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红壤区林下侵蚀劣地肥力及生态功能提升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5 22:43
赣南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的典型区域,存在大片植被稀疏和侵蚀退化的林下劣地,严重制约该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因此,探索不同恢复措施对林下侵蚀劣地肥力及生态功能提升的影响,对林下侵蚀劣地的恢复治理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赣州宁都县典型的马尾松林下侵蚀劣地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不同的植被与水土保持工程复合配置措施(7个处理):无恢复措施(CT)、乔草+鱼鳞坑(FG)、乔灌+鱼鳞坑(FS)、乔灌草+鱼鳞坑(FGS)、乔草+小水平沟(FGP)、乔灌+小水平沟(FSP)、乔灌草+小水平沟(FGSP);以及丛枝菌根真菌调控措施(3个处理):林下劣地无处理(DZ)、补植灌木但不接菌(S)、补植灌木并接菌(S+AMF),研究了不同的植被和水土保持工程复合配置措施与丛枝菌根真菌调控措施对马尾松林下劣地植被盖度、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性质的影响,以期为马尾松侵蚀劣地的恢复治理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和结果如下:1.采取植被恢复措施一年半后,植被盖度尤其是草灌植被盖度显著提高,植被恢复促进了马尾松林下劣地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性质指标的改善和生态功能的恢复。与试验前相比,各处理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赣南红壤区林下侵蚀劣地肥力及生态功能提升研究102材料与方法2.1研究区概况2.1.1地理位置宁都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北部,地处北纬26°05′18″~27°08′13″,东经115°40′20″~116°17′15″之间,东与石城、广昌县相接,南与瑞金市、于都县相邻,西与兴国、永丰县相连,北与乐安、宜黄、南丰三县接壤,南北长117.2km,东西宽61km,全县辖24个乡镇,县域总面积达4053.16km2,居江西省第三、赣州市第一。本试验在宁都县石上镇野外林地进行,石上镇位于宁都县中部偏东,北纬26°37′,东经116°03′,总面积174.14km2。图2-1宁都县区位图Figure2-1ThelocationofNingduCounty2.1.2地质地貌宁都全境地质构造复杂,类型多样,褶皱、断层、隆起、凹陷均有。地质基础由古生代震旦纪的浅变质岩构成。岩石主要有花岗岩、变质岩、紫色页岩、粉砂岩,以花岗岩居多。宁都属赣南中低山丘陵区,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占全县总面积79%,其境内北部多山,中部丘陵起伏,形成西、北、东三面高,中间低,自北向南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赣南红壤区林下侵蚀劣地肥力及生态功能提升研究20图3-1各处理在不同时期草类盖度、灌木盖度、乔木盖度和植被盖度变化特征Figure3-1Variationcharacteristicsofgrasscoverage,shrubcoverage,treecoverageandvegetationcoverageindifferentperiodsunderdifferenttreatments注:大写字母表示同一时期不同处理的显著差异(p<0.05),小写字母表示同一处理不同时期的显著差异(p<0.05),下同。Note:Capitallettersindicatesignificantdifferencesindifferenttreatmentsinthesameperiod(p<0.05),andlowercaselettersindicatesignificantdifferencesindifferentperiodsofthesametreatment(p<0.05).Thesameasfollows.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江西省坡耕地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对策研究[J]. 李洪任,谢颂华,张利超,喻荣岗,宋月君,莫明浩,刘昭. 中国水土保持. 2020(01)
[2]深松轮耕模式对黄土旱塬春玉米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J]. 张琦,王浩,王淑兰,张元红,王瑞,王小利,李军. 应用生态学报. 2020(02)
[3]保护性耕作对黄壤坡耕地水土流失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 白怡婧,李渝,黄兴成,刘彦伶,张雅蓉,蒋太明,秦松. 水土保持通报. 2019(06)
[4]红壤侵蚀退化马尾松林下不同治理模式土壤化学计量特征[J]. 王玉婷,查轩,陈世发,白永会,毛兰花,常松涛. 应用生态学报. 2020(01)
[5]土著AMF与玉米/大豆间作对红壤径流氮形态变化的响应[J]. 李婷,张丽,李朝丽,张乃明,岳献荣,刀博福,夏运生. 水土保持学报. 2019(05)
[6]花岗岩红壤区不同治理模式土壤抗冲性因素试验[J]. 孙丽丽,査轩,黄少燕,陈世发,白永会,刘川,常松涛. 水土保持学报. 2019(05)
[7]黄土丘陵区主要植物根系对土壤有机质和团聚体的影响[J]. 赵富王,王宁,苏雪萌,李秋嘉. 水土保持学报. 2019(05)
[8]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对红壤团聚体及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周芸,李永梅,范茂攀,王自林,徐智,张丹,赵吉霞. 作物杂志. 2019(04)
[9]植被复垦对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化学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 孙梦媛,刘景辉,米俊珍,李俊伟. 水土保持学报. 2019(04)
[10]农林复合种植模式对红壤坡地表土水力特性及储水的影响[J]. 刘昭,徐燕星,郑海金,左继超,陈秀龙. 农业工程学报. 2019(12)
硕士论文
[1]崩岗系统土壤理化性质及化学计量特征的空间分异[D]. 姜超.福建师范大学 2016
[2]长汀红壤侵蚀区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群落组成及土壤特性研究[D]. 刘鑫鼎.福建农林大学 2014
[3]花岗岩红壤坡面工程措施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D]. 任文海.华中农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478641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赣南红壤区林下侵蚀劣地肥力及生态功能提升研究102材料与方法2.1研究区概况2.1.1地理位置宁都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北部,地处北纬26°05′18″~27°08′13″,东经115°40′20″~116°17′15″之间,东与石城、广昌县相接,南与瑞金市、于都县相邻,西与兴国、永丰县相连,北与乐安、宜黄、南丰三县接壤,南北长117.2km,东西宽61km,全县辖24个乡镇,县域总面积达4053.16km2,居江西省第三、赣州市第一。本试验在宁都县石上镇野外林地进行,石上镇位于宁都县中部偏东,北纬26°37′,东经116°03′,总面积174.14km2。图2-1宁都县区位图Figure2-1ThelocationofNingduCounty2.1.2地质地貌宁都全境地质构造复杂,类型多样,褶皱、断层、隆起、凹陷均有。地质基础由古生代震旦纪的浅变质岩构成。岩石主要有花岗岩、变质岩、紫色页岩、粉砂岩,以花岗岩居多。宁都属赣南中低山丘陵区,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占全县总面积79%,其境内北部多山,中部丘陵起伏,形成西、北、东三面高,中间低,自北向南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赣南红壤区林下侵蚀劣地肥力及生态功能提升研究20图3-1各处理在不同时期草类盖度、灌木盖度、乔木盖度和植被盖度变化特征Figure3-1Variationcharacteristicsofgrasscoverage,shrubcoverage,treecoverageandvegetationcoverageindifferentperiodsunderdifferenttreatments注:大写字母表示同一时期不同处理的显著差异(p<0.05),小写字母表示同一处理不同时期的显著差异(p<0.05),下同。Note:Capitallettersindicatesignificantdifferencesindifferenttreatmentsinthesameperiod(p<0.05),andlowercaselettersindicatesignificantdifferencesindifferentperiodsofthesametreatment(p<0.05).Thesameasfollows.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江西省坡耕地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对策研究[J]. 李洪任,谢颂华,张利超,喻荣岗,宋月君,莫明浩,刘昭. 中国水土保持. 2020(01)
[2]深松轮耕模式对黄土旱塬春玉米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J]. 张琦,王浩,王淑兰,张元红,王瑞,王小利,李军. 应用生态学报. 2020(02)
[3]保护性耕作对黄壤坡耕地水土流失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 白怡婧,李渝,黄兴成,刘彦伶,张雅蓉,蒋太明,秦松. 水土保持通报. 2019(06)
[4]红壤侵蚀退化马尾松林下不同治理模式土壤化学计量特征[J]. 王玉婷,查轩,陈世发,白永会,毛兰花,常松涛. 应用生态学报. 2020(01)
[5]土著AMF与玉米/大豆间作对红壤径流氮形态变化的响应[J]. 李婷,张丽,李朝丽,张乃明,岳献荣,刀博福,夏运生. 水土保持学报. 2019(05)
[6]花岗岩红壤区不同治理模式土壤抗冲性因素试验[J]. 孙丽丽,査轩,黄少燕,陈世发,白永会,刘川,常松涛. 水土保持学报. 2019(05)
[7]黄土丘陵区主要植物根系对土壤有机质和团聚体的影响[J]. 赵富王,王宁,苏雪萌,李秋嘉. 水土保持学报. 2019(05)
[8]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对红壤团聚体及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周芸,李永梅,范茂攀,王自林,徐智,张丹,赵吉霞. 作物杂志. 2019(04)
[9]植被复垦对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化学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 孙梦媛,刘景辉,米俊珍,李俊伟. 水土保持学报. 2019(04)
[10]农林复合种植模式对红壤坡地表土水力特性及储水的影响[J]. 刘昭,徐燕星,郑海金,左继超,陈秀龙. 农业工程学报. 2019(12)
硕士论文
[1]崩岗系统土壤理化性质及化学计量特征的空间分异[D]. 姜超.福建师范大学 2016
[2]长汀红壤侵蚀区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群落组成及土壤特性研究[D]. 刘鑫鼎.福建农林大学 2014
[3]花岗岩红壤坡面工程措施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D]. 任文海.华中农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4786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478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