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有机质、氮、磷分布特征及通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0 18:42
【摘要】:消落带作为水域和陆域生态系统的交错带,是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输移和转化的活跃地带。在三峡水库周期性蓄水期间,淹没区土壤中的有机质(SOM)、氮、磷可以通过间隙水与上覆水进行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交换作用,影响上覆水的水质。因此,研究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有机质、氮、磷含量分布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对于阐明消落带土壤有机质、氮、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主要分析了三峡水库重庆主城-巫山区段消落带区域土壤理化特征,调查了消落带土壤有机质、氮、磷污染负荷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收支平衡法构建了消落带土壤有机质、氮、磷的通量模型,利用简化后的模型估算了其在淹水和落干条件下的交换通量。同时结合三峡水库消落带的实际环境条件,,在室内通过柱状实验模拟研究了有机质、氮、磷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扩散通量,结果如下: ①三峡水库重庆主城-巫山段消落带土壤呈中性偏弱碱性;氧化还原电位偏低,整体上呈还原性;体积含水率较高。电导率的变化范围大部分在0.25-0.75ms/cm之间。不同采样点位消落带土壤电导率有一定差异;土壤粒径组成表现为粉砂粒砂粒粘粒;土壤化学组成主要由SiO_2构成,其占土壤化学组成比例为41.13%-74.88%。 ②不同土壤类型的有机质含量整体上表现为黄壤冲积潮土紫色土;不同流域的有机质含量整体上看来,三峡水库支流流域的有机质含量高于长江干流流域(甘井河流域除外);2010年落干期消落带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不大,2011年落干期消落带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2010年9月-2011年4月淹水期间消落带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③不同土壤类型的消落带土壤全氮(TN)含量表现为黄壤紫色土冲积潮土;不同流域全氮含量除龙溪河流域的全氮含量较高外,其余各流域无显著性差异;2010年落干期间,消落带土壤全氮含量变化不大,2011年落干期间消落带土壤全氮含量减少,2010-2011三峡水库蓄水期间,消落带土壤全氮含量减少。各形态氮整体上看来,在落干期间,可转化态氮(TF-N)、离子交换态(IEF-N)、弱酸可浸取态氮(WAEF-N)、铁锰氧化态氮(IMOF-N)、有机硫化物结合态氮(OSF-N)含量减少,但IEF-N和OSF-N整体下降幅度不大。非可转化态氮(NTF-N)含量在2010年落干期间增加,在2011年落干期间略有下降。淹水期间,TF-N、IEF-N、WAEF-N、IMOF-N和OSF-N含量增加,但OSF-N增加较少。而NTF-N含量有降低。TN与OSF-N的相关性最显著;WAEF-N与OSF-N相关性极显著;TN,OSF-N与SOM呈显著性正相关;全磷(TP)与IEF-N呈显著性正相关,与IMOF-N呈显著性负相关;pH与IEF-N呈显著性负相关,含水率与OSF-N呈显著性正相关。 ④研究范围内不同土壤类型全磷含量表现为黄壤冲积潮土紫色土。不同流域全磷含量除甘井河流域的全磷含量较高外,其余各支流流域全磷含量均低于长江干流流域。2010年落干期间,消落带土壤全磷含量变化不大。2011年落干期间,消落带土壤全磷含量增加。在2010年-2011年淹水期间,消落带土壤全磷含量减少。各形态磷整体上看,落干期间,除了2011年无机磷(IP)和有机磷(OP)含量有增加外,其余IP、铁铝结合态磷(Fe/Al-P)、钙结合态磷(Ca-P)和OP含量变化均不明显。淹水期间,IP、Fe/Al-P含量降低,而Ca-P和OP含量变化不明显。消落带土壤Ca-P与TP和IP相关性显著,Fe/Al-P和OP的相关性较显著,TN与OP,SOM与OP,SOM与Fe/Al-P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OP同pH呈正相关,同氧化还原电位(ORP)呈负相关,消落带土壤磷的释放量和Fe/Al-P、OP呈显著性正相关。 ⑤消落带土壤磷的吸附主要发生在前12h,而后达到平衡;磷吸附速率主要受粒径小于50μm所占土壤组成比例的影响,其所占土壤组成比例越大,其磷的吸附速率越大。消落带土壤磷最大吸附能力变化范围在137.79-1975.59mg/kg之间,吸附效率的变化范围在47.34-230.88L/kg之间。 ⑥落干期交换通量估算结果为:全氮通量FN落干期=-43845t,全磷通量FP落干期=2025t,有机质通量FSOM落干期=42208t。淹水期交换通量估算结果为:全氮通量FN淹水期=48764t,全磷通量FP淹水期=7932t,有机质通量FSOM淹水期=-62117t。在一个淹水-落干周期中,消落带全氮含量减少了4919t,有机质含量增加了19909t,全磷含量减少了9957t。 ⑦消落带土壤TOC随着上覆水浓度增加先表现为源后表现为汇;随着pH增加交换通量呈倒“U”型;随着温度增加先表现汇后表现为源。消落带土壤氨氮、硝态氮、无机氮随着上覆水浓度增加实现由源到汇的转变;随着pH增加氨氮交换通量呈倒“U”型,硝态氮和无机氮实现由汇到源的转变;随着温度增加氨氮交换通量逐渐增加,硝态氮交换通量逐渐减少,无机氮实现由汇到源的转变。磷酸盐随着上覆水浓度增加先表现为源后变现为汇;随着pH增加磷酸盐交换通量呈“U”型;随着温度增加磷酸盐交换通量先表现为汇后表现为源。不同氮、磷含量条件下硝态氮和磷酸盐交换通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 R=0.75)。经过2003年-2011年几年的淹水落干,消落带土壤表现为有机质和全磷的释放源,全氮的累积汇。
【图文】:

示意图,消落带,三峡水库,示意图


图 1.1 三峡水库消落带示意图Fig 1.1 The WLFZ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注:WLFZ 为 water-level-fluctuating zone 缩写)三峡水库消落带空间分布呈现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支流消落带面积略大于干流消落带面积蓄水后,长江干流库区段消落带总面积为 155.37km2,占库区消落带总面积的44.53%。干流两岸大小支流共 164 条,支流消落带总面积为 193.56km2,占库区消落带总面积的 55.60%,略大于干流消落带。三峡水库支流消落带分布相对集中,以小江流域消落带面积最大,连同其余 9 条主要次级河流(大宁河、乌江、香溪河、梅溪河、汤溪河、梨香溪、嘉陵江、神农溪、磨刀溪)消落带总面积为 119.88km2,占库区支流消落带总面积的 61.93%(表 1.1)。表 1.1 三峡水库干支流消落带面积及其所占百分比(按流域划分)

柱状图,消落带,区县,三峡水库


忠县 8.18 13.53 12.00 33.71 9.66%万州区 8.81 10.43 11.43 30.67 8.79%云阳县 11.77 13.94 11.29 37.00 10.60%开县 2.63 18.67 21.48 42.78 12.26%奉节县 7.07 8.61 8.47 24.15 6.92%巫溪县 0.02 0.45 0.44 0.91 0.26%巫山县 6.97 8.53 8.18 23.68 6.79%巴东县 2.42 3.71 2.99 9.12 2.61%秭归县 6.57 10.60 7.40 24.57 7.04%夷陵区 1.29 2.15 0.98 4.42 1.27%兴山县 0.99 2.36 1.20 4.55 1.30%总 计 75.38 139.23 134.33 348.93 100.00%总消落带面积的百分比 21.60% 39.90% 38.50% 100.00% —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X1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春,姜德义,任松;三峡库区消落带典型地质灾害成因分析[J];中国矿业;2004年10期

2 陈昌齐,叶元土,刘方贵,张继凯,吴中华;三峡水库重庆库区消落带渔业利用初步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0年01期

3 陈梓云,彭梦侠;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中镉污染调查及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4 刘信安,柳志祥;三峡库区消落带流域的生态重建技术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5 谭淑端;王勇;张全发;;三峡水库消落带生态环境问题及综合防治[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S1期

6 熊森;李波;肖红艳;袁兴中;陈忠礼;;三峡水库消落带生态友好型利用途径探索——以基塘工程为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7 杜逢彬;陈继平;石金胡;;浅谈三峡库区消落带环境问题及生态环境评价治理[J];科技资讯;2009年05期

8 袁兴中;熊森;李波;徐静波;刘红;王强;;三峡水库消落带湿地生态友好型利用探讨[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9 王强;袁兴中;刘红;王建修;;三峡水库156m蓄水后消落带新生湿地植物群落[J];生态学杂志;2009年11期

10 孙荣;袁兴中;丁佳佳;;三峡水库蓄水至156m水位后白夹溪消落带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J];湿地科学;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定勇;朱金山;马明;赵蕾;孙荣国;;三峡水库消落带水、土环境中的汞[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2 涂建军;王小飞;;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以重庆开县为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方卢秋;徐建华;;施用氮肥对环境激素铅在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中吸附-解吸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4 程传国;马秀琴;栾春婴;朱光平;龙远新;;三峡库区小江流域消落带治理工程对相关河段影响的探讨[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5 周月敏;张磊;吴炳方;李伟萍;;基于HJ-A/B星CCD、SPOT5三峡消落带生态环境监测与分析[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6 晁俊姣;黄国鲜;周建军;;基于数字地面模型的三峡库区消落带分布规律研究[A];第二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7年

7 齐代华;钟章成;;三峡库区消落带维管植物多样性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8 许川;舒为群;曹佳;汪洋;;三峡库区消落带富营养化及其危害的预测和防治[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9 苏开君;;流溪河水库的水文特征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10 李荣辉;蔡德所;;基于AHP法的水库除险加固生态安全评价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第四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韩益;荷花“绽放”三峡库区消落带[N];中国花卉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张洁 戴娟 何清平;将消落带营造为绿色生态长廊[N];重庆日报;2009年

3 记者雷霞 秦勇;三峡库区消落带将造成严重环境污染[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4 ;世界级生态难题能否破解?[N];中国花卉报;2010年

5 田凤;重庆库区消落带湿地治理取得新突破[N];中国旅游报;2010年

6 记者 张孺海 李新龙 通讯员 周兵 张世梅;弥合消落带的创伤[N];湖北日报;2010年

7 记者 聂廷勇;三峡消落带初步测定[N];中国环境报;2003年

8 记者 向婧 通讯员 石体刚;武隆美国竹柳绿化芙蓉江消落带[N];重庆日报;2011年

9 记者 徐敏 通讯员 戴勇;三峡库区消落带湿地将成风水宝地[N];解放日报;2008年

10 程维;重庆酝酿“三峡后移民”计划[N];西部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彬;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有机质、氮、磷分布特征及通量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2 康义;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理化性质和植被动态变化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3 王晓荣;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理化性质及种子库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4 黄川;三峡水库消落带生态重建模式及健康评价体系构建[D];重庆大学;2006年

5 王图锦;三峡库区消落带重金属迁移转化特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6 韩勇;三峡库区消落带污染特性及水环境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7 朱金山;三峡库区消落带汞的形态转化与释放特征[D];西南大学;2012年

8 陈宏;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汞库及其风险评价[D];西南大学;2009年

9 夏智勇;重庆三峡水库消落带植物分布特征与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曹琳;三峡库区消落带水—沉积物界面磷干湿交替分布特征及转化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轩民;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碳氮磷分布及其交换通量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2 张丽;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环境综合评价[D];兰州大学;2011年

3 付倩;三峡库区消落带城镇区域滨水景观的设计与研究[D];湖北美术学院;2011年

4 吴玉源;三峡水库消落带新生湿地温室气体通量评估及碳汇初步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5 杜立刚;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淹水碳氮磷释放及消落带氮磷交换通量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6 赵雨果;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地利用系统结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王虎;滨江消落带景观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8 王小飞;三峡库区(重庆开县)消落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樊修文;河(江)城市段消落带景观规划设计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卢德彬;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577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6577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e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