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丘陵类型的三生用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P901;F30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华吉庆;叶长盛;王飞;韩然;;佛山市“三生”用地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9年01期
2 刘艳中;孙荣泽;陈章;陈勇;张祚;李晓林;;临湘市“三生”用地变化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J];水土保持研究;2019年06期
3 高星;刘瀚;吴克宁;柳中原;高晓晨;李晨曦;;基于“三生融合”的普兰县土地资源现状与优化配置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6年04期
4 许发圣;规范农村专业生产用地[J];中国土地;2001年02期
5 ;湖南省人民委T峄峁赜诎镏慷咏饩錾玫豒O楲的通知[J];湖南政报;1961年11期
6 尹涛;;农村生产用地流转中不同类型农户决策意愿博弈分析[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3年05期
7 惠献波;;农村生产用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主体博弈分析[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4年02期
8 惠献波;;农村生产用地流转主体潜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估计[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9 牛叔文;秦静;孙红杰;丁永霞;赵春升;;地形约束下的西部山区农业生产用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以甘肃南部山区26县为例[J];资源科学;2010年01期
10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积极帮助武警基层部队落实生产用地发展农副业生产的通知[J];陕西政报;1996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丹;李锋;王如松;;城市生态用地的概念及分类探讨[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李锋;阳文锐;张小飞;王如松;赵丹;;常州城市生态用地及其服务功能优化方法[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张良;赵树明;李洪远;吴璇;孟伟庆;;基于生态服务功能的天津市最小生态用地探索[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韩雄;;利用土地规划科学布局生态用地 保障环境友好[A];生态文明中的土地问题研究[C];2008年
5 刘秋鸣;蒲向军;;生态视角下的城乡空间特征研究——以武汉市为例[A];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生态规划)[C];2018年
6 杨磊;沈清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视角下的城市生态用地优化研究——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A];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生态规划)[C];2018年
7 朱波;汪涛;徐泰平;况福虹;罗专溪;高杨;;紫色丘陵区典型小流域氮素迁移及其环境效应[A];四川省第十一次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李秋梅;张显双;程耀辉;;低山丘陵区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建设模式研究——以辽源市为示范基地[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熊姗姗;袁敬诚;;基于水流过程模拟的盘锦河畔水乡小流域生态用地格局优化研究[A];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生态规划)[C];2017年
10 阳文锐;王如松;;城市基本生态用地的分类及生态管理[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波 程聪;通江县:权属随人走 搬迁不失利[N];四川日报;2017年
2 记者 李健君;湘计算机购买生产用地[N];证券日报;2003年
3 通讯员 安斌 赵才帅;沙雅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步入快车道[N];阿克苏日报;2009年
4 郭红彦;海胶集团橡胶生产用地地界勘定将全面展开[N];海南农垦报;2008年
5 王立彬;我国工业生产用地需求有回暖迹象[N];中国信息报;2015年
6 记者 张昊;“十三五”南京生态用地只增不减[N];南京日报;2017年
7 ;扬州:合理配置生态用地 积极助推绿色发展[N];江苏经济报;2017年
8 严金明 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教授;生态用地亟待步入规范化轨道[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年
9 记者 张培奇 见习记者 范亚旭;河南严守生态用地保护红线[N];农民日报;2017年
10 冯培丽 耿未明 徐清峰 谢专科;北京督察局:探路生态用地督察[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蜀涵;基于耕地保护的典型黑土区生态用地增量配置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2 张永生;农田景观格局对蚜虫及天敌瓢虫种群的生态学效应[D];湖南农业大学;2018年
3 何东进;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格局动态及其环境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4 仇恒佳;环太湖地区景观格局变化与优化设计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5 刘丹;黑龙江省土地覆盖景观格局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6 赵军;平原河网地区景观格局变化与多尺度环境响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汪雪格;吉林西部生态景观格局变化与空间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李建华;小尺度丘陵区土地精细整治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9 惠怡安;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村聚落发展及其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欧定华;城市近郊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长青;基于不同丘陵类型的三生用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2 郭丽英;基于能值理论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3 宋星;基于面向对象的遥感土地利用信息提取及景观格局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4 连莲;广州市中心镇生态用地的质量评价及结构优化[D];广州大学;2013年
5 李晓丽;长沙市城市生态用地定量分析及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6 王瑞;胶东半岛丘陵区景观格局变化对冲沟侵蚀的响应研究[D];鲁东大学;2014年
7 滑永胜;耕地与生态用地联合配置系统分析与动力学模型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9年
8 陈欢;生态斑块对城市微气候调节作用的影响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9年
9 朱晓萌;基于CLUE-S模型的哈尔滨市生态用地格局时空演变与情景模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10 李国煜;基于景观安全格局途径的福州市生态用地保护布局优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890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689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