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人工与自然过渡带景观协调性规划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8 14:44
【摘要】:人类文明发展至今进入信息时代,生产力达到了极高水平,化石燃料的使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经不是地方性生境的破坏,而是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多年来科学家研究发现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区域比单一的生态系统更具复杂性、控制性和前瞻性,因而更具研究价值。基于此,本研究选择这一过渡区域作为人工干扰对自然破坏的重要突破口,重心以人工和自然两个系统以及两者之间的过渡带为研究对象,在大、中、小三个不同的时空尺度下,对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协调性分析,理论研究包括影响要素分析、景观生态格局变化和景观协调性规划构建三个方面,并将理论构建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研究区重庆巴南区得出以下结果。 从过渡带影响要素分析而言,分别研究物质环境要素中的自然和人工因素,非物质环境要素中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但这并非最终目的,其只是给景观协调性研究提供详细的参考数据,进而深入体现在场地的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人工环境建设的可行性模式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等三个方面。 从过渡带景观生态格局变化而言,从空间、时间和尺度三个方面探讨了过渡带生态格局存在的特点,并以此为线索剖析其演化过程,群落系统变化方式等,可知景观的变化是不可逆转的,它的动力机制受人为活动和自然干扰两方面影响,且人类活动对于景观变化是起主导作用,那么如果人类可以有序控制规划其行为,则景观格局是可以正向发展的。 从过渡带景观协调性分析而言,以生态、视觉和功能三个方面为中心,来协调人工活动与自然干扰之间矛盾,找到平衡点,使双方结合发挥比单一系统更优的生态效应,并为景观协调性规划的前期准备提供科学的参考。 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理论研究构建出一个协调性的人工与自然过渡带,以学科背景为理论支撑,明确规划的理念与原则,先调查分析后规划制图,因地制宜、因时而治来选择规划方法与思路,另外考虑到景观协调性对尺度极具依赖性,需界定尺度范围,不同的研究对象需针对不同的时空尺度来研究。 选择重庆巴南区为实证研究对象,大尺度选择其城乡过渡带,中尺度选择道路与边坡过渡带,小尺度选择各斑块之间过渡带,通过实地调查环境影响要素,图纸分析其景观组成并量化出景观格局指数作为分析数据,提出建议性规划模式,来实现人工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P901;TU98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舒敏;;新收入准则下会计和税务的协调性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9年17期

2 唐龙;张帅;陈莎;;保持经济发展方式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研究综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3 陈家刚;;国家和社会治理都要增强协调性、系统性[J];党政视野;2015年01期

4 杨知文;万平;;司法裁决的协调性论证[J];法律方法;2013年01期

5 周生贤;;努力增强环境与经济的协调性[J];中国经济周刊;2008年46期

6 葛长钰,刘启,张丰庆;要注重对青少年灵敏与协调性的训练[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7 马云霞;重视舞蹈学生的呼吸与协调性训练[J];民族艺术研究;1995年05期

8 横山亮次 ,申从祥;对科学技术之己见[J];复合材料学报;1986年02期

9 晏晓毅;;漫议舞台策划的多样性与协调性[J];戏剧之家;2018年20期

10 郑亚敬;;京剧服饰和京剧脸谱协调性研究[J];明日风尚;201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望;;西藏与川贵云经济的比较分析及协调性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2 陈盛;;浅谈民族医药的发展[A];2005全国首届壮医药学术会议暨全国民族医药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马跃;封威;冯晓辉;马驰;;“体态律动”训练对于提高协调性的实验研究[A];第3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4 王骄;;城镇上山建设中空间政策协调性研究[A];第二届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3年

5 张成新;余跃庆;;多机器人的协调性[A];第十三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张翔;王桂林;;山地城镇化与地质生态环境的协调性研究——以重庆市巴南区为例[A];2015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7 姚士谋;李广宇;燕月;陈爽;陈振光;;我国特大城市协调性发展的创新模式探究[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万平;;协调性论证研究[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9 彭永祥;吴成基;;地质遗迹资源及其保护与利用的协调性问题——以陕西省为例[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1届年会暨陕西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苏建新;;“X、O、S”型测力装置协调性训练的效果观察[A];1998年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肖开刚;着力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N];江门日报;2018年

2 本报记者 付连英;创新让林业发展协调性增强[N];国际商报;2018年

3 记者 彭青林;着力提升改革举措战略性科学性协调性 聚焦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开展制度创新[N];海南日报;2019年

4 记者 林仪 揭春雁;解决好发展平衡性协调性问题[N];人民政协报;2019年

5 珠海特区报评论员 何锬坡;着力提高发展平衡性协调性[N];珠海特区报;2019年

6 记者 林火灿;经济结构不断升级 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N];经济日报;2019年

7 刘吟 郭娟;提振精气神 增强协调性 提高完工率 强化执行力[N];晋中日报;2019年

8 本报记者 李致鸿;保险业开放提速背后:中外资股东协调性求解 外资险企期待施展拳脚[N];21世纪经济报道;2018年

9 胡路;推进高质量发展 保持高度协调性[N];中国航天报;2018年

10 ;加强经济政策的系统性与协调性[N];21世纪经济报道;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强;欠发达地区城乡过渡带主动城市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王仁富;中国竞争法律体系及其协调性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3 付有志;粘性挤压磨料流加工边缘效应及抑制策略[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4 毕仁忠;旅游公路景观协调性量化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5 张瑞青;基于三重震相研究青藏高原和西北太平洋俯冲带上地幔过渡带速度结构[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0年

6 朱越浦;江西省城镇化建设质量评价与提升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7 张永生;农田景观格局对蚜虫及天敌瓢虫种群的生态学效应[D];湖南农业大学;2018年

8 何东进;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格局动态及其环境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9 仇恒佳;环太湖地区景观格局变化与优化设计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10 刘丹;黑龙江省土地覆盖景观格局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丛榕;人工与自然过渡带景观协调性规划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2 张涛;山东省城乡协调性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陈晓玲;中学生语篇阅读中协调性整合的发展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尹海艳;8~10岁男子羽毛球运动员专项协调性训练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5 徐馨;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性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西北大学;2012年

6 陈旭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评价及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7 朱佳;西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空间协调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7年

8 翟鹏展;江苏省城镇化系统协调性发展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9 任娜;大学生与初中生叙事语篇阅读中主题推理能力与协调性整合[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沈靖蕾;电网规划多层面协调性的综合评估方法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194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7194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f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