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亚高山五种主要森林类型凋落物组成及动态
发布时间:2021-11-07 21:40
利用连续收获法研究了川西亚高山老龄林(VF)、桦木林(BF)、次生针阔混交林(MF)、人工云杉林(AF)及高山栎灌丛(AO) 5种主要森林类型的凋落物组成及其动态,目的在于探索不同恢复途径对森林凋落物组成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森林类型的全年凋落产量大小依次为VF(4.32 t/hm2)、MF(4.10 t/hm2)、BF(3.52 t/hm2)、AO(3.01 t/hm2)、AF(2.34 t/hm2)。AF全年凋落量显著小于其他3种乔木森林类型(VF,BF,MF)(P <0. 05)。各森林类型的叶片年凋落量占总量比例均超过70%。VF、AF、AO均在生长前期(前一年10月至当年5月)达到最大凋落量2.41,1.29,1.63 t/hm2; BF、MF凋落产量在生长季后期(当年7月至10月)到达最大值,分别为1.34,1.80 t/hm2。常绿针叶树为主的VF、AF叶片凋落物样地间变异显著高于落叶阔叶树为主的BF、MF,...
【文章来源】: 生态学报. 2019,39(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研究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森林类型的凋落物器官在不同时间的分配差异
2.2 相同时期不同森林类型间凋落物差异
2.3 不同森林类型全年凋落量与组成
3 讨论
3.1 凋落物产量的时空变异
3.2 凋落物产量与林分密度、胸高断面积关系
3.3 不同恢复途径的凋落物产量及对森林养分循环的意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川西亚高山针阔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生产力随海拔梯度的变化 [J]. 刘彦春,张远东,刘世荣,张笑鹤. 生态学报. 2010(21)
[2]川西亚高山人工针叶林枯落物持水与土壤渗透性能 [J]. 霍小鹏,李贤伟,张健,张兴华,代杰,张良辉.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05)
[3]川西亚高山林线交错带及邻近植被土壤细菌生理群数量特征 [J]. 齐泽民,王开运,张远彬. 林业科学. 2010(02)
[4]川西亚高山次生桦木林恢复过程中的生物量、生产力与材积变化 [J]. 刘彦春,张远东,刘世荣. 生态学报. 2010(03)
[5]川西亚高山5种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格局 [J]. 鲜骏仁,张远彬,王开运,胡庭兴,杨华. 植物生态学报. 2009(02)
[6]川西亚高山林区不同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的地被物及土壤持水特征 [J]. 张远东,刘世荣,罗传文,张国斌,马姜明. 生态学报. 2009(02)
[7]川西亚高山人工林碳氮分配格局及其随凋落叶分解的释放规律 [J]. 刘增文,段而军,潘开文,张丽萍,杜红霞. 应用生态学报. 2009(01)
[8]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 [J]. 马姜明,刘世荣,史作民,张远东,康冰,陈宝玉. 林业科学. 2007(05)
[9]云杉人工林凋落物研究 [J]. 宿以明,刘兴良,何飞,柯金. 四川林业科技. 2005(05)
[10]Litter Dynamics of Three Subalpine Forests in Western Sichuan [J]. S. KELLOMKI. Pedosphere. 2005(05)
本文编号:3482448
【文章来源】: 生态学报. 2019,39(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研究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森林类型的凋落物器官在不同时间的分配差异
2.2 相同时期不同森林类型间凋落物差异
2.3 不同森林类型全年凋落量与组成
3 讨论
3.1 凋落物产量的时空变异
3.2 凋落物产量与林分密度、胸高断面积关系
3.3 不同恢复途径的凋落物产量及对森林养分循环的意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川西亚高山针阔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生产力随海拔梯度的变化 [J]. 刘彦春,张远东,刘世荣,张笑鹤. 生态学报. 2010(21)
[2]川西亚高山人工针叶林枯落物持水与土壤渗透性能 [J]. 霍小鹏,李贤伟,张健,张兴华,代杰,张良辉.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05)
[3]川西亚高山林线交错带及邻近植被土壤细菌生理群数量特征 [J]. 齐泽民,王开运,张远彬. 林业科学. 2010(02)
[4]川西亚高山次生桦木林恢复过程中的生物量、生产力与材积变化 [J]. 刘彦春,张远东,刘世荣. 生态学报. 2010(03)
[5]川西亚高山5种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格局 [J]. 鲜骏仁,张远彬,王开运,胡庭兴,杨华. 植物生态学报. 2009(02)
[6]川西亚高山林区不同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的地被物及土壤持水特征 [J]. 张远东,刘世荣,罗传文,张国斌,马姜明. 生态学报. 2009(02)
[7]川西亚高山人工林碳氮分配格局及其随凋落叶分解的释放规律 [J]. 刘增文,段而军,潘开文,张丽萍,杜红霞. 应用生态学报. 2009(01)
[8]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 [J]. 马姜明,刘世荣,史作民,张远东,康冰,陈宝玉. 林业科学. 2007(05)
[9]云杉人工林凋落物研究 [J]. 宿以明,刘兴良,何飞,柯金. 四川林业科技. 2005(05)
[10]Litter Dynamics of Three Subalpine Forests in Western Sichuan [J]. S. KELLOMKI. Pedosphere. 2005(05)
本文编号:34824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482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