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陇东合水县塬梁峁地貌分类及演化

发布时间:2021-11-12 12:39
  黄土地貌是按独特的演化模式形成当今复杂多样且有序分异的地貌形态组合。基于数学形态法将合水县地区黄土地貌分类并计算得出塬梁峁地貌单元的分类指标,再通过黄土地貌单元的形态特征及分类指标,对黄土塬梁峁地貌演化模式作出定量化和可视化表达,并预测塬即将消失的区域。研究发现:①似圆度是界定黄土地貌单元演化进程的重要指标,黄土地貌单元在演化过程中,其形状规律程度逐渐增加;可用周长面积比和平均坡度界定塬梁的分界,可用边界临接指数界定梁峁的分界。②塬向梁演化实质就是残塬向树杈梁演化。残塬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貌单元,是固沟保塬工程的重点实施对象。 

【文章来源】:地理研究. 2020,39(08)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陇东合水县塬梁峁地貌分类及演化


研究区位置图

影像,黄土地貌,影像,单元


图1 研究区位置图斑块形状是描述景观的一个重要的因子,斑块的几何形状是景观空间结构度量中另一个很重要的特征[9]。本文基于数学形态法采取似圆度、周长面积比、平均坡度、边界维数和边界临接指数这5种形状指数将黄土地貌单元的形态特征量化。

地貌图,地貌单元,黄土,地貌


基于172个斑块(三分之二的斑块)的形状特征参数,本文总结得出了合水县区域黄土地貌单元分类指标(表2),并用余下的86个斑块进行检验精度,发现有79个符合指标,精度可达91.9%。似圆度表示斑块的规则程度,表2中似圆度随着演化程度的加深(从大塬到似圆峁)是不断降低的,仅在塬梁分界(残塬和树杈梁)和梁峁分界(短粗梁和不规则峁)处出现相似,这代表这黄土地貌是朝着越来越规则的方向演化。而似圆度在塬梁分界和梁峁分界显示的相似性,代表了塬在向梁演化及梁在向峁演化的时候,黄土地貌单元形状的规律性是相似的。在区分塬梁演化中的斑块是哪种类型的地貌单元时,周长面积比和平均坡度可以较好的发挥作用,但这两种形状指数在区别梁峁演化失效。在所有地貌单元里,边界维数是相似的,并不能很好的区别彼此。而边界临接指数可以有效区分梁峁演化中的斑块,是属于短粗梁还是不规则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50年来东北黑土区土地利用变化对沟蚀的影响——以克东地区为例[J]. 李茂娟,李天奇,朱连奇,张树文,朱文博,张静静.  地理研究. 2019(12)
[2]黄土高原地区人类活动强度时空变化分析[J]. 徐小任,徐勇.  地理研究. 2017(04)
[3]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二叠系山西组—石盒子组母岩类型和构造背景[J]. 贺敬聪,朱筱敏,李明瑞,刘芬,叶蕾,薛梦戈.  古地理学报. 2017(02)
[4]黄土高原地区NDVI与气候因子空间尺度依存性及非平稳性研究[J]. 王宇航,赵鸣飞,康慕谊,左婉怡.  地理研究. 2016(03)
[5]过去30年气候变化对黄河源区水源涵养量的影响[J]. 尹云鹤,吴绍洪,赵东升,戴尔阜.  地理研究. 2016(01)
[6]黄土地貌类型的坡谱自动识别分析[J]. 刘双琳,李发源,蒋如乔,常瑞雪,刘玮.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5(10)
[7]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中生界地层节理发育特征与古应力场[J]. 姜琳,王清晨,王香增,姜呈馥,张丽霞,薛振华,褚杨.  岩石学报. 2013(05)
[8]—种测度景观相邻关系的新方法——边界邻接指数[J]. 谢正峰.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3(01)
[9]黄土高原草原景观斑块形状的指数和分形分析[J]. 李斌,张金屯.  草地学报. 2010(02)
[10]黄土高原灌丛景观斑块形状的指数和分形分析[J]. 李斌,张金屯.  中国农学通报. 2009(22)

博士论文
[1]基于DEM的黄土地貌继承性研究[D]. 熊礼阳.南京师范大学 2015
[2]历史时期董志塬地貌演变过程及其成因[D]. 姚文波.陕西师范大学 2009
[3]陕北黄土地貌南北纵向分异与基底古样式及水土流失构造因子研究[D]. 郭力宇.陕西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陕北黄土地貌分类及黄土地层特征研究[D]. 刘振山.长安大学 2016
[2]高塬沟壑区溯源侵蚀发生发育规律研究[D]. 陈绍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9



本文编号:34909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4909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8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