物对岩溶作用影响的认识[J];科学通报;2011年26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丽萍;李学森;顾祥;任玉平;;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研究现状及进展[A];发展低碳农业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凯;许晓静;徐小牛;;合肥城市绿地土壤呼吸初探[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肖召伟;刘加珍;陈永金;董芝;王玉辉;;不同生境条件下杨树林的土壤呼吸特征分析——以聊城市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4 杨玉盛;陈光水;王小国;高人;李震;金钊;;中亚热带森林转换对土壤呼吸动态及通量的影响[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贾文涛;朱鲁生;于长伟;王金花;王军;;硫丹对土壤微生物量以及土壤呼吸的影响[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0暨第五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小国;朱波;;森林土壤呼吸研究进展[A];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7 赵敏;孔正红;;崇明岛人工林土壤呼吸研究初探[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鲁彩艳;张庆忠;陈欣;史奕;;中国东北草甸棕壤非生长季无机氮的动态变化[A];第二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赵志敏;赵成义;于波;李菊艳;王鹏;;基于GMP222连续测定土壤剖面CO_2浓度的干旱区棉田土壤呼吸研究[A];十一五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徐珍;郭正元;黄帆;欧阳彬;唐美珍;;霸螨灵对土壤呼吸作用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A];首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飞 申卫军;大气CO_(2)浓度影响土壤呼吸[N];广东科技报;2009年

2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副院长 路战远;农牧交错区杂草控制研究取得进展[N];中国农机化导报;2008年

3 张维宸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优化结构促碳减[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4 特约记者 于兮;新疆全面监测天山森林生态[N];阿克苏日报;2006年

5 庆阳市气象局农试站 段金省;越冬覆盖黄花菜具有增温保墒效应[N];陇东报;2007年

6 内蒙古农业大学 李青丰教授;冷静审视“超载过牧”科学探究祸之源[N];中国畜牧报;2004年

7 见习记者 胡佳逸;为每片森林建一个“绿色数据库”[N];苏州日报;2011年

8 特约记者 苏橹萱;岩溶区土壤碳汇效应得以证实[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9 ;福寿螺危害较大 要防治难度不少[N];湖南科技报;2006年

10 赵德忠;浅谈工厂绿化[N];中国花卉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时伟宇;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两典型森林群落土壤呼吸动态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1年

2 雷海清;北亚热带毛竹材用林土壤呼吸特征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3 栾军伟;暖温带锐齿栎林土壤呼吸时空变异及其调控机理[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4 盛浩;中亚热带山区土壤呼吸及其组分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贾子毅;干旱区白刺荒漠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对增雨的响应[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6 刘殿君;极端干旱区泡泡刺群落土壤呼吸对增雨的响应[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7 陈先江;黄土高原农业土地利用对土壤呼吸与有机碳贮量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8 张鸽香;城市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与微生物量碳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冯育青;太湖湖滨带土壤呼吸与微生物生物量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10 吴会军;长期不同耕种措施对土壤呼吸和有机碳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阔;五种温带森林非生长季土壤呼吸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2 王平;华北低丘山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呼吸差异及其影响因素[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3 杨淑慧;不同管理措施对长江口芦苇群落土壤呼吸及生长、生理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沈小帅;模拟酸雨对天然次生林土壤呼吸的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5 蒋敏芝;崇明岛潮滩湿地土壤微生物活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谭炯锐;北京大兴人工杨树林土壤呼吸动态与环境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7 谢慧慧;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壤呼吸与水分运动的影响因素及调控[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阿斯嘎;沙地植物群落土壤呼吸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9 张义辉;亚高山草甸土壤呼吸的时空变异特征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10 任文玲;崇明东滩土壤呼吸动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385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6385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9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