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皇藏峪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碳库的变化特征
发布时间:2021-11-04 12:41
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是监测土壤有机碳(SOC)变化的敏感指标,可以直接地反映外界因素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程度,为科学评价森林土壤碳库质量提供量化依据。选取安徽皇藏峪自然保护区典型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SOC、活性有机碳(ASOC)和碳库管理指数(CPMI)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除坡裸地外,不同森林类型下SOC含量为9.93~19.15 g/kg,ASOC含量为0.73~1.36 g/kg,栓皮栎、侧柏林下SOC,ASOC含量均大于其他森林类型;2)不同森林类型下SOC表聚现象明显,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SOC,ASOC含量均表现为下降趋势,SOC含量下降的幅度明显大于ASOC;3)表征森林土壤碳库特征的SOC,ASOC含量以及CPMI均受森林类型和土层深度的影响,不同森林类型有较高的固碳潜力,对该土壤CPMI的提高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文章来源】:林业资源管理. 2020,(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区概况
2 研究方法
2.1 样地设置与土壤测定
2.2 计算方法与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森林类型下SOC的变化特征
3.2 不同森林类型下ASOC的变化特征
3.3 不同森林类型下CPMI的变化特征
4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桂北喀斯特山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特征[J]. 滕秋梅,沈育伊,徐广平,张中峰,张德楠,周龙武,黄科朝,孙英杰,何文. 生态学杂志. 2020(02)
[2]基于不同林分类型下土壤碳氮储量垂直分布[J]. 弓文艳,陈丽华,郑学良. 水土保持学报. 2019(01)
[3]紫云英还田配施氮肥对稻田土壤碳库的影响[J]. 马艳芹,黄国勤. 生态学杂志. 2019(01)
[4]川西贡嘎山不同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与组成特征[J]. 郭璐璐,李安迪,商宏莉,孙守琴. 中国农业气象. 2018(10)
[5]土地利用方式对江西红壤旱地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J]. 武琳,黄尚书,叶川,钟义军,黄欠如,成艳红,郑伟,孙永明,高蕊,周莺. 土壤. 2017(06)
[6]广西主要森林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 杜虎,曾馥平,宋同清,温远光,李春干,彭晚霞,张浩,曾昭霞. 植物生态学报. 2016(04)
[7]庐山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土壤碳库管理指数评价[J]. 于法展,张忠启,陈龙乾,沈正平.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03)
[8]亚热带不同林分土壤表层有机碳组成及其稳定性[J]. 商素云,姜培坤,宋照亮,李永夫,林琳. 生态学报. 2013(02)
[9]不同年限免耕秸秆覆盖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J]. 蔡太义,黄耀威,黄会娟,贾志宽,李立科,杨宝平,韩思明. 生态学杂志. 2011(09)
[10]碳输入方式对森林土壤碳库和碳循环的影响研究进展[J]. 王清奎. 应用生态学报. 2011(04)
博士论文
[1]桉树人工林土壤质量变化特征[D]. 王纪杰.南京林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贺兰山东麓不同年限葡萄地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研究[D]. 王志秀.宁夏大学 2019
[2]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煤矿排土场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与土壤酶活性研究[D]. 文月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3]中国东部森林土壤有机碳组分的纬度格局及其影响因素[D]. 王春燕.西南大学 2016
[4]中亚热带四种森林土壤有机碳库特征初步研究[D]. 周纯亮.南京农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75749
【文章来源】:林业资源管理. 2020,(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区概况
2 研究方法
2.1 样地设置与土壤测定
2.2 计算方法与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森林类型下SOC的变化特征
3.2 不同森林类型下ASOC的变化特征
3.3 不同森林类型下CPMI的变化特征
4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桂北喀斯特山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特征[J]. 滕秋梅,沈育伊,徐广平,张中峰,张德楠,周龙武,黄科朝,孙英杰,何文. 生态学杂志. 2020(02)
[2]基于不同林分类型下土壤碳氮储量垂直分布[J]. 弓文艳,陈丽华,郑学良. 水土保持学报. 2019(01)
[3]紫云英还田配施氮肥对稻田土壤碳库的影响[J]. 马艳芹,黄国勤. 生态学杂志. 2019(01)
[4]川西贡嘎山不同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与组成特征[J]. 郭璐璐,李安迪,商宏莉,孙守琴. 中国农业气象. 2018(10)
[5]土地利用方式对江西红壤旱地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J]. 武琳,黄尚书,叶川,钟义军,黄欠如,成艳红,郑伟,孙永明,高蕊,周莺. 土壤. 2017(06)
[6]广西主要森林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 杜虎,曾馥平,宋同清,温远光,李春干,彭晚霞,张浩,曾昭霞. 植物生态学报. 2016(04)
[7]庐山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土壤碳库管理指数评价[J]. 于法展,张忠启,陈龙乾,沈正平.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03)
[8]亚热带不同林分土壤表层有机碳组成及其稳定性[J]. 商素云,姜培坤,宋照亮,李永夫,林琳. 生态学报. 2013(02)
[9]不同年限免耕秸秆覆盖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J]. 蔡太义,黄耀威,黄会娟,贾志宽,李立科,杨宝平,韩思明. 生态学杂志. 2011(09)
[10]碳输入方式对森林土壤碳库和碳循环的影响研究进展[J]. 王清奎. 应用生态学报. 2011(04)
博士论文
[1]桉树人工林土壤质量变化特征[D]. 王纪杰.南京林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贺兰山东麓不同年限葡萄地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研究[D]. 王志秀.宁夏大学 2019
[2]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煤矿排土场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与土壤酶活性研究[D]. 文月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3]中国东部森林土壤有机碳组分的纬度格局及其影响因素[D]. 王春燕.西南大学 2016
[4]中亚热带四种森林土壤有机碳库特征初步研究[D]. 周纯亮.南京农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757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475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