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近40年油松林土壤有机碳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8 12:35
  油松林土壤的固碳功能在我国森林土壤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深入了解近年来我国油松林土壤有机碳的状况,该研究以我国油松林0-60 cm 土壤为研究对象,主要利用文献检索的方法收集自1980年至2017年以来我国油松林土壤有机碳的相关数据,通过数据整合、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我国油松林土壤有机碳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主要集中在0-20 cm的表层土壤中,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有机碳含量和密度均逐渐减少。在不同龄组下,中龄林和近熟林油松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在0-60 cm深度范围内均表现为显著减少,而幼龄林下层土壤表现为逐渐减少的变化特征。油松纯林和油松混交林两种林分类型以及棕壤和褐土两种土壤类型下0-60 cm 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均随着深度的增加显著减少。(2)三个龄组和两种林分类型下0-20 cm 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差异较大,表现为随林龄的增加显著增加,混交林显著高于纯林的变化特点,但不同土壤类型间差异较小。(3)近40年来,0-60 cm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均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特征。从1990年开始出现减...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近40年油松林土壤有机碳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图2.1样点分布图??Figure?2.1?Sample?distribution?map??注:油松分布区来源于方精云、王志恒和唐志务编写的《中国木本植物分布图集》(Atlas?of?Woody??

分布图,样点数,土壤有机碳


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己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2)《中国土种志》和《中国森林土壤》;??(3)自身的补充调查数据。收集内容共25项(表2.1?)。筛选和补充土壤有机碳(有??机质)数据共计411个,涉及文献187篇。所涉及调查点的分布见图2.1。??表2.1数据收集内容??Table?2.1?Contents?of?data?collection??^?数据收集内容??11?fi#?出版日期?研究区地理位置??土壤类型?山地海拔(m)?试验地海拔(m)?坡度(°?)?坡向??年均温(°C)?年降水量(mm)?无霜期(d)?林分密度?郁闭度??平均林龄(a)?平均树高(m)?平均胸径(cm)?林分类型?有机碳或有机质含量??密度(g?em-3)?全氮含量?ON?pH?调落物量???減??图2.1样点分布图??Figure?2.1?Sample?distributio

土壤密度,修正公式,估算值,采用公式


将土壤密度估算值和实测值作为成对变量,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检验结果表明:估算值和实测值之间存有明显的差异,计算出的密度值比实测值??平均高0.22?g_cnr3左右(图2_3a),据此,将公式2-1进行修正,获得修正后的土壤??密度和土壤有机质得关系式(公式2-2)。??BD?=?—?—〇?22??OM%?+?100-6>M%??0.244? ̄L64(2-2)??可以看出,利用修正公式2-2计算获得的土壤密度计算值和实际值之间具有更好??的一致性(图2.3b),统计分析也表明两者间的差异不显著。因此,对于那些缺失土??壤密度数据的调查点位,将根据该点位土壤有机碳(有机质)含量,利用修正公式??2-2直接计算出该点位土壤密度。??2‘5?(a#?25?(h,??容重加??2?5:(b)*??繼峰成??'?鼸计算容重(《/cm3)?2?;?—实际值??E......麵?i??^?0.5?-H??????0.5??0?一―-——^^ ̄^〇?:?一―…—-.....:........——??—,??0?2?4?6?8?10?12?n??土壤有机质㈧)?6?8?10?12??土壤有机质(《6)??图2.3采用公式2-1?(a)和修正公式2-2?(b)计算的土壤密度估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Figure?2.3?Difference?between?the?estimated?soil?bulk?density?value?calculated?by?the?formula?2-1?(a)??and?the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旱作区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特征与其驱动力分析[J]. 孙忠祥,李勇,赵云泽,黄元仿,郭孝理,曹梦.  农业机械学报. 2019(01)
[2]广西猫儿山水青冈林土壤剖面有机碳垂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 王会利,王绍能,宋贤冲,秦丽玲,唐林峰,叶建平,曹继钊,邓小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8(11)
[3]半干旱区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及其影响因素的多尺度相关分析[J]. 李龙,姜丽娜,白建华.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8(05)
[4]黄土丘陵区白杨纯林群落结构调整对土壤碳的影响[J]. 满洲,胡婵娟,冯德显,赵荣钦,郭雷,黄佳.  生态学杂志. 2018(12)
[5]海拔变化对黄山松阔叶混交林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J]. 孟苗婧,张金池,郭晓平,吴家森,赵有朋,叶立新,刘胜龙.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林业政策的演变特征与变迁启示[J]. 张壮,赵红艳.  林业经济问题. 2018(04)
[7]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人工刺槐混交林细根分布研究[J]. 白世红,丁新景,马风云,李树生,敬如岩,黄雅丽.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01)
[8]不同林型土壤有机碳及腐殖质组成的分布特征[J]. 贾树海,王薇薇,张日升.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6)
[9]陕西省森林土壤固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李茜,王芳,曹扬,彭守璋,陈云明.  植物生态学报. 2017(09)
[10]浑善达克沙地不同龄级沙柳灌丛土壤有机碳研究[J]. 昭日格,乌仁陶格斯,苏楞高娃.  安徽农业科学. 2017(17)

博士论文
[1]浙江省土壤有机碳估算及其尺度效应研究[D]. 支俊俊.浙江大学 2014
[2]中国林业活动碳源汇及其潜力研究[D]. 侯振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0

硕士论文
[1]莽山三种森林类型凋落物对土壤有机碳及大量养分的影响[D]. 徐剑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4
[2]新中国林业政策发展历程分析[D]. 戴凡.北京林业大学 2010
[3]中国主要森林群落林下土壤有机碳储量格局及其影响因子研究[D]. 李江.四川农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029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5029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d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