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襄阳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30 22:07
【摘要】:本文采用2002年和2010年两期的LandsatTM遥感影像数据(襄阳市),利用ERDAS9.2对遥感影像进行校正和图像增强等处理,之后对其进行监督分类,分为水浇地、旱地、有林地、灌木林地、林耕混交地、耕林混交地、草地、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其他建设用地、水域、未利用地等十种土地利用类型。借助ARCGIS10.0中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进行叠加分析和提取,并利用GIS软件制作襄阳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图,对研究期间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之间的转移情况进行了分析。根据研究区具体情况选取了相关的景观格局指数,以景观格局指数模型为平台对襄阳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的各种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探讨了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的驱动力,从自然和人文等两方面来分别对该区在研究期间内景观格局变化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本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襄阳市在过去十年间土地利用景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斑块数量除了农村居民点的减少外,其他景观类型都呈增加的趋势,其中又以林耕混交地最为明显;景观变化幅度最大的也是林耕混交地,重心明显向西北方向发生偏移;林耕交错地带景观更加破碎化,而斑块形状则趋向于简单;在粮食需求增大的压力下宜耕的林地进一步被开垦,宜城市为开垦的重心;有林地的面积大幅增加与退耕还林政策是紧密相联的。平均斑块面积最大的是城镇用地,建设用地的斑块平均面积有很大的增大。 (2)从景观的特征指数来看,除了景观聚集度指数和景观优势度指数呈下降趋势外,其他的边界总长度、边缘密度、景观形状指数及Simpson多样性指数都呈上升的趋势,景观形状趋于复杂化,异质性有缓慢的上升。 (3)从自然驱动因子的分析来看,在过去十年中研究区的年均降水量与年均相对湿度的缓慢下降和其年均气温与年日照时数的缓慢上升具有高度关联性。 (4)在人文驱动因子中,人口数量的增加是引起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这在林耕混交地带表现最为明显;人口快速向城镇聚集致使建设用地面积剧增,地表景观进一步破碎化;在退耕还林政策的倡导下,有林地的面积有大量的增加。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P901;F301.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琦;王晓娜;牟惟勇;路斌;;黄石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9年09期

2 马新萍;韩申山;许晓婷;邓晨晖;郭帅;;秦岭金钱河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9年01期

3 李建;刘振乾;方建德;;武汉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4 滑永春;彭道黎;;延庆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变化[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5 张旭;;兰州市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时空演变动态分析[J];甘肃科技;2018年19期

6 胡晓明;;基于景观指数的鞍山市景观格局变化分析[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9年01期

7 刘颖;;辽宁省某城市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研究[J];北京测绘;2019年06期

8 刘影;巫伟华;冉俊茂;张宇婧;;南昌市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稳定性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8年10期

9 王婷婷;侯淑涛;唐军利;朱永福;;七台河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2年03期

10 肖况;王玉宽;吴光;傅斌;王秋伟;;成都市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J];人民长江;201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静;李向新;陈云波;施昆;鹿琳琳;;基于地理国情的大理市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A];云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7年

2 申怀飞;丁圣彦;梁国付;;豫西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分析[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李传哲;于福亮;刘佳;严登华;尹吉国;;黑河中游地区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研究[A];环境变化与水安全——第五届中国水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董玉森;;武汉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研究[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5 陈铭;张柏;王宗明;李建平;宋开山;;向海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变化及湿地梯度分布特征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沈竞;王国俊;王浩;;驱动因子与景观格局综合指数的相关分析——以江苏省为例[A];第九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第五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第十三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11年

7 刘毅华;叶长盛;;华南快速发展地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其变化典型研究——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为例[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年

8 李君;戴文远;;沙溪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战金艳;;区域城市化进程中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分析[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10 秦向东;闵庆文;;景观格局优化研究进展[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崔武;塑造城市风貌特色 构建空间景观格局[N];青岛日报;2016年

2 记者 邬扬德 叶晓芳;义乌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获新成果[N];中国测绘报;2001年

3 记者 陈黎;重新“诠释”古今丝绸之路[N];西安日报;2016年

4 王京萌 储召云 文化和旅游部信息中心;浅谈地理信息系统在旅游领域的应用[N];中国旅游报;2019年

5 记者 王丽华;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二期工程地理信息系统通过验收[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8年

6 法治报记者 金豪 法治报通讯员 张晓艳;一张地图让综治工作平添“慧眼”[N];上海法治报;2017年

7 张志忠 杨鸿海 文玲庆;青海构建应急地理信息系统[N];中国测绘报;2014年

8 记者 王丽华 通讯员 张志忠;青海应急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出成果[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9 记者 吴江;科技部“十五”期间将大力支持发展国产地理信息系统[N];中国测绘报;2001年

10 王玉玲;央视《一起看奥运》节目用上地理信息系统[N];中国测绘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东进;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格局动态及其环境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2 仇恒佳;环太湖地区景观格局变化与优化设计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3 刘丹;黑龙江省土地覆盖景观格局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4 赵军;平原河网地区景观格局变化与多尺度环境响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汪雪格;吉林西部生态景观格局变化与空间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欧定华;城市近郊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7 郭伟;北京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遥感估算与景观格局优化预测[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8 王瑗;流域尺度景观格局时空演变与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贾丹;延庆风沙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及景观格局优化[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10 董琼;高原湖泊杞麓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安全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忠洋;襄阳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2 熊宏涛;近25年来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杨珊;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景观格局与生态安全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郭宪友;近15年黄河流域山东中段景观格局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5 申怀飞;基于3S的豫西黄河流域景观格局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6 赵晶晶;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何薇;成都市主城区景观格局变化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7年

8 刘伟;现代黄河三角洲演变及其对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9 宋萍;基于地学信息图谱的胶东山区景观格局过程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10 哈凯;基于地形梯度的怀来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及优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887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6887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f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