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林下参土壤特性与红皮病发生关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9 07:33
   林下参生长在森林生态环境下,土壤特性有别于农田栽参土壤。不同树种作为林下参生长环境中的主要植被,以其根系分泌物和凋落物等直接影响树下的土壤特性,进而影响林下参的生长,通过调查发现,不同树种下林下参红皮病的发病情况有所不同。本文以林下参护育中常见树种(榆树、落叶松、杨树和胡桃楸)下的原位土壤为研究对象,结合林下参红皮病发病情况,全面分析了土壤酶活性、有效养分、金属元素含量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红皮病发生的关系,为林下参护育地选择及其红皮病发病机理探讨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运用常规农化分析方法对不同树种林下参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树种下林下参土壤中有效养分含量表现各不相同。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为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为0.50和0.48,而有机质和碱解氮的变异系数较小,仅为0.19和0.14;有机质含量以榆树下最高,为10.47%,落叶松和杨树下次之,胡桃楸下最低;碱解氮含量以榆树下最高,为255.42mg/kg,而杨树下和胡桃楸下最低;不同树种下林下参土壤中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表现一致,均表现为杨树下落叶松榆树下胡桃楸下;胡桃楸和榆树下林下参红皮病发病情况较为严重,与生产实践相吻合;林下参红皮病的发病指数与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关系密切,与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2.对不同树种下林下参土壤中Al、Cd、Cr、Cu、Fe、Mn、Pb等无机元素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树种下林下参土壤中金属元素含量差别较大;其中全量的变异系数以Cu最大,为0.33,而有效态含量的变异系数以Fe最大,达到了0.57;土壤中Cd的总量为0.390mg/kg,大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其他重金属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位于安全范围以内;土壤中有效态Cd、Cu、Fe、Pb、V、Zn含量均以胡桃楸下为最高,有效态Al、Cr含量以落叶松下最高,杨树下有效态Cd、Cu、Fe的含量为最低;林下参重金属富集系数以Zn、Cu、Cr为最高,分别为0.445,0.473和0.279;林下参红皮病的发病指数与土壤中有效态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效态锰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796和0.76。 3.通过酶促反应的底物减少量和产物生成量对土壤酶活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树种下林下参土壤中酶活性表现各不相同。其中脲酶活性以落叶松下最高,榆树下过氧化物酶和磷酸酶活性最高,胡桃楸下的蔗糖酶活性最高,杨树下土壤酶活性均处于较低水平;林下参红皮病发病指数与土壤中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关系密切,呈显著正相关。 4.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分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树种下林下参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表现各不相同;细菌与真菌的比值介于3.55~10.95之间,且各树种之间差异显著,G+PLFAs与G-LFAs的比值介于2.43~3.14之间,差异较小;总PLFAs与真菌PLFAs与土壤中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关系密切,细菌PLFAs与各有效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没有明显的相关性,G+PLFAs与G-PLFAs与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关系不同甚至相反;林下参红皮病的发生与各微生物群落的总量关系并不密切,而与磷脂脂肪酸中代表细菌的14:0、18:0以及代表放线菌的lOMe18:0含量关系密切。
【学位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S714;S435.675
【部分图文】:

树种,落叶松,胡桃楸,杨树


下林下参土壤中各菌群PLFA含量表现见W5.1,由图可以看山,不同树种下PLFAs、细菌PLFAs以及真菌PLFAs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表现各不相同。其s而言,榆树下土壤中的含量为各树种间最高(66.44 nmol/g),而杨树下含量l/g),且与落叶松和胡桃楸下含量差异显著(P<0.05),落叶松下、胡桃楸下含但差异不显著。细菌PLFAs含量表现较总PLFAs有所不同,只有杨树下含量(4低丁?其他树种,而榆树下、落叶松下和胡桃楸下的含量无显著差异。真菌PLF量最高(13.59 nmol/g),其次为杨树下(7.65 nmol/g),且均显著高于落叶松下

树种,细菌,真菌,胡桃楸


通过对不同树种卜林下参土壤中细菌PLFAs /真菌PLFAs和G+PLFAs / GTLFAs对比分析(图5.2)发现,不同树种间细菌与真菌的比值介于3.55?10.95之间,且各树种之间差异显著(尸<0.05),其中以胡桃楸卜(10.95 nmol/g)最高,落叶松(8.86 nmol/g)禾丨丨杨树下(5.83 nmol/g)次之,榆树K (3.55nmol/g)最低,说明树种间的差异明显改变了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比例结构。不同树种间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比值介丁- 2.43-3.14之间,表现为胡桃楸下>杨23

树种,主成分分析,脂肪酸,红皮病


5.2.2不同树种下林下参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对不同树种下林下参土壤中测得的16种典激的a愔舅峤兄鞒煞址治觯峁缤

本文编号:28082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8082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4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