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遗迹保护视角下的旅游地学文化村开发构想——以南昌梅岭铜源峡为例
发布时间:2021-11-02 01:37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地质公园建设为地质遗迹保护提供了新思路,但由于某些局限性,一些零散的地质遗迹点并未得到有效保护。基于此,提出建设"旅游地学文化村",并以南昌梅岭铜源峡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价,并结合GIS技术,从开发理念、总体布局、形象宣传等方面对铜源峡地学文化村进行初步规划。
【文章来源】: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9,35(12)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地质遗迹保护与地学文化村建设的互动关系
1.1 对旅游地学文化村建设的推动作用
1.2 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地质遗迹
2 研究区域资源特点及开发现状
2.1 资源调查
2.2 资源特征
2.3 景观价值分析
2.4 旅游开发现状
3 旅游地学文化村开发构想
3.1 开发理念与产品定位
3.2 总体布局
3.3 产品设计
3.4 形象宣传
3.5 人才培养
3.6 地方居民参与
4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贵州六盘水月照旅游地质文化村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特征及其保护[J]. 赵洪飞,鲁明,赵小菁. 贵州地质. 2018(01)
[2]地质文化村:“地质+”领域的新增长点[J]. 陈美君,王孔忠,孙乐玲,汪美芳. 浙江国土资源. 2017(11)
[3]南昌市梅岭花岗岩石蛋地貌的特征与发育机制初探[J]. 李志文,郭福生,孙丽,黄宝华. 地质论评. 2017(05)
[4]川南地区旅游地质资源的类型与开发利用价值[J]. 李鹏举,陈一君,李红英,陈安东.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5(07)
[5]基于游客视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J]. 虞阳,戴其文.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5(04)
[6]汉代水碓的考古学证据[J]. 史晓雷. 农业考古. 2015(01)
[7]地质遗迹保护视角下的地质公园旅游开发构想——以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阿斯哈图石林园区为例[J]. 吴学成,李江风,方世明,谢景连.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4(04)
[8]铜源峡上水碓工[J]. 陈新民. 当代江西. 2011(11)
[9]中国地质遗迹保护现状和展望[J]. 李虹,姜勇彪.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10]旅游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选择[J]. 孙九霞. 旅游学刊. 2010(05)
硕士论文
[1]南昌梅岭景区地学旅游资源特色及开发利用探讨[D]. 江姗.东华理工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471088
【文章来源】: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9,35(12)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地质遗迹保护与地学文化村建设的互动关系
1.1 对旅游地学文化村建设的推动作用
1.2 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地质遗迹
2 研究区域资源特点及开发现状
2.1 资源调查
2.2 资源特征
2.3 景观价值分析
2.4 旅游开发现状
3 旅游地学文化村开发构想
3.1 开发理念与产品定位
3.2 总体布局
3.3 产品设计
3.4 形象宣传
3.5 人才培养
3.6 地方居民参与
4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贵州六盘水月照旅游地质文化村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特征及其保护[J]. 赵洪飞,鲁明,赵小菁. 贵州地质. 2018(01)
[2]地质文化村:“地质+”领域的新增长点[J]. 陈美君,王孔忠,孙乐玲,汪美芳. 浙江国土资源. 2017(11)
[3]南昌市梅岭花岗岩石蛋地貌的特征与发育机制初探[J]. 李志文,郭福生,孙丽,黄宝华. 地质论评. 2017(05)
[4]川南地区旅游地质资源的类型与开发利用价值[J]. 李鹏举,陈一君,李红英,陈安东.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5(07)
[5]基于游客视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J]. 虞阳,戴其文.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5(04)
[6]汉代水碓的考古学证据[J]. 史晓雷. 农业考古. 2015(01)
[7]地质遗迹保护视角下的地质公园旅游开发构想——以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阿斯哈图石林园区为例[J]. 吴学成,李江风,方世明,谢景连.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4(04)
[8]铜源峡上水碓工[J]. 陈新民. 当代江西. 2011(11)
[9]中国地质遗迹保护现状和展望[J]. 李虹,姜勇彪.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10]旅游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选择[J]. 孙九霞. 旅游学刊. 2010(05)
硕士论文
[1]南昌梅岭景区地学旅游资源特色及开发利用探讨[D]. 江姗.东华理工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4710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471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