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岩溶景观特征及保护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0 10:51
【摘要】: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地理位置属于四川东北部大巴山南缘,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与万源市交接部位。园区属北亚热带秦巴气候区,系中国北方与南方气候的过渡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大地构造位置属于扬子地块的西北缘与秦岭造山带过渡部位的大巴山弧形构造带上,为扬子地块北缘大巴山造山带及其前陆盆地的结合部。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及地理位置,造就了园区独具特色的岩溶景观。 本论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对岩溶景观的研究现状以及对岩溶景观的保护对策。国外对岩溶景观的研究主要针对当地的岩溶景观,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次对园区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国内对南北方岩溶过渡地段的研究甚少,对岩溶景观环境保护缺乏系统性研究;加之园区内研究工作程度相对较低,岩溶景观调查研究仅少量覆盖,前人已发现的一批具有科研价值的岩溶景观潜在经济价值和效益尚未进一步体现,以及如何合理开发岩溶景观,如何对已经开发的岩溶景观进行相应的保护等都急需深入研究。随后对园区内的岩溶景观形成地质背景、景观类型、景观特征及其保护对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本论文的研究手段主要是实地路线调查与室内资料综合研究相结合。实地路线期间工作方法是在对前人成果资料的收集、分析基础上,重点调查园区内岩溶景观类型、岩溶景观特征,随后转入室内综合研究阶段,重点分析岩溶景观类型、特征、特色,对其保护对策提出建设性意见。 经研究表明,园区内岩溶景观发育十分丰富。按岩溶景观类型按出露形式划分,可分为地表和地下岩溶景观,其中地表岩溶景观按其形态特征又可分为岩溶孤峰、岩溶峰丛、绝壁、岩溶峡谷、岩溶象形山石、溶蚀洼地、岩溶漏斗、岩溶泉、落水洞9种;地下岩溶景观按其形态可分为溶洞、暗河或地下岩溶通道。同时部分地表和地下不同的岩溶景观结合形成岩溶景观组合。园区岩溶景观与国内外岩溶景观相比,独具特色。有众多的岩溶峡谷,显赫的坡立谷岩溶景观,丛聚状锥丘式岩溶景观和数量多、规模大的岩溶洞穴及洞穴化学堆积物。最后,在对园区岩溶景观定性定量评价基础之上,分析了岩溶景观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对园区岩溶景观的保护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P642.25;P9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韦复才;陈伟海;杨初长;张美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挂牌成立图片报道[J];中国岩溶;2008年04期

2 周宁;刘波;;鄂西南岩溶地区表层岩溶带发育强度变化规律研究[J];中国岩溶;2009年01期

3 韦复才;曹建华;;国际岩溶研究中心的申报与成立图片报道[J];中国岩溶;2009年02期

4 毛烨峰;伍进;;岩溶发育控制因素及发育规律浅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9年S1期

5 ;国土资源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2012年开放研究课题申请指南[J];中国岩溶;2012年02期

6 徐卫国;赵桂荣;;试论我国岩溶地区地面变形成因及其防治[J];勘察技术;1979年04期

7 卢耀如;关于岩溶(喀斯特)地区水资源类型及其综合开发治理的探讨[J];中国岩溶;1985年Z1期

8 陈天铎;;广西岩溶地区概况及水文特征[J];水文;1985年04期

9 黄耀荣;试论岩溶地区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性——以广西柳州市为例[J];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1993年03期

10 ;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九五”主要科研成果简介[J];中国岩溶;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忠诚;裴建国;夏日元;张美良;熊康宁;雷明堂;;岩溶学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A];2008—2009地质学学科发展报告[C];2008年

2 冯明权;樊长华;刘丽;龙三;;用聚类法分析岩溶系统的初步探讨[A];西部水利水电开发与岩溶水文地质论文选集[C];2004年

3 袁道先;刘再华;曹建华;章程;裴建国;;不同地区岩溶动力系统监测[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四——“十五”地质行业重要地质科技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4 刘汝明;;云南砚平高速公路岩溶的勘察与处治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张小路;王卫民;王钟;;岩溶地区水库查漏的地球物理技术[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6 方怀霞;欧湘萍;周伟;曾舜;;浅谈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岩溶勘察新技术[A];西部水利水电开发与岩溶水文地质论文选集[C];2004年

7 陈建华;杜引光;;岩溶地区桩基设计探讨[A];浙江省公路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陈筠;郭明;;贵州岩溶地区筑路石材性能与沉积环境关系初探[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卢耀如;;略谈岩溶(喀斯特)及其研究方向[A];喀斯特与环境地学——卢耀如院士80华诞祝寿论文选集[C];2011年

10 李苍松;王石春;陈成宗;;岩溶地区铁路工程地质研究[A];中国铁道工程地质世纪成就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黄松龄;广西重建岩溶地区生态[N];中国环境报;2001年

2 记者 于莘明;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在桂林揭牌[N];科技日报;2008年

3 记者 陈张;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在桂林挂牌[N];桂林日报;2008年

4 记者 骆展胜;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在桂林挂牌成立[N];广西日报;2008年

5 刘振国 田雪莲;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在广西挂牌[N];人民政协报;2008年

6 记者 于莘明;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在桂林揭牌[N];科技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田雪莲;从全球视野研究岩溶科学[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8 部讯;国际岩溶研究中心落户桂林[N];中国矿业报;2008年

9 记者 王奇;重庆岩溶地区地下水勘查首战告捷[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唐先武;岩溶地区须重视可持续发展[N];科技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宜章;岩溶和空区上方地基承载特性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李勇峰;深圳大运中心场地岩溶地面塌陷危险性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3 吴郭泉;广西岩溶地区可持续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4 陈强;岩溶储气长隧道工程地质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5 李苍松;岩溶地质分形预报方法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6 吴耿;西南岩溶地区典型植物适应岩溶高钙环境的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奇;岩溶地区桩基础施工技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2 吴松明;中铝贵州分公司赤泥堆场岩溶渗漏分析及防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周伟;岩溶对桥梁地基稳定性分析及注浆治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汤新福;岩溶地质特征与路基岩溶病害调查及治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5 杨永峰;泸沽湖机场工程区地质构造对岩溶发育的控制及工程影响[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陈燕俊;岩溶地区组合型基础的研究与应用[D];武汉科技大学;2014年

7 李元庆;岩溶动力系统的信息可靠性及获取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谢富贵;岩溶地区桥梁桩基承载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9 苏欧;昆明小哨机场地基岩溶稳定性的分析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10 罗为群;岩溶石山地区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27633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7633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3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