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东台围垦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尺度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5 06:35
【摘要】:海岸带生态资源丰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有利的地带。只有明确海岸带景观格局的变化趋势,才能合理规划海岸带景观格局,减少景观格局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海岸带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但景观格局的研究要受尺度效应的影响,所以,如何选择适宜的尺度也成为海岸带景观格局研究的首要任务。 本文利用1995、2002、2008年TM遥感影像,以东台围垦区为例,通过计算各景观指数来分析各区及全区景观格局变化。研究发现:整个研究区在人为活动的影响下,斑块形状趋于规则,破碎化程度增强,整体格局态势朝单一化方向发展;老垦区全部为人工景观,变化趋势与全区一致,但景观格局呈均衡分布;笆斗区、三仓区以自然景观为主,因围垦时间不同,人为活动影响程度不同,但最终斑块形状变得规则化,破碎化程度加剧,景观格局呈均衡化分布,耕地有取代碱蓬成为优势斑块的趋势。除客观原因导致各区景观格局变化不同外,研究区范围选择的大小也会影响到景观格局的分析结果。 在粒度分析时,利用GIS手段将分类图按照18种粒度进行重采样,然后分别计算不同尺度斑块水平及景观水平下各指数的值。分析发现,指数随粒度变化呈现出4种趋势:①指数值基本保持不变;②指数值整体上保持不变,但转折点较多;③指数呈有规律的上升和下降,但无明显的拐点;④指数呈有规律的上升和下降,并有较明显的粒度转折点。几乎所有指数的突变点出现频率最多的是60m和160m。所以,在景观格局研究时,影像分辨率应控制在60m之内,最大不超过160m。 在幅度分析时,在GIS中用0.5km、lkm、1.5km、3km四种大小不同的正方形网格对分类图进行切割,并分别计算每个网格的多样性、聚集度、分维数指数。然后用GS+模拟不同幅度下各指数半变异函数模型。模拟结果显示:0.5km幅度上,三个指数的块金值最大,在变程范围内各指数空间变化较为复杂;各指数的块金效应随幅度增加不断减弱,说明随机部分造成的空间异质性在减弱(块金效应的误差主要是由于忽略了各向异性对空间变异的影响引起的);随着幅度的增加,各指数半变异函数的块金基台比C0/(Co+C)不断减小,即随机部分引起的空间异质性占总空间异质性的比重逐渐减小。所以,当尺度过大时,就会损失太多的空间规律信息;尺度过小,总体的规律又会被局部的规律所掩盖,不能反映景观格局的主要规律。综合考虑,认为在研究东台海岸带内部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时,1.5km幅度是最佳样本幅度。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P901
【图文】:
了明显的变化,为了确保三景影像研究区范围的一致性,本文将研究区范围稍微扩大形成一个规则的矩形区域,南北方向在北纬32“5’犯.33“一3206’53.45‘,之间,东西方向在东经12000‘32.43’‘一12006‘54.95‘,之间,总面积是60484.32hm2(如图2.1)。“九五”以来,东台匡围滩涂可分为三个周期:一是从19%年至2000年,共匡围了7片滩涂,共计 9273hmZ。分别是:笆斗垦区、无名川垦区、三仓片垦区、川水港闸垦区、东川垦区、新东垦区和方塘河闸南片。二是从2001年到2005年,匡围了6片滩涂,共计 4486.7hmZ,分别是:笆斗垦区东片、渔舍涵洞外滩、弦港军工堤外滩、黄海场外滩、蹲门外滩和仓东片垦区。三是从2006年至今共匡围
第3章景观格局变化分析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总斑块个数。2000年后,人为开发活动加剧,引起林地和居民地斑块个数的急剧变化(图3.1),从而带动全区斑块个数发生了变化。1995一2002年,在植树造林政策的响应下,当地居民大面积开发种植林地,使原来呈散状分布的林地转为带状或团聚状分布。因此,林地斑块个数7年后大幅度下降,水域斑块个数也略有下降,虽然居民地、耕地斑块个数明显增多,但老垦区内总斑块个数以林地、居民地斑块个数为主,所以整个老垦区总斑块个数仍呈下降趋势,斑块密度减小,破碎化程度减弱。2008年,人类开垦活动加剧,耕地、林地、居民地、水域斑块个数都呈增加趋势
本文编号:2714039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P901
【图文】:
了明显的变化,为了确保三景影像研究区范围的一致性,本文将研究区范围稍微扩大形成一个规则的矩形区域,南北方向在北纬32“5’犯.33“一3206’53.45‘,之间,东西方向在东经12000‘32.43’‘一12006‘54.95‘,之间,总面积是60484.32hm2(如图2.1)。“九五”以来,东台匡围滩涂可分为三个周期:一是从19%年至2000年,共匡围了7片滩涂,共计 9273hmZ。分别是:笆斗垦区、无名川垦区、三仓片垦区、川水港闸垦区、东川垦区、新东垦区和方塘河闸南片。二是从2001年到2005年,匡围了6片滩涂,共计 4486.7hmZ,分别是:笆斗垦区东片、渔舍涵洞外滩、弦港军工堤外滩、黄海场外滩、蹲门外滩和仓东片垦区。三是从2006年至今共匡围
第3章景观格局变化分析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总斑块个数。2000年后,人为开发活动加剧,引起林地和居民地斑块个数的急剧变化(图3.1),从而带动全区斑块个数发生了变化。1995一2002年,在植树造林政策的响应下,当地居民大面积开发种植林地,使原来呈散状分布的林地转为带状或团聚状分布。因此,林地斑块个数7年后大幅度下降,水域斑块个数也略有下降,虽然居民地、耕地斑块个数明显增多,但老垦区内总斑块个数以林地、居民地斑块个数为主,所以整个老垦区总斑块个数仍呈下降趋势,斑块密度减小,破碎化程度减弱。2008年,人类开垦活动加剧,耕地、林地、居民地、水域斑块个数都呈增加趋势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鑫龙;齐遵利;李雪梅;张秀文;;中国海岸带研究II——海岸带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7期
2 安鑫龙;齐遵利;李雪梅;张秀文;;中国海岸带研究Ⅲ——滨海湿地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3 李加林,张忍顺,王艳红,曾昭鹏;江苏淤泥质海岸湿地景观格局与景观生态建设[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5期
4 李加林;杨晓平;童亿勤;;潮滩围垦对海岸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2期
5 杨荫凯;地球系统科学现行研究的最佳切入点——试论海岸带研究框架的创立[J];地理科学进展;1998年01期
6 肖笃宁;论现代景观科学的形成与发展[J];地理科学;1999年04期
7 欧维新,杨桂山,李恒鹏,于兴修;苏北盐城海岸带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地理科学;2004年05期
8 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延安市羊圈沟流域为例[J];地理学报;1999年03期
9 彭建,王仰麟;我国沿海滩涂景观生态初步研究[J];地理研究;2000年03期
10 安鑫龙,张海莲,闫莹;中国海岸带研究(Ⅰ)海岸带概况及中国海岸带研究的十大热点问题[J];河北渔业;2005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郁万鑫;江苏盐城湿地遥感动态监测与景观变化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本文编号:27140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714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