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典型森林土壤多环芳烃分布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5 08:47
【摘要】:多环芳烃(polycyclicaromatichydrocarbon,PAHs)是环境中重要的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organicpollutants,POPs),对城市环境的影响较大。研究主要集中在市区环境,以及郊区农田和蔬菜用地等,但目前对PAHs在城市森林土壤中的分布、吸附和降解作用研究较少。本文以广州市帽峰山、白云山常绿阔叶林为对象,采用定位观测及对比试验和模拟实验方法,对两个林区土壤PAHs的含量及土壤SOC、pH、TN、SOM等进行分层测定,分析PAHs及其与SOC、pH、TN、SOM的空间变化特征和相关关系,并对土壤吸附和降解PAHs进行模拟实验。从而研究广州市森林土壤的PAHs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森林土壤对PAHs的吸附过程和降解能力。论文的主要结果为: (1)帽峰山森林土壤中各个PAHs的浓度均表现为0-20cm高于20-60cm。萘的含量在表层(0-20cm)土壤和下层(20-60cm)土壤的含量高于其他PAHs,同时其在次层土壤中的含量也最高,占次层含量的30%左右。在白云山土壤中,土壤中的分布特征与帽峰山基本类似。表层的PAHs浓度高于下层的浓度。表层和下层中各个环数的PAHs所占的比例随苯环数的增加,也呈现减小的趋势。而且下层中低环PAHs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加,5-,6-环的PAHs所占比例则大幅减少。帽峰山森林土壤中的PAHs含量高于白云山土壤。帽峰山、白云山的表层和次表层的PAHs总量分别为123.5、30.10、95.62和14.80μg·g~(-1)。在帽峰山不同采样点森林土壤中,苯环数相同的PAH的浓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4-6环的PAHs的相关系数R2在0.73~0.9之间(P0.01)。 (2)土壤中的PAHs含量与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粉粒含量、土壤脱氢酶与PAHs含量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而土壤砂粒、粘粒和多酚氧化酶与总的PAHs含量在回归方程上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3)吸附动力学试验表明3种PAHs达到吸附平衡需要的时间在48h左右,平衡后水相浓度基本不变。平衡时水相中的PAHs的浓度均显著减少,24h内的水相浓度下降较快。吸附过程用经典的吸附动力学模型拟合效果均较好。菲、蒽和苯并[a]芘的动力学模型拟合度(R2)的范围分别为0.316-0.936、0.603-0.858和0.532-0.898。总体来看,二级动力学模型对土壤吸附溶液中PAHs的过程拟合的最好,颗粒内扩散模型则好于一级动力学模型。二级动力学模型中,吸附速率常数K表现为苯并[a]芘菲蒽,与一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刚好相反。而在颗粒内扩散模型中,孔隙扩散速率K值则表现为菲蒽苯并[a]芘。 (4)在各个PAHs的吸附等温线模型中,菲、蒽和苯并[a]芘的吸附系数KF分别为0.7952、1.4381和1.211。蒽具有较高的KF,因此土壤对其吸附能力比菲强。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和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模型与吸附数据拟合较好,相关系数R~2在0.95以上。菲、蒽和苯并[a]芘的单层吸附量分别为6.15×10~(-4)、3.53×10~(-6)和0.25×10~(-7)mmol·g-01。 (5)在土壤培养基质中,森林土壤和所选取的6种微生物都存在降解PAHs的能力。土壤中菲、蒽、苯并[a]芘的浓度分别减少了9.6-32.6%、2.2-35.2%、0.6-19%。高环数的苯并[a]芘的降解率小于菲和蒽。降解率会因微生物的不同和底物PAHs的不同而有差异。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S714
【图文】:
图 3 -3 菲和 蒽的 Fr e u n dl ic h 吸附 等 温模 型 Fi g . 3 -3 T h e Fr e u n dl ic h so rp ti o n i so th e rm s o f p he n an th re ne a n d a nt hr a c e ne .苯 并 [a ] 芘 的 吸 附 等 温 线 模 型 见 图 3- 4 。 吸 附 系 数 KF为 1. 2 11 。 介 于 菲 和 蒽 之 间 。 模型 拟 合度 R2为 0 .9 6 , 数据 拟 合 较好 。 用 于 模拟 的 浓 度梯 度 为 1 : 10 : 1 00 , 中间 没有 取 更 多 的浓 度 点, 以 往大 多 数的 吸附 试 验中 , Fr e un dl ic h 吸 附等 温 线的 拟 合都 能 达到 0 .9 以上 。 该 模 型 能 够 很 好 地 模 拟 不 同 PA H s 在 土 壤 和 水 相 间 的 吸 附 量 的 关 系 。 但 该 模 型 不 能 预 测饱和 吸 附量 。
图 3 -3 菲和 蒽的 Fr e u n dl ic h 吸附 等 温模 型 . 3 -3 T h e Fr e u n dl ic h so rp ti o n i so th e rm s o f p he n an th re ne a n d a nt hr a 吸 附 等 温 线 模 型 见 图 3- 4 。 吸 附 系 数 KF为 1. 2 11 。 介 于 .9 6 , 数据 拟 合 较好 。 用 于 模拟 的 浓 度梯 度 为 1 : 10 : 1 00 , 大 多 数的 吸附 试 验中 , Fr e un dl ic h 吸 附等 温 线的 拟 合都 地 模 拟 不 同 PA H s 在 土 壤 和 水 相 间 的 吸 附 量 的 关 系 。 但
本文编号:2742384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S714
【图文】:
图 3 -3 菲和 蒽的 Fr e u n dl ic h 吸附 等 温模 型 Fi g . 3 -3 T h e Fr e u n dl ic h so rp ti o n i so th e rm s o f p he n an th re ne a n d a nt hr a c e ne .苯 并 [a ] 芘 的 吸 附 等 温 线 模 型 见 图 3- 4 。 吸 附 系 数 KF为 1. 2 11 。 介 于 菲 和 蒽 之 间 。 模型 拟 合度 R2为 0 .9 6 , 数据 拟 合 较好 。 用 于 模拟 的 浓 度梯 度 为 1 : 10 : 1 00 , 中间 没有 取 更 多 的浓 度 点, 以 往大 多 数的 吸附 试 验中 , Fr e un dl ic h 吸 附等 温 线的 拟 合都 能 达到 0 .9 以上 。 该 模 型 能 够 很 好 地 模 拟 不 同 PA H s 在 土 壤 和 水 相 间 的 吸 附 量 的 关 系 。 但 该 模 型 不 能 预 测饱和 吸 附量 。
图 3 -3 菲和 蒽的 Fr e u n dl ic h 吸附 等 温模 型 . 3 -3 T h e Fr e u n dl ic h so rp ti o n i so th e rm s o f p he n an th re ne a n d a nt hr a 吸 附 等 温 线 模 型 见 图 3- 4 。 吸 附 系 数 KF为 1. 2 11 。 介 于 .9 6 , 数据 拟 合 较好 。 用 于 模拟 的 浓 度梯 度 为 1 : 10 : 1 00 , 大 多 数的 吸附 试 验中 , Fr e un dl ic h 吸 附等 温 线的 拟 合都 地 模 拟 不 同 PA H s 在 土 壤 和 水 相 间 的 吸 附 量 的 关 系 。 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建涛;张金祥;黄咸雨;;武汉城区土壤剖面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02期
2 郑蕾;谭文捷;丁爱中;程莉蓉;刘玉兰;陈程;;微生物作用下多环芳烃在土壤中的迁移特征[J];化工学报;2010年01期
3 王连生,孔令仁,常城;17种多环芳烃在水溶液中的光解[J];环境化学;1991年02期
4 杨琛;傅家谟;盛国英;党志;;地质吸附剂对萘的吸附与解吸行为研究[J];环境化学;2006年01期
5 陈宁;吴敏;许菲;陈会会;王震宇;宋秀丽;张迪;宁平;潘波;;滇池底泥制备的生物炭对菲的吸附-解吸[J];环境化学;2011年12期
6 黄擎;肖汝;李发生;汪群慧;;菲在大庆黑钙土有机-矿质复合体上的吸附与解吸[J];环境科学研究;2006年01期
7 孙小静;石纯;许世远;潘飞飞;王培华;马剑丽;刘鹂;;上海北部郊区土壤多环芳烃含量及来源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8年04期
8 罗雪梅;何孟常;刘昌明;;微生物对土壤与沉积物吸附多环芳烃的影响[J];环境科学;2007年02期
9 杨国义;张天彬;高淑涛;郭治兴;万洪富;高原雪;;珠江三角洲典型区域农业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污染来源[J];环境科学;2007年10期
10 付佳露;杨毅;晏彩霞;彭欢;刘敏;HOFMANN Thilo;;富碳沉积物对多环芳烃的截存及其环境意义[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年09期
本文编号:27423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742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