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城市森林养分含量及土壤肥力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1 22:31
【摘要】: 以东北林业大学城市林业示范研究基地中9种人工林(兴安落叶松林、樟子松林、黑皮油松林、黄菠萝林、胡桃楸林、水曲柳林、白桦林、蒙古栎林、针阔混交林)的枯枝落叶层及0-10cm、10-30cm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并以附近的农耕地和撂荒地土壤为对照,通过对林地枯枝落叶层pH值、全氮全磷含量和土壤不同层次pH值、有机质及主要养分含量的测定分析,研究不同林型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枯枝落叶层研究结果为:阔叶林(除蒙古栎林)和混交林全氮全磷含量明显高于针叶林和蒙古栎林,且蒙古栎林全氮全磷含量均最低,林地间pH值存在差异性,阔叶林(除蒙古栎林)和混交林pH值趋于中性,针叶林和蒙古栎林pH值趋于酸性。土壤层研究结果为:阔叶林(除蒙古栎林)的土壤趋于中性,针阔混交林、兴安落叶松林、樟子松林和黑皮油松林的土壤呈微酸性,蒙古栎林的土壤呈酸性;随土壤深度增加,土壤有机质、水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全氮、全磷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不同林地土壤同一层次化学指标整体差异显著(P0.05)。土壤各指标间相关性比较差,可能与该人工林栽培时间较短、人为干扰较大有关。土壤肥力优劣为:水曲柳林黄菠萝林针阔混交林胡桃楸林白桦林撂荒地农耕地樟子松林兴安落叶松林蒙古栎林黑皮油松林,说明阔叶林(除蒙古栎)和针阔混交林中的土壤肥力增加,而针叶林和蒙古栎林的土壤肥力趋于下降。
【图文】:
Abandonedfannland;FI:农耕地F~land.不同小写字母表示O一IOcm层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10一30cln层差异显著(P<0.05),下同。不同类型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图4一1)。表现为:混交林(0一10em:174.84士11.459·kg一l,10一3oem:93.97士6.159·kg一l)、阔叶林(除蒙古栋林)(胡桃揪。一10crn:176.35士10.919·kg一’,10一3ocm:69.79士2.609·kg一‘;黄菠萝。一locm:255.09士9.219·kg-,,10一3ocm:54.22士2.939·kg-,;白桦。一lorm:131.43士5.969·kg一‘,10一3ocm:90.54士5.439·kg-‘;水曲柳。一 10em:121.56士6.509·kg一’,10一 3ocm:101.47士5.419·kg一‘)和樟子松林(o一locm:155.35士9.909·kg,,10一3ocm:62.60士2.549·kg一’)>黑皮油松林(o一locm:103.06士11.61g·kg一’
但均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由图4-2、4一3可以看出,随土壤深度增加,,同一人工林土壤全氮、全磷含量整体表现为降低趋势。各林地上、下层全氮含量均差异显著(尸<0.05);全磷含量方面,除蒙古栋和水曲柳林两层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林地均差异显著(P<0.05)。不同人工林土壤全氮量表现为:混交林(0一10em:0.55士0.04%,10一30cm:0.32士0.02%)、阔叶林(除蒙古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S714
本文编号:2647132
【图文】:
Abandonedfannland;FI:农耕地F~land.不同小写字母表示O一IOcm层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10一30cln层差异显著(P<0.05),下同。不同类型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图4一1)。表现为:混交林(0一10em:174.84士11.459·kg一l,10一3oem:93.97士6.159·kg一l)、阔叶林(除蒙古栋林)(胡桃揪。一10crn:176.35士10.919·kg一’,10一3ocm:69.79士2.609·kg一‘;黄菠萝。一locm:255.09士9.219·kg-,,10一3ocm:54.22士2.939·kg-,;白桦。一lorm:131.43士5.969·kg一‘,10一3ocm:90.54士5.439·kg-‘;水曲柳。一 10em:121.56士6.509·kg一’,10一 3ocm:101.47士5.419·kg一‘)和樟子松林(o一locm:155.35士9.909·kg,,10一3ocm:62.60士2.549·kg一’)>黑皮油松林(o一locm:103.06士11.61g·kg一’
但均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由图4-2、4一3可以看出,随土壤深度增加,,同一人工林土壤全氮、全磷含量整体表现为降低趋势。各林地上、下层全氮含量均差异显著(尸<0.05);全磷含量方面,除蒙古栋和水曲柳林两层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林地均差异显著(P<0.05)。不同人工林土壤全氮量表现为:混交林(0一10em:0.55士0.04%,10一30cm:0.32士0.02%)、阔叶林(除蒙古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S7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青,唐荣南,吴钰,方长怀,陈震云,黄海保,陈勤华;城郊森林区对城区环境生态影响[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5年02期
2 李方敏,艾天成,周治安,原雄人;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渍害土壤肥力[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年04期
3 廖福霖;城市森林生态网络工程建设中的几个理论和技术问题[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4 段雷,黄永梅,郝吉明,周中平;中国植被对氮和盐基阳离子吸收速率及其在土壤酸化中的作用[J];环境科学;2002年03期
5 颜雄;张杨珠;刘晶;;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6 林岚岚;李鸿宇;;森林枯枝落叶层的生态效能[J];林业勘查设计;2006年01期
7 郭剑芬;杨玉盛;陈光水;林鹏;谢锦升;;森林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J];林业科学;2006年04期
8 陈永亮,李淑兰;胡桃楸、落叶松纯林及其混交林下叶凋落物分解与养分归还的比较研究[J];林业科技;2004年05期
9 姜春前,徐庆,姜培坤;不同森林植被下土壤化学和生物化学肥力的综合评价[J];林业科学研究;2002年06期
10 张东来;毛子军;朱胜英;周彪;;黑龙江省帽儿山林区6种主要林分类型凋落物研究[J];植物研究;2008年01期
本文编号:26471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647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