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洛阳市万安山景观格局分析及优化

发布时间:2020-12-14 16:06
  本文以河南省洛阳市东南象限的万安山为例,对其景观格局及优化进行研究。第一,从洛阳市万安山的实地调研入手,查阅关于城市边缘区以及景观生态规划的相关文献、研究著作,并收集关于洛阳市万安山的相关资料与影像。第二,对洛阳城市的选址、发展模式以及城市形态的演变进行动态分析,探讨洛阳城区与周围山、水等自然要素在宏观上的空间关系,以及在城市发展的过程当中,周围山体、河流在洛阳市伊滨新区中的战略地位与产生的生态功能,探讨目前城市发展对万安山的景观格局和生态功能提出的要求。第三,参照影像与实地调查的结果,利用Arcgis建立景观格局指数数据库,对万安山景观格局指数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万安山的景观格局特征:农田的斑块面最积大,分离度最小,是整体景观的基质;林地在整体景观中所占组分较大,但平均斑块面积较小,内缘比大,破碎度强;村庄建设用地与水域的分离度大;景观实际多样性与景观最大多样性指数相差比较大,景观分布不很均匀。第四,归纳出万安山现状存在的问题:内部结构混乱、资源匮乏,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人为干扰破坏了万安山的生态系统;万安山的绿地景观未在空间结构上与城市的绿地系统形成联系,没有发挥区应有的生态效益;农田... 

【文章来源】: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1.文献综述
    1.1 景观格局概述
        1.1.1 景观格局的概念
        1.1.2 景观结构模型和空间结构
    1.2 景观格局优化概述
        1.2.1 景观格局优化的概念
        1.2.2 景观格局优化的方法
    1.3 城市边缘区概述
        1.3.1 城市边缘区的概念
        1.3.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3 边缘效应理论
2.引言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2.1 研究目的
        2.2.2 研究意义
    2.3 研究内容与方法
        2.3.1 研究内容
        2.3.2 研究方法
        2.3.3 技术路线
3.城市发展对万安山的影响
    3.1 洛阳市山水格局分析
        3.1.1 洛阳传统风水格局
        3.1.2 洛阳城市的山水格局特征
    3.2 洛阳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演变分析
        3.2.1 古代洛阳城址变迁
        3.2.2 现代洛阳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演变
    3.3 城市发展对万安山景观格局及生态功能的要求
4.研究区域概况分析
    4.1 研究范围
    4.2 自然状况
        4.2.1 地形地貌
        4.2.2 气候
        4.2.3 土壤
        4.2.4 水资源
        4.2.5 植被资源
    4.3 社会经济状况
    4.4 土地利用现状
5.万安山景观格局分析
    5.1 景观类型分类
        5.1.1 景观分类依据
        5.1.2 景观分类原则
        5.1.3 万安山景观生态分类
    5.2 景观格局指数选取
    5.3 景观格局指数分析
        5.3.1 单个景观斑块指数分析
        5.3.2 斑块类型及景观镶嵌体指数分析
    5.4 景观格局特征
6.万安山景观格局优化
    6.1 万安山面临的实际问题
    6.2 万安山景观格局优化的目标
    6.3 万安山景观格局优化措施
        6.3.1 维护山体、河流及自然斑块形态的完整性
        6.3.2 通过空间管制减少人为干扰
        6.3.3 保护农田基质
        6.3.4 加强林网与防护林建设
        6.3.5 通过植被修复提高自然生态环境效益
        6.3.6 创造文态绿色空间
        6.3.7 加强水资源管理
    6.4 万安山景观格局优化前后对比分析
        6.4.1 景观格局指数对比
        6.4.2 生态服务价值对比
7.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景观的含义[J]. 俞孔坚.  时代建筑. 2002(01)
[2]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及决策方法——江苏启东市的实证分析[J]. 但承龙,雍新琴,厉伟.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1(03)
[3]“边缘效应”与城市生态规划[J]. 邢忠.  城市规划. 2001(06)
[4]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探讨——以福州市仓山区、晋安区为例[J]. 韦素琼.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4)
[5]景观生态规划:概念、内容、原则与模型[J]. 贾宝全,杨洁泉.  干旱区研究. 2000(02)
[6]20世纪国际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及其新世纪展望[J]. 吴次芳,叶艳妹.  中国土地科学. 2000(01)
[7]上海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的分析研究[J]. 高峻,杨名静,陶康华.  中国园林. 2000(01)
[8]陕西关中地区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J]. 康慕谊,姚华荣,刘硕.  自然资源学报. 1999(04)
[9]生态空间理论与景观异质性[J]. 肖笃宁,布仁仓,李秀珍.  生态学报. 1997(05)
[10]城乡与区域规划的景观生态模式[J]. 俞孔坚,李迪华.  国外城市规划. 1997(03)



本文编号:29166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9166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6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